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探究,应该是回归到数学教育本来基础上,从数学教材简写的普遍规律出发,继承以往优秀、赋予时代精神.提升数学教材的可教育性、科学性、心理性、专业性,是高中数学教材的四个基本主体,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材;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深入,把核心素养落实到高中数学中成了最新目标,在实施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高中教材编写上存在着传统的教育形式,如何能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我国对于教育工作十分关注.在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甚至在情感上也加以重视,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对知识的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在素养方面培养的现状.关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关教育学家已经做出了相应分析: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數学基本特征、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相关能力,是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目标.在教学中除去以往要培养的抽象思维、逻辑等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等.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十分丰富,思维反应迅速,可以从直观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转变成理性认识,所以对于高中学科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比较高,即在传授大量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确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科学性
教材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性.数学的逻辑思维最为严谨,所以要求数学教学具有准确性和连贯性.
(一)结构体系的逻辑连贯性
数学教材安排必须是系统性的,要求有连贯性,在和后续知识的链接上要紧密.同时思考的方法和逻辑结构必须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逻辑矛盾现象.这就要在共同构建知识下完成,明确教学目标,使其具有联系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这就是科学精神,实现理性的思维方式.
(二)教材内容的准确性
教材的科学性质具有丰富意义,对于数学的图标一定要有规范性[1].教材的科学内容要丰富,不能存在知识上的错误,这就要求教材的知识一定要严谨.
(三)经过规范的实践检验
实践的目的是确定学生核心素养是否在学习教材之后得到应用,教师们是否真的了解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
三、核心素养教学落实策略
(一)学习素材的现实性在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中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以数学知识为基础最终达到综合要素作用.这即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熟悉程度,又保证了教材目标的完成.这样的素材背景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提升.其次在教材的设计中要强调核心素养的目标取向、数学知识认知的载体作用、学习材料的选择、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活动的设计等,教学目标要强调数学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取向.
(二)注重教学个体差异性
我国地区差异性还是很大的,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学生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上就需要对待不同地区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在教师教课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所学基本知识上获得学习技能的提高[2].在把握命题情况下,增强对学生心理教学.在教材知识的认知方面,通过对学生启发教育,从以往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学习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教学不是累积旧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旧知识点上引出新的知识点,用科学手段对其构建生动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核心素养教育.总的来说,进行数学特色思维下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材使用效果,落实高中数学教材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
四、结 语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落实核心素养,既要有好的方法,更要从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实践中调查、反省,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转变新的思维模式,提高实践效果,合理的把核心素养教育结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朱小娟.试论高中数学教材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J].高考,2017,2(27):88-89.
[2]章建跃.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7):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