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丹丹
色牢度是指材料在加工、测试、储存或使用过程中,暴露在可能遇到的任何环境下,抵抗颜色变化和颜色向相邻材料转移的能力。
纺织品测试标准根据国家不同分为GB(中国国家标准)、ISO(国际标准)、AATCC(美国标准)、JIS(日本标准)、DIN(德国标准)等,本次仅以常用的GB/T 5711、ISO 105 D01、AATCC 132三个不同的国家标准进行耐干洗色牢度测试方法的对比和解释。
试验原理:在规定的容器和干洗溶剂中,以恒定温度、转速及不锈钢片的摩擦作用下,进行对纺织品在干洗(用从石油提炼出的溶剂、四氯乙烯或碳氢化合物等有机溶剂清洁织物)溶剂中洗涤褪色及贴衬沾色的测试及评价。
注意事项:四氯乙烯等溶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因此该试验须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并且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溶剂操作,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目镜、防护面具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溶剂和吸入溶剂气体。
此次以GB/T 5711、ISO 105 D01、AATCC 132三个常用标准进行方法对比,具体过程和差异见表1。
GB/T 5711—1997版本目前还在使用中,因为部分产品标准还未及时更新,仍需引用旧版本。1997版与2015版的区别在于:1997版不需缝合贴衬织物,测试完成后评定试样变色和溶剂沾色,而2015版是评定试样变色和贴衬沾色。目前仍采用1997版本的产品标准有:FZ/T 73005—2012《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FZ/T 73018—2012《毛针织品》;FZ/T 24004—2009《精梳低含毛混纺及纯化纤毛织品》;FZ/T 24020—2013《毛针织服装面料》;FZ/T 73019—2009《羊绒针织品》;FZ/T 24009—2010《精梳羊绒织品》;FZ/T 24019—2012《印花羊绒针织品》;GB/T 26378—2011《粗梳毛织品》等。
目前并存的两种考核指标(溶剂沾色和贴衬沾色)存在较大差异,即同一个样品,若考核溶剂沾色不合格,而贴衬沾色则有可能合格,相反,若贴衬织物沾色不合格,则溶剂沾色也是不合格的,所以,GB/T 5711—2015中改为考核贴衬沾色实际是放宽了要求。
干洗相较于水洗方式是比较安全的,能有效减少衣物缩水、洗褪色、交叉沾色等现象,所以干洗的合格率是比较高的,但也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其不合格的结果表现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溶剂/贴衬沾色不合格。一般为深色样品不合格,原因是所用染料不耐有机溶剂,测试过程中染料从纤维上脱落至测试溶液中,导致溶剂沾色不合格,同时再上染到贴衬织物上,导致贴衬织物沾色不合格。
表1 不同标准的测试方法对比
(2)样品变色不合格。指样品本身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多出现于印花等特殊工艺样品。原因是某些印花染料或助剂不耐有机溶剂,测试过程中被四氯乙烯溶解脱落,或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变色。
(3)附件发生变化。指含附件一起测试的样品,其附件的材质不耐有机溶剂,测试过程中被四氯乙烯溶解导致变形甚至分解,或者附件强度不够,在测试过程中被不锈钢圆片撞击造成损坏。
(4)复合织物洗后分层,形体发生明显变化。一般出现在使用粘合剂的复合织物中,测试中因粘合剂被四氯乙烯溶解,导致面、底层分离。
现代织造印染工艺不断进步,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服装为保持原有风格而选用干洗维护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服装都适合干洗,所以企业在制定洗涤维护方法的时候,需要先经过测试再选择适用于服装本身的维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