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29 07:57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程序化例数脑出血

高 蕾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在未受到外界物理伤害的情况下,患者的脑实质中血管发生了破裂,进而导致脑出血[1]。本次研究中,将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并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纳入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观察。此次研究提案已经上交至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开展。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与程序组,各30例。

基础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4岁,平均(67.46±5.36)岁;出血位置:脑叶6例,基底节10例,外囊7例,内囊7例。

程序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5岁,平均(67.51±5.40)岁;出血位置:脑叶占7例,基底节占12例,外囊占5例,内囊占6例。

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出血位置,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基础护理模式干预,包括稳定其情绪、入院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以及用药指导等措施[2]。在此基础上,予以程序组患者程序化护理干预。由科室主任、相关医生、护理人员等组成医护小组,详细护理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制定流程表:设计程序化护理计划流程表,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设计出具体的护理计划。将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中心问题确定,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预定的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列出。最后,明确程序化护理的目标[3]。

1.2.2实施护理计划:①入院初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可通过冰帽和冰枕,减少患者的渗血情况。对于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除手术。对于伴有精神症状者,应给予精神类药物。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脑出血的发病情况及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规劝家属积极配合[4]。②入院中期护理:生命体征稳定后,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及时监测不良反应,合理调整输液顺序,减少交叉感染发生。③入院后期护理: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恢复情况,予以合理的康复训练,制定合理的训练内容和时间。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使用医院提供的满意度量表,结果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程序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程序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Fugl-Meyer 护理前 护理后 Barthel 护理前 护理后 程序组3056.36±5.1478.69±4.58①55.75±6.3480.54±2.15①基础组3056.40±5.2174.36±3.2856.10±6.2277.66±2.24

注:与基础组比较,①P<0.05

表2两组满意度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程序组3020(66.67)8(26.67)2(6.67)28(93.33)①基础组3015(50.00)7(23.33)8(26.67)22(73.33)

注:与基础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具有发病急、蔓延缓慢以及难以控制等特点,进而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具有较大的致死率和致残率[5]。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已经获得了较大进步,但患者预后较差,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6]。

相关研究显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予以程序化护理干预,可加强护理效果。程序化护理模式属于近年来护理医学中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其以护理流程管理为护理核心[7-9]。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护理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而促进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制定护理计划流程表,规范护理方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程序化护理可通过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础护理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具有被动性、盲目性以及机械性,仅遵医嘱完成护理任务。程序化护理则是一种具有计划性、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可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其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规范性,以流程管理为核心[10]。本次研究结果中,程序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提示,程序化护理通过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目的,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临床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程序化例数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