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金海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日益上升.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而是更加注重在教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的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课堂的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现状以及如何高效合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主体性培养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现状
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要求,伴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大部分的高中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同时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性,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高中学校仍然有部分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性存在错误的认知,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
(一)教师过分注重自身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即使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已开展一些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教学活动或者培养方案的效果都不明显,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因为高考的压力、学习时间的紧张,许多教师习惯于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经常会导入许多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这样做看似能够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但是一旦学生们回答不出问题,教师们就会立马告知学生如何解决,忽视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做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被动的记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与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注重师生互动,忽视了多样化的互动教学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会注重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忽略了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就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难免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不能讓学生积极自主的融入课堂中去,教学过程中明显缺乏多样化的互动,这样做大大弱化了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因为数学知识是很枯燥、难懂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能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概念,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在解题技巧的讲解上,所以师生间的互动其实是停留在表面的,效果甚微.
二、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一)分层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身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基础水平的实际情况,设计数学教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果显著提升.假如教师墨守陈规,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培养主体性.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应该深入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相关知识的视频、图片、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另外,正因为每名学生是独特的人,所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可以设计相关知识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帮助和引导每名学生均衡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趣味问题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进行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述新知识点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学生自身对问题产生兴趣,才能激发自身的主体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并给出相关探究方案,从而为新知识点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真正参到教学中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模式中,教师也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就目前的数学课堂来看,授课模式有多媒体教学、分组交流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尊重并肯定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真正参到教学中来.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对现在的教学现状做出深刻的反思,真正重视起主体性的培养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多一些深层次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热爱上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周伟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策略研究——基于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J].高中数理化,2012(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