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齐
摘 要: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学生的疑惑、学生的分歧、学生的错误都具有教学价值,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可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中,不仅可以破解学生的疑惑,有效降低教学起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能打造具有丰富思维含量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丰富物理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思维起点;闪光点;疑惑;分歧;错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06-4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贯彻“深入浅出”的要求,把复杂的内容讲得简单明了,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把抽象的原理概念讲得生动形象,进而充分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师生的交流中让学生切实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以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错误、疑惑,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維的闪光点,也会产生各种分歧。教师组织教学时,挖掘学生思维闪光点、学生疑惑、学生分歧、学生错误的教学价值,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探究活动,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可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中,不仅可以破解学生的疑惑,有效降低教学起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1 利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打造智慧课堂
教学中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表扬;对发表了错误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与鼓励和帮助,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思考物理问题并分享自己见解的意愿会增加。尤其是遇到物理问题时,学生提出了独到的解法,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之后,学生会倍感自豪。这培养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会更高,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后续教学,让课堂充满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章末习题教学中,按照原先预设的思路讲解完成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法,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组织学生讨论、完善、比较他们的解法。由于采纳了学生的观点,教学过程融入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表看法,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课堂参与状态非常好,整节课不仅复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巩固了利用公式、图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习题及教学过程如下。
2 利用学生分歧开展变式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在讨论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分歧。有些分歧是由于部分学生的知识有缺陷,对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理解产生偏差造成的,也有些是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一样造成的。教师如果及时发现这些分歧,并对这些分歧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对分歧的关键节点开展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本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得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2 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3所示,再把物块放到P点自由滑下,则( )
A.物块将仍落在Q点
B.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
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
D.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学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无论传送带静止还是转动,物块从P点自由下滑到传送带上的速度都相同。但是,针对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学生产生了分歧。
学生观点1:皮带轮逆时针转动,物块在皮带轮上运动的时间会变长,相对皮带的位移会增大,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会增多,物块离开皮带右端做平抛运动的速度将变小,而做平抛运动的高度不变,时间不变,水平位移变小,落在Q点左边。
学生观点2:传送带静止时,物块受到传送带施加的水平方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最右侧离开传送带后做平抛运动;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依然向左,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离开传送带后做平抛运动。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做功都等于W=-f·L=-μmgL,由动能定理可知,两种情况下物块运动到传送带右侧的速度相同,所以落点位置一样。
两种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第一,学生受力分析不准确;其二,对做功公式理解存在偏差,功的定义式中位移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而不是传送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并能准确受力分析,为了强化动能定理、功的定义式的应用,也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顺利解决例2后,可以对本题进行变式教学。
变式:若例2中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块依然从P点自由滑下,讨论其落点的位置。
提示学生按照物块达到传送带左端的速度等于、大于、小于传送带的速度三种情况,讨论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做功情况。
3 拓展学生错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技能,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区别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对复杂的问题,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经常因为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对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分析顾此失彼,而导致解决问题思路混乱、错误频出。教学中,挖掘学生错误的价值,将学生的错误进行拓展探究,让学生搞清楚错在何处,如何才正确,有利于学生理清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更好地把握物理的本质与内在逻辑,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3 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
解答本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认真进行受力分析,或者受力分析过程中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方向认识不清,不能准确判断出外力变化过程中静摩擦力的变化,导致出现如下两个典型错误。
学生错误1: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受力如图5所示,将重力和水平力F正交分解,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θ=Fcosθ。所以,F增加,f逐渐增加。
学生错误2:由于思维定势,想当然地认为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如图6所示,则有:mgsinθ=Fcosθ+f,得:F增加,摩擦力减少。
学生的错误主要源于受力分析,尤其是摩擦力的確定,忽略了当外力变化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也会相应变化。为此,可让学生分类讨论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再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为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反思错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1:物体一定会相对于斜面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吗?
当学生讨论判断出mgsinθ=Fcosθ时物块与斜面无相对滑动趋势的结论后作如下追问。
问题2:当F取何值时,物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问题3:当F取何值时,物体有向上滑动的趋势?
问题4: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静摩擦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
问题5: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请列出物体相对滑动趋势方向不同时受力平衡的方程,并判断外力变化时静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经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容易得出:当Fcosθ
为了巩固知识,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可以将上述问题进一步拓展,增加问题的综合性。问题如下: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求F的取值范围。
参考文献:
[1]张志红.也谈“降低教学起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3):10-12.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