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多位饲料总监齐聚,这个饲料精英“闭门会议”如今已成功举办9届

2018-10-29 07:22当代水产程纯明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8年9期
关键词:张璐水产博士

■《当代水产》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当前,在中美贸易冲突以及国内环保政策的形势下,中国是饲料工业发展,无论是原料、设备、以及配方技术创新都面临新的挑战。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是时代赋予饲料行业的必修命题。

中国饲料中国芯,国内饲料行业长远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技术创新作为支撑。而这个工作,有一群人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未雨绸缪,它就是四川饲料企业技术总监论坛。从2010年的6位技术总监自发组建,到2018年的160多位饲料技术总监参与(场外尚有200多人);从6家企业到50多家企业与会,从开始的川企到后来的全国饲料企业参会,四川饲料企业技术总监论坛(下称“技术总监论坛”)已经走到了第九届,以“闭门会议”特有的方式,刮起了一股饲料配方技术的旋风,将近400位参会企业代表所在饲料企业总产能将近1亿吨,影响力空前。

这群人代表着中国饲料行业最精英的一个阶层,秉持着创新技术驱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初衷,每一届技术总监论坛都会抛出一些饲料界的技术热点和焦点问题。而本次论坛是以“当前形势下,畜牧及水产企业的挑战与机遇”为题,从环保、VUCA环境下的解决方案,以及抗病营养与无抗应用作为方向,就目前饲料行业的技术热点和外部环境形势都做了详细分享。这些分享无论是对饲料配方技术,还是对国际国内局势形势的认识,都获益匪浅。

麦康森:2022年水产饲料体量或上升到2,100万t,合理规划建立养殖配额制度是方向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以在环保风暴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的挑战和机遇为题,阐述了目前环保风暴的状态以及应对建议。

关、停、限、整、拆、约谈、免职、环保税,这两年环保风暴席卷大江南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只有利用绿水青山的条件才能变为金山银山。

麦康森院士关注水产养殖、饲料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有20年。他表示,看到大家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欣喜的同时,环保运动“一刀切”的方式和方法也令人心理复杂。如何应对?他认为,需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进而在新常态下把握机遇。

在新常态下,中国水产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环保风暴和环保税影响、贸易战导致原料涨价、消费疲软、产业链产量下滑等。

如何找准机遇?麦院士认为需要清晰认识到目前的国情。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也是水产养殖发展的特征,资源消耗、规模扩张、追求产业化、不重视质量与安全、不关心环境与持续发展。而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都应该向最佳效益、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适度发展规模、重视质量与安全、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受环保以及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2022年整个产业链产量有可能出现下滑,会稳定在50,000万~53,000万t之间,水产饲料板块,因为用鲜杂鱼养鱼走不通,市场体量可能会从1,800万t上升到2,100万t。对水产料而言也算是一个机遇。”麦院士表示。

如何把握机遇?麦康森院士也给出了10点建议:

一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合理规划与布局,建立养殖配额制度,例如养殖许可证等;三是转变养殖方式,例如禁止鲜杂鱼,全面推广人工配合饲料,例如自动化智能化养殖;四是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依法拆除,合理安置;修养轮作制度;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水产育种,选育向优质、高效、多抗、安全方向发展,优化品种结构,强化苗种生产,严格水产苗种的进口与审批手续等;六是研究和实施精准饲料配方策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七是强化养殖绿色生产与产品安全监管;八是促进三产融合,完善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水平;九是加强示范作用;十是构建保障体系。

张璐博士:实践出真知,水产环保在于生产节能及养殖减排

在史上最严环保法和食品安全法席卷全国,国内拆除网箱30余碗口,围网240多万亩,现有产能关停并转,投资建厂不受欢迎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环保,节能减排,直接摆在饲料企业的面前。

张璐博士从生产节能及养殖模式减排的角度出发,系统的阐述了水产环保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应用。

在节能方面,张璐博士从水产饲料生产的角度主要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低氮高能饲料的开发,减少水体中氮元素的残留,通过后喷涂技术提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他表示,在国内,低氮高能饲料的开发,包括罗非鱼在内的很多品种都开始在配方中尝试提高脂肪的含量。

以长白山、海棠山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名录为数据源,通过维管束植物科、属和种的统计分析,以此描述各山地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将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为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和东亚分布6个类型[6],对三个山地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采用Jaccard系数和Ze-hanowski系数[1],对三个山地间植物区系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公式为:

二是水产酶制剂的应用。众所周知,由于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在添加水产酶制剂的时候,稳定性、作用温度范围、最适pH值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张璐博士通过不同厂家蛋白酶在不同温度、pH值的情况下做对比实验研究它们的作用留存率。其中,添加到普通颗粒鱼料中的水产植酸酶有60%-70%的留存率。

三是原料预处理。主要采用豆粕、棉粕、菜粕、棕榈粕联合发酵,发现原料发酵后的饲料,无论是外观、制粒还是对于水产动物的肠道上,都出现了较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场管理也出现一定难度。

会议现场

而在养殖模式方面的减排工作,张璐博士主要分享了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PRAS应用——通威渔光一体模式。据了解,目前通威可控水面养殖达35万亩,已建立35个2,000亩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这套系统除了高新技术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之外,核心还在于它的集污排污功能。通过这套系统能够达到养殖减排的目的。

中粮期货焦健:中美贸易下经济形势与商品贸易市场贸易变局

在宏观方面,世界格局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对于中美贸易形势和市场变局,中粮期货的焦健在会上就中美贸易争端、经济形势、商品市场格局做了详细的分享。

配额制度、技术创新、基因遗传、生产管理是节能减排四大法门

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技术交流与探讨的目的,会议设计了3个主题讨论环节。由李芳溢博士主持的“水产及畜禽环保、节能减排论坛”上,与会技术精英各自分享了环保议题下,如何做到节能减排。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规划,建立许可证制度,配额从上到下实行,减少产能过剩问题。养多少需要提前做好配合,自给多少进口多少也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对于许可证制度,会上分享了加拿大养殖业的案例。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这项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是技术改进和创新,减少浪费。在水产养殖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就造成了污染,体现在饲料配方技术上,能够让养殖动物尽可能吃得多拉得少是一个技术追求的目标,“猪场不用洗猪舍是最理想的状态。”

三是基因遗传。在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上,同一品种,不同基因表达的动物,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有较大差异。选好品种,做好基因育种在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生产管理。无论是生产还是养殖环节,系统化的精细化管理绝对是一笔大账。

减少浪费、精准营养是降本增效的最有效措施

在吕明斌主持的降本增效实践论坛环节,与会技术大咖都从自身实际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总结起来是减少浪费、降本增效。

一是软硬件,国外、国内不同饲料企业的效益差异很大,主要是硬件差距和软件差距,例如设备技术。

二是原料质量差异以及新原料的开发使用,例如酵母。

三是做好精准营养。以特种水产饲料为例,由于鱼粉占据的成本很高,降本增效的工作更多的是围绕鱼粉来做。如果有一天,水产饲料的精准营养能够做到畜禽的精准程度,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可观。

四是采购策略。原料采购成本是影响饲料生产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

五是规范标准。从原料开始到产品,建立系统标准。

六是建立解决方案,跳出技术,从管理、协同、大数据层面,综合建立解决方案。

在苏宁博士主持的抗病营养及无抗应用实践论坛,重点关注了抗生素的问题。禁抗、限抗问题错综复杂,如何立足实际,把方案落地?论坛主要探讨了从理论体系如何活学活用,抗病营养道术结合,促进绿色养殖;国内目前饲料禁抗限抗的重点难点在哪;在现有原料和养殖条件下,有哪些替抗手段;在降锌、无抗应用的情况下,饲料配方技术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要素?就4个方面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与会精英都做了自己的分享。

此外,朱正鹏博士、吴德老师、郭鹏飞、吕明斌、陈代文、洪平、陈文斌、苏宁等饲料界的技术大咖,就畜禽板块的环保节能减排应用、猪场系统营养技术、猪蛋白日粮、抗病营养、无抗应用等方面,也做了详细的分享。

会后,本届论坛轮值主席张璐博士在论坛的最后对支持这场会议顺利举办的前辈、大企业总监联谊会的邵彩梅博士和吕明斌博士、理事会成员、行业朋友、会议志愿者倾情致谢!会上获悉,张璐博士连任第十届论坛轮值主席。

猜你喜欢
张璐水产博士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张璐摄影作品欣赏
加油!水产人!
帮接孩子遇意外
制冷博士来帮忙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神奇博士感冒了
Research Paper on PepsiCo, Inc.
Research Paper on PepsiCo,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