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杨帆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近年来,华中地区虾蟹产业一片红火,2017年仅湖北一省小龙虾产量就已高达60多万t,占比超过全国的55%,而河蟹养殖面积约在80万亩,年产量近20万t。若说湖北拼的是产量,那么湖南的增长点就在于养殖面积,随着传统淡水鱼和农作物价格的持续低迷,不少人大胆跨行跨界投身虾蟹大军,养殖面积成几何倍增长。
2018年7月,澳华集团协同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发起“十万虾蟹料,安康华中行”的大型调研行动,前后历经8d时间,纵横5,000多km,跨湖南湖北等地,走访上百名养殖户与经销商,深入一线收集养殖数据,并总结出他们的致富经。
笔者一路走访下来,听到了太多故事,有甜有苦,有笑有泪,于是不禁感慨:为什么同样是虾塘、蟹塘,有些人能够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变成印钞机;而有些人却当它们是有进无出、只会吞钱的黑洞?发人深思,以下便列举几个成功人士的财富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助益。
据悉,2000年以来,棋盘乡退田还渔,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业,目前虾蟹养殖面积已达20多万亩(其中虾蟹混养占17~18万亩),基本上占据整个监利池塘养殖总面积的50%以上,虾蟹产业所创造的巨大价值为当地老百姓铺设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我们拜访的这位李叔正是从2001年开始,响应政府号召走上了河蟹养殖之路,这一年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整个棋盘乡转型养蟹的人并不多,而李叔却是其中最早的那批开河先锋之一,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料想到这一养便养了整整17年,而且还影响到自己的儿子也加入了养殖大军的行列。
监利棋盘乡养殖户合照
早年,李叔的河蟹养殖以豆蟹养成为主,且中途不转塘,亩产仅100斤左右,近两年由于龙虾行情高涨,开始尝试虾蟹混养。对于饲料的选择,经验老道的李叔向来不敢大意,之前穿梭于几十家饲料品牌之间,更朝换代的速度几乎是每年一次,总是无法让李叔称心如意,直到2016年遇见了澳华,当年使用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满意,这才认准了澳华料并沿用至今。据李叔介绍,2017年龙虾亩产150斤,河蟹250斤,亩收益达到12,000元,比以前用其他料时至少多赚5,000元/亩。李叔还把澳华料推荐给朋友,以养代销100多t。
今年,李叔的50亩塘已全部转为虾蟹混养,目前龙虾收入共计7万元,河蟹也已超过去年同期规格(均重9钱左右),预计今年的养殖效益将会再上一个台阶。此外,李叔凭借自己的多年经验,去年在养殖模式上大胆创新,他介绍,“养殖前期,在30亩大塘中央用围网围出一个15亩的蟹苗暂养塘,而池塘周边的回型沟则套养小龙虾,到了6月中旬再撤网混养,这样可以避免蟹苗与龙虾之间互相伤害,而且蟹苗也便于做到集中管理。通过去年的养殖数据显示,围网模式至少能提高20%的成活率。”李叔不仅善于摸索新模式,而且在日常管理上也十分用心,晚间经常用水下相机拍摄河蟹吃食、活动的视频。
与李叔同村的何叔也是一名养蟹高手,在李叔的推荐下,今年拿80亩豆蟹专养塘准备全程投喂澳华料,现在平均规格已达1两以上,长势超出预期。
朱老板是当地第一批的养蟹人,养蟹历史可追溯到10年前,早年朱老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虽然收入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长此以往他逐渐发现,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以及对家人的思念都令他身心俱疲。于是,朱老板在2008年毅然决定放弃城里还算不错的正规工作,返回家乡重新干起了老本行——务农。刚开始他也迷茫了,不知该做什么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择了水产,且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养蟹上,甚至在池塘边又盖了房子,一家人天天守着这50亩的池塘。
2017年,朱老板采用虾蟹混养模式,龙虾产量较河蟹要高,第一季亩产高达500斤,卖虾收入合计15万元,基本能够抵消全年的养殖成本,而卖蟹收入就全部是纯利润。河蟹养殖主要在夏秋两季,去年朱老板养出的河蟹虽然产量不高(大约150斤/亩),但品质和价格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平均规格能达到3两左右,在附近批发市场上市可论只出售,一只蟹至少卖到10~11元。
今年,朱老板首次尝试虾蟹分养,使用30亩塘养蟹以及20亩养龙虾,据他介绍,目前养殖情况初见成效,河蟹投放密度为1.1~1.2只/m2,平均规格已达1.8两,且此时正处于蜕四壳阶段,后期还能再蜕1~2次壳,老朱自豪地说,“这样的规格在我们这边算是最大的,现在的普遍规格应该在1.3~1.4两。”而今年的20亩龙虾塘同样战绩显著,目前已出虾7,000多斤,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朱老板预计今年龙虾产量至少在600多斤/亩。
据了解,2013年澳华刚进入市场时,朱老板就选中了澳华饲料,到现在已整整坚持了6年时间,是当之无愧的“澳铁”养殖户。“用了这么多年澳华饲料,质量一直都能保障,换别的饲料还真不放心。”他还向笔者透露,用饲料喂养省心省力,又方便管理,能自己把控河蟹上市时间,而之前喂黄豆时会加速河蟹老化,肉质不够鲜美,品质大打折扣,不管价格高低都必须立即上市。
在华容插旗镇的同福村,我们见到了正在塘边干活的裴老板,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脸上总是挂着像阳光般温暖的笑容,令人倍感亲切。可当我们听完他的经历过后,才发现原来裴老板同样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早年在深圳投资失败损失上百万,2012年回乡养牛蛙又遭遇行情暴跌,可谓命途多舛、流年不利,但昨天的失败和失意并未把他打垮,反而让他离今天的成功更进一步。逆境之中,乐观面对、迎难而上正是裴老板积极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
6年来,从人放天养到精养模式,从原粮到饲料,裴老板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提升,在养龙虾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据他介绍,从2016年开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亩利润提高到3,000~4,000元,第二年他对池塘的回型沟进行彻底改造,并使用石灰消毒,到了下半年再肥水育苗,他说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给下一轮养殖做准备,果然今年的效益超出预期,截止7月底,30亩塘总利润已达14万元,其中有虾苗收入3万元(还转了4万元的虾苗到自己的塘口)。“今年的龙虾走加工厂的量大了,库虾(小青规格)最低也有9元/斤,现在是14元/斤。”裴老板说道。
据了解,不同于其他养殖户,裴老板在养殖模式上自有一套,例如冬季也不停料,只要出太阳就给虾苗喂料,使得早虾上市时间至少能比别人提前10天。另外,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他采用一年养两季的模式,由于第一季虾上市得早,一般在5月中旬就能结束,之后赶在端午节前插完秧,再过十来天即可投苗养二季虾,而此时的虾苗正是最便宜的时候。据他介绍,“现在是二季虾的上市阶段,目前规格长到4~6钱,今年全年利润将突破20万元。”
刘老板可以算是洪湖一带老渔民的典型代表,专业养鱼长达30余年,但在2014年之后的三年期间,传统淡水鱼行情遭遇滑铁卢,养殖户连年亏损,苦不堪言。于是,在鱼价低迷的第3年,刘老板终于痛下决心舍弃四大家鱼养殖,就此开启了养殖小龙虾的新历程。据他介绍,“前两年,我们村里转养其他品种的人不在少数,转养品种中以小龙虾最为热门,现在大约有6成以上的渔民都养起了小龙虾。相对于传统四大家鱼,小龙虾具有养殖成本低、经济价值高、养殖周期短等许多优势,转养的人数正逐年增多。”
据了解,在转型之前,刘老板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澳华,看中的就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与配套服务,并一直沿用至今。2016年4月,刘老板清塘卖鱼之后开始正式养龙虾,投苗25d即可卖虾,第1年39亩塘就收获了200多斤/亩的产量,令刘老板喜出望外,对水产养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今年,刘老板的养殖经验和技术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熟悉小龙虾的生理习性之后,日常管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截止7月28日累计出虾14,000斤,净利润已达15万元。刘老板笑称,“现在池塘密度还很厚,这两天每天起虾120多斤,再抓个2,000斤也没问题。”今年下半年,刘老板还计划通过澳华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养殖一批能够在冬季上市的小龙虾。
众所周知,湖北小龙虾已成气候,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相比之下,湖南小龙虾则起步较晚,养殖技术和模式尚处在初级阶段,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也较低,上万亩级别的大型养殖基地少之又少,而澧县巨隆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巨隆”)便是其中之一。据悉,巨隆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企业,目前占地面积共计2万多亩,其中稻虾连作面积1.2万亩,2017年平均亩产360斤,亩综合利润5,500元。
为了提高加盟养殖户的整体养殖水平,巨隆每月都要召开两次全员培训大会,另特别聘请三名技术顾问长期扎根于塘头,为养殖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巨隆内整修的灌溉渠道有23条,长度72km,引用水源来自于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的澧水,水质良好,属三级饮用水,因此在这里产出的小龙虾干净、有活力,且由于澧水的水温偏低,使小龙虾的销售周期得以延长,可持续上市到8月份。”巨隆营销负责人刘丹介绍,“公司还注册了‘九澧生态龙虾’品牌,以及建立自己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协助养殖户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卖价比其他同规格虾要高出2元左右,主销三省两市(江苏、湖南、广东、上海、重庆)。”
据了解,澳华在2018年才刚入驻巨隆。刘丹告诉笔者,今年使用澳华料的产量普遍较高,两季亩产平均达到480斤,并创造了单季亩产500斤的最高纪录,今年澳华可以说是“一战成名”,明年巨隆会支持养殖户统一订购澳华料,销量也将会翻一番。
江湖中高手如云,以下精选了部分优质养殖户与经销商代表,来听听有关于他们的财富故事:
汉川张德祥从2008年养蟹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目前拥有90多亩养殖面积,其中大部分池塘精养河蟹,只有20亩塘套养小龙虾。近三年来,张老板养的是澳凌苗,喂的是澳华料,每年河蟹成活率都能达到五成以上。现阶段,根据现场打样可以看出,张老板塘里的河蟹已进入三壳蜕四壳的关键期,规格普遍在1.4两左右。对于经销饲料方面,他表示,“今年把2016年水灾的影响恢复过来了,明年把销量做到500t,让更多的人用澳华,让更多的人受益。”
张老板原本自己做养殖,顺便经营动保产品,后来他发现,有太多问题都是营养问题造成的。于是他苦苦寻找好饲料,在2017年经过多方考察,决定牵手澳华。好产品搭配好人脉,张老板第一年就做到当地饲料销量第一,养殖户反响热烈,同时也让澳华在新堰市场快速站稳了脚跟。“我们这里养殖户主要养早虾,而澳华龙虾料在长速、规格、卖相上具有显著优势,低温期只需20~25d即可上市,现在澳华在当地养殖户中的口碑很好,今年河蟹料也顺利新开了十几个客户,明年销量还要翻一番。”张老板说道。
今年5月份,汉川养殖户李金银坚持使用澳华高档料精养龙虾,5月基本能顺利度过(4月略有损失),且长势良好,青壳两虾的比例特别高,在价格低谷之时还能卖到22~25元/斤。现在李老板每天还能卖虾100斤,价格高达45元/斤。
洪湖养殖户肖庆志养龙虾的历史可以从2011年算起,当年肖叔在机缘巧合下,试养了5亩小龙虾就赚了1万多,而相比之下的另外30亩鱼塘却只赚了3万元,因此第二年立即转型专养小龙虾,这一年又赚了10万元。2016年,肖叔开始使用澳华料,2017年亩产达到500斤。肖叔表示,“今年总共卖虾75d,已卖虾13,000多斤,今年亩产肯定过600斤,到700斤的可能非常大。”
洪湖经销商刘家林之前从事龙虾、黄鳝等水产品收购已有十多年,近3年才改行做起了龙虾料的生意。凭借多年累积的人脉资源与声望,刘老板的饲料业务发展迅速,每年11~12月份都会邀请澳华技术人员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会,提高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同时树立起一批标杆示范户。今年刘老板经销澳华料500t,明年销量预计可能翻一番。
洪湖养殖户王泽辉、王泽涛兄弟两人养蟹13年,目前拥有120亩蟹塘,2017年河蟹亩产180斤,纯利润在38万元,算上边际效益(龙虾,鳜鱼等)利润超过50万。今年新增10亩稻虾塘,第一季亩产600斤,前期卖虾平均九钱规格,亩利润轻松上万元。王老板兄弟全程投喂澳华料,也带动周围人都用澳华料。
潜江养殖户毛道友种植水稻20多年,2016年开始转型养龙虾,28亩水面投入7万元,最终只卖了5万元的虾。2017年,毛老板开始使用澳华龙虾安康,卖虾共计24万元,扣除苗种,饲料,动保等投入约10万元,净利润达到14万元。今年由于模式问题导致密度太大,没法卖大规格虾,目前净利润已达6万元。毛老板现在实行塘口轮休的方式卖虾,每天都销售100多斤,日收入近3,000元。
监利养殖户陈新平从事稻虾连作多年,以前使用其他厂家的低价料,仅能卖点成虾,效益不算太好。今年23亩稻虾田使用澳华龙虾安康,即使遇到2017年底的严冬,虾苗成活率还是非常高,虾苗活力强,色泽亮,今年仅虾苗就卖了10万多元,加上成虾收入5万多元,亩效益超过5,000多元。
在小康村,养殖户大多以虾蟹混养模式为主,之前使用周边厂家的低价料,虽能赊账,但一年下来,抛开成本,所剩不多,年年相当于帮别人打工。监利养殖户陈红波去年开始试用澳华螃蟹料,龙虾产量和规格明显提高,效益好于周边养殖户。今年30亩虾蟹池继续使用澳华螃蟹料,目前仅龙虾就卖了10万多元,且今年螃蟹长势更加喜人,陈老板预估总收入将会超过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