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吕 程,李慧颖,吕英春,孟天犁,江 涛,姜国平,陈娟娟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双手、腕和足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也可累及膝、髋等大关节;同时可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年龄高峰为30 ~50岁,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3~4)。通常将≥60岁的患者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60岁发病的患者,称为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另一种为青壮年发病迁延到老年(younger-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YORA)[1]。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了61例EORA患者,其中≥70岁发病的15例。现将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发病年龄≥60的RA患者共61例,按照发病年龄分为两组:一组(A组)为60~69岁46例,其中男12例,女34例,男女比例1∶2.8;另一组(B组)为70~92岁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男女比例1∶2。两组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院(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关于RA分类标准[2]。
1.2方法:收集①临床资料:包括病程、是否累及手、足等小关节、大、中、小关节受累数目、关节外表现和并发疾病;②实验室检查:包括ESR、CRP、RF、抗CCP抗体等;③影像学资料:受累关节彩超、治疗用药选择、转归情况等。
1.3治疗方案选择: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激素)、改变病情慢作用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生物制剂。激素为小剂量醋酸泼尼松(<15 mg/d)或甲基泼尼松龙40 mg/d,3 d后口服小剂量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2周左右停用。慢作用药包括艾拉莫德、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雷公藤,分别足量应用3个月以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艾瑞昔布、莫比可、洛索洛芬钠、帕瑞昔布在诊断后前2~3周应用。生物制剂包括重组人2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应用者均足量至少3个月。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起病到确诊时间A组为(5.53±4.24)个月,B组为(9.87±9.5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首发关节表现在手、足小关节者者34例(73.91%),累及腕、踝、肘者30例(65.21%),累及肩、膝者26例(56.52%);B组首发关节表现在手、足小关节者14例(93.33%),累及腕、踝、肘12例(80%),累及肩、膝9例(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项目A组B组P值起病到确诊时间(x±s,月)5.53±4.249.87±9.540.004首发关节表现在手、足小关节[例(%)]34(73.91)14(93.33)0.156累及腕、踝关、肘关节中关节[例(%)]30(65.21)12(80.00)0.351累及肩、膝关节大关节[例(%)]26(56.52)9(60)1.000
2.2两组关节外表现和并发病比较:患者来院就诊诊断RA同时伴随关节外症状或疾病,其中A组肺间质病变11例(23.91%)、骨关节炎26例(56.52%)、骨质疏松25例(54.34%)、干燥综合征2例(4.34%)、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4.34%);B组肺间质病变5例(33.33%)、骨关节炎12例(80%)、骨质疏松10例(66.67%)、继发贫血2例(13.33%)。两组出现的关节外表现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患者确诊RA时,检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结果显示A组ESR(62.03±27.73)mm/h、CRP(25.32±8.33)mg/dl、RF(576.23±297.43)IU/ml、抗CCP抗体(191.21±140.84)Ru/ml;B组ESR(68.54±26.81)mm/h、CRP(5.24±4.14)mg/dl、RF(274.62±207.94)IU/ml、抗CCP抗体(210.98±165.94)Ru/ml。两组间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患者关节外表现和并发症比较[例(%)]
项目A组(n=46)B组(n=15)P值肺间质病变11(23.91)5(33.33)0.510骨关节炎26(56.52)12(80.00)0.132骨质疏松症25(54.34)10(66.67)0.550干燥综合征2(4.34)0(0)1.000继发性贫血0(0)2(13.33)0.057桥本氏甲状腺炎2(4.34)0(0)1.000
2.4两组彩色超声结果比较:各组患者彩色超声显示,患者受累关节滑膜增厚,关节滑膜见血管增生,其中A组20例(43.48%),B组2例(1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2.5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比较:A组激素联合慢作用药13例,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慢作用药6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物2例,激素序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2例,单用慢作用药12例,单用生物制剂11例;B组激素联合慢作用药8例,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慢作用药1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物2例,激素序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者无,单用慢作用药3例,单用生物制剂1例。其中,B组有9例治疗中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过程中监测两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两组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见表4。
2.6两组病情转归比较:治疗3个月后达到ACR 20者,A组28例(68.29%),B组9例(60%);达到ACR 50者,A组10例(24.39%),B组4例(26.67%)。两组治疗转归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约60%~70%患者仍维持原治疗方案。
项目例数ESR(mm/h)CRP(mg/dl)RF(IU/nl)抗CCP抗体(Ru/ml)A组4662.03±27.7325.32±8.33576.23±297.43191.21±140.84B组1568.54±26.815.24±4.14274.62±207.94210.98±165.94P值0.4770.5310.6100.750
表4两组治疗方案选择比较[例(%)]
分组例数激素+DMARDs非甾体抗炎药+DMARDs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序贯非甾体抗炎药单用DMARDs单用生物制剂A组4613(28.26)6(13.04)2(4.35)2(4.35)12(26.09)11(23.91)B组158(53.33)1(6.67)2(13.33)0(0)3(20.00)1(6.67)
注:两组各项间比较,P>0.05
国内文献报道,EORA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有以下特点:男性患者较多、急性发病多、首发关节表现在肩、膝、踝大关节的多[3-4]。本文中男女比例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60~69岁发病的男女比例为1∶2.8,70~92岁发病的男女比例为1∶2,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比例差距越小。本文中两组累及腕、踝、肘关节及肩、膝关节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有年龄越大,累及中、大关节越多的趋势。
本文起病到确诊时间较文献报道不同,本文中A组为(5.53±4.24)个月,B组为(9.87±9.54)个月,呈现出慢性发病趋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时间更长。造成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关:①老年患者多有骨关节炎,关节疼痛开始初期,多数患者认为是老年骨病,多口服止痛药,疼痛能承受就不就诊,反复多次,直至关节肿痛难忍方才就医;②有些老人,尤其是年龄越大的老人,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关节疼痛能忍时不告诉儿女,待病情加重、儿女知情并劝说老人来医院就诊时,相对延误了就医时机。
关节外表现和并发疾病呈现了多种多样,首先以骨关节炎、骨质疏松为主,关节外表现以肺间质病变多见,年龄越大越明显,也可合并干燥综合征、继发性贫血、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有研究认为,EORA患者RF阳性率低于YORA患者,也有认为二者没有差别[5-7]。本文确诊RA时的RF未与YORA比较,但比较了EORA中不同年龄段的数值,RF水平中A组为(576.23±297.43)IU/ml,高于B组的(274.62±207.94)IU/ml,同时比较了抗CCP抗体,A组为(191.21±140.84)Ru/ml,低于B组的(210.98±165.94)Ru/ml。两组间RF、抗C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P=0.750)。两组炎性指标ESR比较,A组为(62.03±27.73)mm/h,略低于B组的(68.54±26.81)mm/h,CRP水平A组为(25.32±8.33)mg/dl,高于B组的(5.24±4.14)mg/dl,两组间ESR、CRP比较,差异统计学无统计学意义(P=0.477、0.531)。
各组患者关节彩色超声显示,患者受累关节滑膜增厚,关节滑膜见血管增生,其中A组20例(43.48%),B组2例(13.33%),A组显著高于B组,提示在EORA中,年纪越轻,关节滑膜血管增生越多、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更多的患者是以滑膜增生为主。
EORA患者的治疗由于受年龄、合并疾病、各脏器储备功能减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治疗的药物选择应慎重,针对个体确定方案,不宜如青年患者那样集中药物治疗。EORA患者相对少,难以收集大样本集中用药对比。在本文中,不同年龄段治疗方案的选择差异不明显。在A组中联合应用改变病情的慢作用药物和应用生物制剂的多于B组;随着发病年龄增大,应用生物制剂、联用慢作用药越少;除了合并疾病、各脏器储备功能减低等因素影响之外,有许多老年患者认为“只要不疼了就不用治疗了”,有的患者甚至只要疼痛可以忍受,就不告诉家属和医生,有的患者认为生物制剂昂贵而拒绝应用。本文中B组口服雷公藤多甙较多,而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虽然老年RA患者用药选择有限,但本文收集的资料显示了良好的治疗疗效,两组达到ACR 20和达ACR 50的比例相当,说明治疗得当,老年类风湿患者同样能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