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脂肪肝属应激性代谢疾病, 其发生与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等具有明显相关性。若不能早期诊断、治疗, 可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肝硬化,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甚至是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有关脂肪肝诊断方式繁多, 包括肝功能检查、血清学指标检查等, 各有优劣势, 该如何选择, 一直是临床热点研究课题之一[1]。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接诊脂肪肝患者4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评估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检查临床价值,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诊41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 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2例, 女19例;年龄39~61岁, 平均年龄(52.15±7.29)岁。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52.19±7.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研究组患者均经肝组织活检确诊脂肪肝;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不全者;②合并病毒性肝炎或肝豆状核变性所致脂肪肝者;③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晨起抽空腹静脉血5 ml, 离心处理后将血浆、血清分离, 行肝功能及血清学检查。用日本HITACHI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3,4]观察两组血清学指标(TC、TG、LDL-C、HDL-C)及肝功能 (AST、ALT、GC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 TC(5.35±1.02)mmol/L、TG(2.79±1.20)mmol/L、LDL-C(4.51±1.39)mmol/L、HDL-C(0.79±0.51)mmol/L与对照组的 (4.67±1.15)、(1.17±0.66)、(2.28±1.17)、(1.77±0.39)mmol/L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2、8.164、8.311、10.384, P<0.05)。见表 1。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AST(47.16±5.19)U/L、ALT(48.14±8.27)U/L、GCT(56.27±9.18)U/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0.32±5.07)、(21.65±5.12)、(30.20±8.35)U/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0、18.707、14.169, 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 mmol/L)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 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研究组 41 5.35±1.02a 2.79±1.20a 4.51±1.39a 0.79±0.51a对照组 50 4.67±1.15 1.17±0.66 2.28±1.17 1.77±0.39 t 2.952 8.164 8.311 10.384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 U/L)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 U/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AST ALT GCT研究组 41 47.16±5.19a 48.14±8.27a 56.27±9.18a对照组 50 20.32±5.07 21.65±5.12 30.20±8.35 t 24.860 18.707 14.169 P<0.05 <0.05 <0.05
脂肪肝是指多种原因所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而诱发的病变, 为临床常见肝脏病理改变之一, 非独立疾病。在发生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也由于这一原因, 大部分患者在发作初期均不引起重视, 而一旦发展到后期, 其病情凶猛, 难以治疗,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5,6]。近年来, 随着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人群日益增多, 脂肪肝发病率也随明显上升趋势。脂肪肝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 如何防治、诊疗已成为临床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指出[3], 脂肪肝形成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所致脂质储存过高密切相关[7]。杨昌芳等[8]研究指出, 对脂肪肝患者检验肝功能和血清学指标,可有效提升脂肪肝临床诊断准确性, 其检验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体检人员。
TC、TG、LDL-C、HDL-C作为血脂中主要的转运蛋白, 其受体数量减少、功能减弱均可诱发血脂增多。而通过对血脂相关指标进行检查, 可有效预示脂肪肝发生情况[9]。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中, 研究组患者, TC(5.35±1.02)mmol/L、TG(2.79±1.20)mmol/L、LDL-C(4.51±1.39)mmol/L、HDL-C(0.79±0.51)mmol/L与对照组的(4.67±1.15)、(1.17±0.66)、(2.28±1.17)、(1.77±0.39)mmol/L 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2、8.164、8.311、10.384, P<0.05)。提示脂肪肝发生与血清学指标异常有直接关联, 可作为临床诊疗重要依据。另外, 脂肪肝形成后, 其肝细胞内可沉积大量脂肪, 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正常结构改变,诱发肝功能异常。而AST、ALT、GCT作为常用肝功能指标, 可有效反映肝功能情况[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AST(47.16±5.19)U/L、ALT(48.14±8.27)U/L、GCT(56.27±9.18)U/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0.32±5.07)、(21.65±5.12)、(30.20±8.35)U/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0、18.707、14.169, P<0.05)。提示肝功能检查可有效反映脂肪肝发生情况, 与本文上段内容提及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二者均可直接判断脂肪肝形成情况, 且机制不同, 灵活结合使用, 有利于临床判断准确性提高。
综上所述, 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均可有效反映脂肪肝形成情况, 二者配合使用, 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可靠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