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开始走进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会把公式写在黑板上,接着推导公式,并给学生讲解如何应用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叫“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如今的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声、形、色等先进的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充实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的教学更趋向于理论化,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就难以感受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信息时代下,教学资源因为信息技术的出现而更加丰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远程教育获取知识,资源共享给教学带来了便捷,为数学课堂增添了色彩.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呢?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结尾有一个综合运用“家庭用电调查”.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把这个综合运用作为一个课后作业,等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就会再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在课堂上做个总结,就这样结束了这个章节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这次课后作业的总结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家庭用电注意事项的视频,毫无疑问就可以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同时达到学科整合、资源整合的效果.
(二)发展创新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授方式基本上是“讲——练——再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教育教学的步伐,阻碍了教育技术的更新,还禁锢了学生思维.如果教师利用好信息技术,不仅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拓宽学生获取知识路径,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用统计表呈现成绩,如何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减的变化情况呢?引出“折线统计图”,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很容易发现,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什么,怎么描点、怎么连线.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分数增减变化的情况,然后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加以改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快速、直观地让学生完成了对折线统计图的了解、理解、掌握的学习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数学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佳的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习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同学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利用好这一特点,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长方体的立体图,可旋转、可展开、可拆面,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教师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长方体的特点,学生通过折、量、剪等方式,得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教师再次通过课件的闪烁、重叠功效,验证学生的结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直观、形象地再现探究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去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了.可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学会筛选和模仿他人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中延伸合作学习
(一)在合作学习中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的数学概念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也调动了学生探究欲望.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二章“圆柱圆锥”的学习中,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铁皮制作圆柱形水桶的过程,学生看后教师提问:“谁能告诉大家,圓柱的底面是什么图形,侧面又是什么图形?”生:“底面是圆,侧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围成.”师:“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如果我们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可以怎么计算?你们能探讨出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吗?请小组交流讨论.”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追问“圆柱的侧面可用平行四边形围成吗?动手做一做.如果圆柱的侧面由平行四边形围成,又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让学生在多媒体演示下受到启发,激发其探究兴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多样化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相对单一,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固定几名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讨论交流,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让合作学习变得多样化.例如,让学生自己和小伙伴组成数学兴趣小组,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如参加社会实践的课外活动,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乘车、乘船优化组合的问题等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生活经验给予支撑,充分应用多媒体和合作学习,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重要.如,“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课件出示旋转的风车,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同学们,刚才风车四张叶片转动有点复杂,现在我们用一张叶片旋转,请认真观察,风车叶片是怎样旋转的?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并讨论三角形旋转要素.”课件再次演示时针、小旗、等图形的旋转,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学生对旋转的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终点”理解更深刻.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的产物,它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响应教育改革的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许永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J].魅力中国,2016(33):219.
[2]贾振芳.浅谈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7):38.
[3]黄晓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7):109-110.
[4]蒋霞秋.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09(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