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与增长方式优化路径研究

2018-10-29 11:13赵现锋赵颐淇孟华兴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9期

赵现锋 赵颐淇 孟华兴

摘 要演河北省旅游业是否具有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潜力的大小是决定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进行评价,以明确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其转化为发展实力;并评价和分析河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路径优化建议,为河北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升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建设旅游强省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演河北省旅游;潜力评价;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2.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9-0060-05

一、引 言

旅游产业是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2016)提出“努力把我省旅游业打造成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强省”。2016年河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4.67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 654.5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25.5%和35.6%(张梦琪等,2017)。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尽管2016年河北省游客数同比增长超过1/4,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也超过1/3,但2016年河北省接待的游客数和旅游收入仅是“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2,对如何促进河北省旅游业平稳快速的可持续增长,实现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目标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河北省旅游业是否具有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潜力的大小是决定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深度挖掘和转化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又需要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王兆峰,2008)[1]。因此促进河北省各城市旅游产业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准确评价河北省总体及各城市的旅游经济增长潜力,适时地将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发展实力很有必要,但既有研究中旅游产业潜力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较为零散(丁建军等,2012)[2],研究河北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的文献更为匮乏。同时通过调整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旅游经济发展路径,将全省及各市旅游资源贡献率与自身的旅游资源禀赋相匹配,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潜力持续有效地转化为发展实力,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这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选择。基于此,本文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进行评价,以明确河北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其转化为发展实力;并评价和分析河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路径优化建议,为加快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升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建设旅游强省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1.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研究综述

既有研究中关于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的定量研究较少(丁建军等,2012)[2]。国外学者对西班牙(Marzo-Navarro等,2009)[3]、越南、南非(Halseth,Greg等,2009)[4]、所罗门群岛(Diedrich,Amy等,2016)[5]等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丁建军等(2012)[2]通过产业自我成长潜力与外源支撑潜力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时空分析。董红梅(2010)基于模糊理论的对中国主要旅游资源存丰度进行了评价。张洪等(2013)[6]通过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了安徽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王兆峰(2008)[1]认为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各种社会经济支撑和开发条件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最主要的5类影响因素。综上所述,迄今为止关于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的研究很少且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指标各异。基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指标对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进行评价。

2. 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结论不尽相同。成英文(2010)研究得出中国旅游业主要由资本和劳动要素推动。饶品样(2012)[7]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业由投资驱动。吴玉鸣(2014)[8]认为各省份旅游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驱动,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既有研究也对旅游业经济增长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左冰等(2008)从旅游技术进步率和旅游业增长率两个维度把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5类;成英文(2010)从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维度把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3类,罗浩等(2016)[9]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旅游资源贡献率这一维度把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7类。综上所述,既有研究多是从国家或各省份角度对旅游业增长方式进行研究,且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对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分类各异,并且从一个单独省份及其地市角度研究旅游经济增长的文章较为匮乏。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基于河北省研究各地市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与优化路径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三、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北省11個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本研究拟在结合丁建军等(2012)[2]和张洪等(2013)[6]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旅游成长潜力和旅游支撑潜力两个维度,其中旅游成长潜力包括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容量、旅游开发效益;旅游支撑潜力包括社会经济支撑、开发条件支撑、环境承载支撑。本文分别对这6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并依此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得出河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为积累和提升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为《河北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年鉴》以及河北省旅游政务网和各地级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环境保护局的网站(见表1)。

1.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SPSS22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容量、旅游開发效益、社会经济支撑、开发条件支撑、环境承载支撑分别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6个分项的得分值,如表2所示;而后采用加法合成原理得到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成长潜力、旅游支撑潜力,最终得到河北省11个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的综合评价值。

从旅游资源条件看,石家庄以36个A级以上景区,28个4A级景区雄踞河北省旅游资源条件榜首,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也坐落于此;保定以40家A级以上风景区,14家4A级景区稳居第二,更是拥有野三坡景区、白石山景区和安新白洋淀景区三家5A级景区,是河北省拥有5A级景区最多的城市;秦皇岛和邯郸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其中邯郸广府古城景区和娲皇宫景区也为5A级景区。

从旅游市场容量看,秦皇岛入境游客位居第二,达到29.12万人,国内游客平均逗留天数最长,2.46天,国内旅游平均人均消费也居河北省各市最高点,为1 149.48元,秦皇岛集中了山、海、关、城、湖、温泉、湿地等类型的旅游资源,闻名中外的旅游度假胜地“北戴河”吸引国内外游客多日游,旅游市场容量排名第一;承德入境旅游人数为32.46万人,高居河北省各市第一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承德避暑山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夏天避暑的国内外游客众多。

从旅游开发效益看,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和承德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企业税金都排在全省前四位。从社会经济支撑来看,石家庄和唐山经济发展良好,人均GDP高,石家庄和保定高校众多,普通高等在校生数稳居前列。从环境承载能力看,秦皇岛、廊坊环境优势明显。

从开发支撑条件来看,廊坊与北京和天津距离很近,区位优势明显,但廊坊的星级宾馆数量和旅游社数量较少,不占优势,综合来看,廊坊的开发支撑条件排在第二位;保定和唐山与京津的距离排在河北省前四位,而且保定的星级宾馆和旅行社数量较多,能更好地为旅游开发提供支撑,排名第一,唐山排在第三位。

综合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容量和旅游开发效益形成的旅游成长潜力评价中,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旅游资源大市、拥有次多的星级宾馆和旅行社的城市,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京津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第三极、京津冀世界旅游目的地与中原经济圈的新门户、新口岸,石家庄的旅游成长潜力名列榜首;秦皇岛作为“下海、上山、入村”为一体的港城,正在全面打造世界一流滨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旅游成长潜力巨大,位列第二;保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拥有太行龙头野三坡、华北明珠白洋淀、北方奇山白石山等生态景观,游客量一直稳居河北省首位,保定的旅游成长潜力排在河北省各市的第三位。综合社会经济支撑、开发条件支撑、环境承载支撑形成的旅游支撑潜力评价中,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名列前三。从综合评价值来看,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排在前四位,张家口不仅有张家口崇礼滑雪、张家口草原天路自驾游等景点,也正在打造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和国家1号风景大道——草原天路,全力建设“滑雪温泉、草原风情、民俗精品、历史文化、长城古道和葡萄(酒)品”6个旅游大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也会助力张家口旅游(见表3)。

2.聚类分析

表4把河北省11个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潜力强区,有石家庄、秦皇岛、保定这3个城市。第二层为潜力较强区,包含张家口、廊坊、唐山、承德、邯郸5个城市。第三层为潜力弱区,邢台、沧州、衡水的旅游经济增长潜力相对较弱,河北省11 个地级市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聚类谱系图见图1。图1为使用Ward连结的树状图,重新调整的距离求集结合。

四、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路径

本文构建旅游增长方式评价模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根据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与旅游资源投入量对旅游产出的贡献率,评价河北省各市的旅游增长方式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旅游业产出的衡量使用旅游企业营业收入,资本投入量为旅游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劳动投入量使用旅游从业人员数衡量,旅游资源投入量的衡量拟选取14种世界级、国家级的人文型、自然型、综合型旅游资源,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各类资源的旅游价值权重,根据各类资源的数量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来获得各市各年份旅游资源投入综合指标。

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秦皇岛、唐山、保定、邯郸4个城市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项均为1,说明这4个城市的旅游业在2016年以较小的投入获得了较大的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其余7个城市的旅游业效率相对非有效。

1.投入冗余问题

张家口资本投入冗余26.16亿元,人员投入冗余4 477人,旅游资源投入冗余25;廊坊资本投入冗余2.7亿元,人员投入冗余1 937人,旅游资源投入冗余7;沧州资本投入冗余2.43亿元,人员投入冗余1 466人,旅游资源投入冗余为4。旅游企业过分的固定资产投入、人员投入以及景区开发在其他配套资源跟不上的情况下会导致资产或资源闲置,张家口、廊坊、沧州旅游业相对非有效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本、人力资源或旅游资源,说明这3个城市在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更注重资源的投入,对旅游业发展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规划不足。但是廊坊旅游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扩大旅游业规模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增加小型旅游企业的数量,而是要把现有的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廊坊应积极瞄准京津冀巨大休闲需求和高端消费群体,不断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以打造京津冀都市城郊型乡村旅游的新样板作为新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品牌战略(见表6)。

2.产出不足问题

沧州旅游总收入产出不足量为9.80亿元。沧州旅游业产出不足的原因是管理与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沧州旅游业同时面临着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问题,旅游业效率亟待提高。但是沧州旅游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所以在注重科学规划,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沧州打造运河武术名城,进一步丰富“五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吴桥杂技文化产业聚集区、任丘白洋淀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河间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产业聚集区、青县盘古文化和绿色产业聚集区、南大港湿地生态旅游产业聚集区)内涵,创建河间府、盘古庙、南大港、千童祠、铁佛寺、十里香等若干复合旅游区;按照地域旅游资源不同特色,打造大运河人文体验带、环渤海休闲度假带和白洋淀生态旅游带。

3.规模不匹配问题

从表6可以看出,石家庄、承德、衡水、邢台这4个城市的旅游业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均为0,但这4个城市的旅游业效率仍然较低,这4个城市旅游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发挥到最佳状态,只有通过调整其规模、解决规模非有效性问题,才能向最优状态发展。根据数据包络分析结果石家庄和承德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继续扩大规模已经不能带来有效比例的产出,应当考虑控制规模,使规模与投入产出相匹配;而衡水和邢台的旅游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应当通过进一步扩大旅游业发展规模,实现最优匹配模式,进而达到相对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31-35.

[2] 丁建军,朱群惠.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異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2):52-61.

[3] M.MARZO NAVARRO,M.PEFRAJA-IGLESIAS. Wine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tential tourist in Sp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9,21:6-7.

[4] GREG HALSETH,CATHY MEIKLEJOHN. Indicators of Small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Case of Fouriesburg,South Africa[J].Urban Forum,2009,8:293-317.

[5] AMY DIEDRICH,SHANKAR ASWANI.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social and ecological change in the Solomon Islands[J].Ambio,2016,45:808-818.

[6] 张洪,孙娟,朱琼琳.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安徽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1):1208-1212.

[7] 饶品样.中国旅游产业增长的技术因素及其贡献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45(4):69-72.

[8] 吴玉鸣.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J].旅游学刊,2014,29(2):16-24.

[9] 罗浩,颜钰荛,杨旸.中国各省的旅游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吗?——中国省际旅游增长要素贡献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3):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