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汪克亮 宋刘洁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分析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这一工作就十分重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是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它主要用来考察该地区的经济和经济效果是否均衡发展。
通过改革开放,安徽省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原先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逐渐变为经济增速较快的省份。但是,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省份,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其他省份相比,安徽的发展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由于长江、淮河以及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安徽省大致形成了皖南、皖中、皖北这三大经济区,从而导致各个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如何提高安徽省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将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测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有多种方法,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作为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广泛应用。2001年,莫剑芳以深圳为实例,基于DEA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其经济发展效率,同时对深圳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1]。2003年,谢燮选择我国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分析方法评价了其经济发展效率,得出西部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远低于东部主要城市[2]。2004年,颜鹏飞将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运用DEA分析方法测算了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效率,提出要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靠改善技术效率的观点[3]。2008年,贵斌威基于DEA分析方法测算了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技术效率,同时对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技术赶超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4]。薛声家则是根据DEA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效率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5]。2009年,秦宛顺对不同省份县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发现了不同省份县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差异明显[6]。2011年,陈雪梅则着眼于我国的经济区域,基于DEA模型方法评价了13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针对经济非有效区域的具体情况,对经济非有效区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7]。2016年,高赟以江西省这一具体省份为实例,通过采用DEA模型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建议[8]。
Sung-Jong Kim运用DEA模型对韩国5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韩国的大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普遍低于中型城市,同时提出城市的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不同的关键所在[9]。Charnes A根据DEA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28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得到这28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10]。Antreas D.Athanassopoulos以希腊的20个州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经济发展的意见[11]。
虽然上述文献均是通过DEA模型来对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但以一具体省份的各个地级市为对象的研究仍未出现过。同时,针对一具体省份内各个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未曾多见。鉴于此,本次研究将以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为例,通过采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具体分析。
传统DEA的模型,例如CCR模型和BCC模型都充分没有考虑松弛性问题,因而在测算经济发展效率的时候存在缺陷。而托恩(Tone)在2001年所提出的SBM模型,可以直接处理松弛性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2]。
假设有n个独立的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都有投入变量向量X∈Rm,以及产出变量向量Y∈Rh。定义投入变量以及产出变量矩阵分别为其中X>0,Y>0。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生产可能集合:
基于松弛测度下的SBM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被评价单元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分别为p、s-、s+,相对效率值为 p,松弛变量分别为s-、s+,权重向量为为投入松弛量s-的第i个元素,为产出松弛变量s+的第r个元素。当出现p=1的情况时,说明被评价单元为DEA有效,即在产出值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值为最小化,或者在投入值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值为最大化。当出现P<1的情况时,说明被评价单元为DEA无效,该被评价单元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即将经济投入值变为原投入值的p倍后,产出值还保留原样。
运用DEA评价模型来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绩效或者优劣评价时,投入变量以及产出变量的确定尤为重要,不同的选取方案,所导致评价结果可能不同。因此,要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更高,指标数据的确定要尤为慎重。
以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估研究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各不相同,例如,赵小娥在对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时,所选取的指标数据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数、从业人数、财政预算收入、城镇人均收入等[13];庄劭菁在对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时,所选取的指标数据为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预算收入、生产总值、从业人数等[14];苏长青在对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时,所选取的指标数据为生产总值、城镇人均收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数等[15]。
表1 2012-2016年安徽省各地级市投入产出变量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以往所选取的指标数据的研究、分析,本次研究将选取9个指标数据。其中投入变量为3个,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以及利用外商投资,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从业人数在以往的研究中作为投入变量较为常见,本文考虑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外输入资本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于一个国家输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利用外商投资也作为投入变量进行研究分析。产出变量为6个,分别为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以及出口总额,其中城镇人均收入以及农村人均收入作为产出变量的加入,可以充分考虑到该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从而使得产出变量的选择更加合理。本文各项指标数据均来自于2012年至2016年安徽省统计局和安徽省财政厅等部门统计的财政数据,投入产出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安徽省各市2012年至2016年9个指标统计数据,利用SBM模型方法,并结合窗口分析来计算安徽省各个市2012年至2016年的经济发展效率值(p),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并同时得到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投入冗余率及产出不足率,如表3所示。
表2 2012-2016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效率值
由表2可知,2012年至2016年期间,全为DEA有效的城市共4个,分别为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和黄山市,比例为25.5%。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在安徽省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内,其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利用外商投资均处于全省第一位。马鞍山市农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均位于安徽省前列。芜湖市是安徽省经济、政治、文化的次中心,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开放城市,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内,其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处于全省第二位。黄山市从它的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远低于合肥市、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相对于这些城市来说,黄山市并不是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所追求的是低投入、低产出的DEA有效。2012年至2016年期间,全为DEA非有效的城市共6个,分别为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六安市和宣城市,比例为37.5%,且其每年的经济发展效率值(p)均低于平均值。
2012年至2016年期间,DEA有效率较高的为阜阳市、铜陵市和安庆市。阜阳市从业人数在2012年至2016年均处于安徽省第一位。在2012-2015年期间内,阜阳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值均为ADE有效,但在2015-2016年期间内,经济发展效率值出现下降。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指标可以发现,阜阳市在2016年多个投入产出指标增长幅度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利用外商投资较2015年增长幅度下降31.46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下降30.307%,农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下降10.260%,另外更为突出的是,出口总额增长幅度出现负值-25.666%。亳州市除2014年DEA有效值出现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上升趋势,到2016年时经济发展效率值达到1,为DEA有效。从投入产出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各个经济投入指标较2013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产出指标城镇人均收入以及出口总额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池州市经济发展效率值从2014年开始不断下降。通过对其9个经济指标分析可以发现,除城镇人均收入在这4年期间增长幅度不断上升外,其他经济指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或者经济指标为逆增长,其中较为突出的为2015年的出口总额,较2014年下降了20%。
表3 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投入冗余率及产出不足率
由表3可知,综合这5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来看,投入指标出现冗余的为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六安市和宣城市,尤其是利用外商投资这一方面,这几个城市的冗余率均超过30%,存在着经济资本投入严重浪费的现象。此外,从业人数冗余率也相当高,尤其是滁州市,从业人数冗余率高达46.10%。因而,这几个城市存在着劳动力投入过多的现象。从产出指标来看,出现不足的仍为这6个城市,其中较为突出的为出口总额,说明这几个城市在出口贸易方面,仍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但是考虑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产出量相对于投入有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在今后的几年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提升。如果其经济发展效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或者出现下降,则说明其资本的投入方向可能存在问题,要结合当地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改善。
根据表2,可得到2012-2016年安徽省经济发展效率值的变化趋势图以及安徽省各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值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12-2016年安徽省经济发展效率值的变化趋势图
由图1所示,2012-2016年安徽省经济发展效率值整体变化趋势为“N”形,经济发展效率值由2012年的0.901上升至2013年的0.906,接着连续下降到2015年的0.851,到2016年回弹至0.863。2013年至2015年期间,安徽省经济发展效率值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指标可以发现,安徽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14年增长幅度为16.466%,2015年增长幅度为12.746%,远远低于2013年的增长幅度21.230%;利用外商投资在2014年增长幅度为14.749%,2015年增长幅度为11.065%,远远低于2013年的增长幅度23.728%;生产总值在2014年增长幅度为8.291%,2015年增长幅度为7.114%,远远低于2013年的增长幅度10.267%;地方财政收入在2014年增长幅度为 6.906%,2015年增长幅度为10.890%,远远低于2013年的增长幅度15.801%。这几个指标增幅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安徽省经济发展效率值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由图2所示,皖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值每年均位列第一,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值每年均处于最后。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从投入变量来看,皖南地区近五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35022.950亿元,占全省比例的33.268%;利用外商投资为255.998亿美元,占全省比例的42.682%;皖中地区近五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751.740亿元,占全省比例的41.559%;利用外商投资为184.452亿美元,占全省比例的30.753%;皖北地区近五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6501.250亿元,占全省比例的25.173%;利用外商投资为159.329亿美元,占全省比例的26.565%,这两项皖北远远低于皖南以及皖中地区,说明皖北地区的资本投入量较其他两个地区而言较小。同时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来看,皖北地区经济结构仍然以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低产能的传统产业为主,皖中地区则是不断进行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向创新型产业结构转型,而皖南地区在不断进行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地理优势以及旅游资源,成为安徽省最重要的旅游示范区域。
图2 2012-2016年安徽省各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值的变化趋势图
1.皖南地区
皖南地区是安徽省最重要的旅游示范区域,已成为安徽省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其主要包括黄山、芜湖、马鞍山、池州、宣城、铜陵这六个市。在这一区域,黄山、芜湖、马鞍山近五年的DEA有效比例均为100%,尤其是黄山市,在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利用外商投资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获得低投入低产出的DEA有效,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更值得其他城市的学习。马鞍山市以及芜湖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商投资占整个皖南地区的57.340%、71.450%,因而可以适当的将一些经济资源与区域内的相邻城市共享,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通过黄山市的黄山徽州文化旅游区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要将其建设经验向其他旅游城市进行推广,着重建设好安庆市的天柱山禅宗文化旅游区域,建设好池州市的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域。
2.皖中地区
皖中区域主要包括合肥、安庆、滁州、六安这四个市。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发展迅猛,其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处于全省第一位。在皖中地区,合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利用外商投资占整个地区的59.413%、59.573%,均超过半数,要以合肥市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区域的发展,不断壮大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体系[16]。同时要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科技共享。合肥市以及临近的马鞍山市、芜湖市,这三个城市拥有一大批高质量的高校,积极鼓励这些高校与区域内其他城市企业紧密合作,使它们的传统产业得以升级,促进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皖北地区
皖北区域主要包括阜阳、宿州、亳州、蚌埠、淮南以及淮北这六个市。在这一区域,阜阳市近五年的DEA有效比例为80%,而淮北市、宿州市以及蚌埠市近五年均为DEA非有效,说明皖北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效率较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阜阳市其从业人数在2012年至2016年均处于安徽省第一位,占皖北区域总从业人数的32.916%,因而可以对阜阳市的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使得原有的产业能够提高自动化比率,从而可以释放出大量的从业人员能够投入到其他城市的建设当中。蚌埠市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效率值均为皖北区域的最后一名,因而蚌埠市要充分利用好其与合肥市相邻的地理优势,与合肥市共同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其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汇聚人才精英,不断整合周边资源,使其能够形成带动皖北,乃至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区域。淮南市与淮北市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效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淮南市的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不断下降,且两市都为安徽省重要的煤矿资源输出地,但随着煤矿资源的不断衰竭,以及国家不断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因而淮南市与淮北市要不断调整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投资产业结构,使资本能够不断投入到低排放、高效率的新型产业当中,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