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8-10-29 11:00柳旭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院校

摘 要:信息时代,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进行多种尝试。因此,本文就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必要性及具体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分组协作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前言

中职院校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电子计算机相关人才。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通过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學习小组,在相互沟通过程中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1.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才市场对实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多,要求各中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下,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协作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分工不同,需要彼此的团结互助。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存在个体化差异,因而在交流互助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以往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和指导者,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一方,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作为分组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特点,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指导者,进一步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引导其自发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1]。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与高中教育相比,中职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学习当中,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进行分组。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组内成员多元化,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结合班级学生人数,充分考虑将学生划分为多少组,每组分多少人,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习效果。如果每组划分的人数过多,可能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而每组划分的人数过少,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讨论环节的正常开展。通过阶段性教学经验的总结,将每组人数设置为5~6人为最佳。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梯度进行分组,确保每一组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还可以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并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强、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动手操作水平高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以此来确保各小组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2.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科学布置学习任务

分组协作式学习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有很大的适用性,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大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重视程度,全面、深入的挖掘教材与教学内容,更加科学的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部分。教师可以先讲解一部分内容,然后将未讲解的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学习的任务。应用此种学习模式,学生在探究与合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升其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凸显小组学习的竞争性。当知识点讲解结束后,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各小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设计一个作品。教师以设计作品的质量为衡量标准,评估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更加端正的态度来学习计算机知识。

3.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在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增强学生学习交流的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促进各小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如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应像过去一样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讨论,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只需从旁指导,加以适当指导即可,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解Office办公软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讲解基本操作步骤,通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操作步骤的印象。然后为学生布置技能操作练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逐渐熟练掌握了办公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具体实践操作[2]。

4.健全和完善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健全和完善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下的评价体系,能够树立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完成分组学习的任务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操作存在哪些失误、设计的作品有哪些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方式又是如何。并对表现良好、设计作品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结语

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意识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协作小组,全面剖析教学内容,为其布置学习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与时俱进,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素珍.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243.

[2]汪东胜.试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21):216-217.

作者简介:柳旭(1985.12—)男,河北承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职院校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