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文桥 陈强 董丛丛 徐雷
国家储备棉政策是我国粮食储备、石油储备、棉花储备三大战略储备物资政策之一。从2008年开始,我国储备棉政策已连续实施10年,每年入库的国家储备棉数量越来越多。从2008年的一年100万吨到2013年的670万吨。国储棉价格是国家定价,比当年的市场价高4000~5000元/吨。因此符合交储条件的棉花加工企业,一边尽可能地多收当年的籽棉,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把自己收购加工的棉花,精心加工使其符合交储国储棉的质量要求。
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当年的籽棉,价格上涨幅度很大,这个政策的实施对棉农是极大的利好。开始时,国储棉的质量要求是必须是3级以上的棉花,入储价格是18800元/吨。而这时市场上刚开始收购时,皮棉的销售价是14500元/吨,籽棉收购价是2.4~2.7元/斤。国家宣布国家储备棉政策后,市场上籽棉收购价立即从2.4元上涨到2.9~3.6元。籽棉的价格每斤上涨1元,按亩产500斤籽棉计算,亩收入多500元。按当年的农民一亩地的投入算,种子、化肥、农药、地膜、人工成本是1000元,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按籽棉3元/斤、500斤籽棉/亩,共计1500元,去掉成本还有500元利润。如果没有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棉农种一亩棉花的收入,利润基本为零。
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促使棉花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在当时,全国棉花加工企业,正面临着从200吨向400吨转型初期,企业对400吨的认同、认知是有个过程的。在国储棉政策实施前,皮棉销售价是14600元/吨,每加工一吨棉花,棉花加工企业利润200元,利润很薄,这是随加随走,有客户的棉花加工企业。对那些没有客户,棉花在自己手里存几个月,这点利润都让银行利息吃了。而国储棉政策实施后,国储棉入库收储价格是18800元/吨,棉花加工企业加工一吨棉花有1000~1500元的利润,并且国储棉只收储400吨打包企业,加工200公斤的棉花包。而传统的200吨棉花加工企业的80公斤的棉包不收,这样在市场上,就形成了籽棉向400吨加工企业流入趋势,200吨棉花加工企业就收不到籽棉了,无形之中就淘汰了200吨棉花加工企业。这时市场上初期主流还是200吨棉花加工企业,400吨型打包企业还很少,即使想方设法上400吨的加工企业,因籽棉资源少,而愁眉苦脸。国家储备棉的政策实施,顺应了400吨加工企业的要求,解了燃眉之急。
尽管要求入库的棉花最低是3级,但在棉花收购旺季,黄河流域的棉花主流品级70%是3级籽棉。以山东滨州为例:在当时200吨型棉花加工企业全市有300家左右,400吨棉花加工企业仅有4~5家,数量还很少。而让200吨棉花加工企业转化为400吨型,主要的阻力是企业资金紧张,上一个400吨型棉花加工企业要400万元,没有一定的实力企业是上不去的。仅一个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证就从10万元最后卖到100万元。400吨大型棉花加工企业加工好棉花后,样品送到滨州棉花实验室,经检测棉花品级达到3级,就符合国储棉的入库基本条件。
国储棉入库第一年,200吨型棉花加工企业收购的棉花加工,只能卖给棉纺织企业,并且利润很低,收的量又少,籽棉价格上不去。而400吨型棉花加工企业,籽棉收购价格高,质量好,加工好后,就交到国储棉仓库了,这样的棉花加工企业能加到2000吨,200吨棉花加工企业仅能加工400吨。这样国储棉政策实施的几年,极大地促进了棉花加工企业转型,400吨棉花大包企业发展极快,同时对于200吨小包企业,加快了淘汰的步伐。
2005年以前我国的棉花检验还是手感目测,对照标准看品级,手扯长度,用马克隆仪器测马克隆值,这种检验方式从1972年一直到2005年。在这时,检验体制正在改革进行时,从手感目测到仪器化检测。全国的棉花检验室已从美国进口了100多台大型HVI1000棉花检测设备,都已安装调试准备完毕。但各地实验室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400吨型大包企业少,棉花加工企业也不认同这种检验方式,因此各地实验室的棉花没有检验量。国储棉政策出来后,国家储备棉仓储只要400吨大包型企业的200公斤包棉花,这是一个基本条件,200吨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的80公斤棉包拒绝收储,并且只有通过国家实验室检测的棉花才能入储。这样就促使棉花加工企业快速从200吨型转到400吨型。滨州的200吨从2005年300多家到2015年零家,400吨型棉花加工企业从4家到现在50家,加工能力从8000吨到2012年的80000吨,HVI1000仪器从2台到2017年7台,2017年检测量达到180000吨。现在新疆每年的棉花产量400多万吨已全部大型仪器化检测出证。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对棉花检验体制的转变,从棉花检验人员手感目测到仪器化检测,30多年的检验棉花的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棉花质量的检验从凭技术人员专业经验、不可克服的有人为因素到完全由仪器化的公证检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储棉政策对仓储物流的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储棉政策实施前,国家储备棉有,但是每年的量少,每个地方有国营的仓储仓库,基本上可满足储备的需求了。随着国家大规模储备棉的开始,对仓库的需求增大了。而国家又限制资金来投仓储,这样就给了民营资本投资建仓储的有利机会。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仅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两市,棉花仓库从2家增加到6家,仓库容量从10万吨增加到45万吨,其中有4家都是民营经济仓储仓库。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仓储物流的大建设、大发展。
国家棉花储备政策2008年开始实施,并逐年加大储备量。国家储备棉的质量要求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棉花品级检验为依据,刚开始是3级棉花,低于3级棉花不允许入储。后来随着储备量加大,要求棉花的最低品级不低于4级。现场检测抽取棉花样品开始时每批随机抽取3个,后来逐渐增加到10%,最后100%抽样。有的棉花质量指标也变得更严厉、更高了。如棉花的回潮率刚开始是用电测器测试3个样品,后来用专用电测器按照10%的比例现场测回潮率,并且测试结果作为和企业结价的最终检测结果。开始杂质不做现场检测指标,后来也作为现场指标,在仓储现场检测。马克隆值是C1级和C2级都不符合交储要求,只有A级和B级符合要求。棉花长度则开始是28mm,后来适当放宽到27mm,因棉花长度有逐年变短的趋势。棉花的重量检测,现场要求必须有符合国家储备棉要求的地磅,必须是经当地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检定合格的地磅。
棉花质量第二阶段是国家棉花标准颜色级实施后,从2013年国家储备棉政策,国家棉花标准采用颜色级实行的第一年,国储棉入储的质量要求为:颜色级符合白棉4级,淡点2级棉可以入储。企业为了满足国储棉质量要求,全国各地收购籽棉,实现了全国籽棉大流通,把从外地拉回的籽棉按照一定比例加工,使其达到交储国储棉的质量要求。棉花加工企业的重点是在颜色级、长度、马克隆值,只要这3个指标达到国储棉质量要求,回潮率布包不超标10%,塑套包不超过9%,就可达到国储棉质量的要求。2013年国储棉前期、中期,储备棉质量是好的。
但到后期,有少部分民营仓储仓库为了抢储备棉的量,在储备棉的质量上放松了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籽棉时,收购颜色发淡黄、灰暗的低等级棉花,再收些颜色洁白晶亮质量好的高等级棉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使其达到淡点2级棉花的颜色级,以达到国储棉质量的要求。
长度的掺混加工。2013年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棉花,因当年天气干旱,正赶上棉花纤维长度伸长期,因此纤维长度偏短,大部分在26mm,达不到国储棉27mm长度的要求。企业为了提高棉花的长度,就从印度进口了印度棉,和一定量的当地棉花混合加工后使其长度达到27mm的国储棉要求。
有些企业收购一些低马值在2.3~3.2的棉花,再收购一些高马值4.8~5.2的棉花,两种棉花混合加工,使其马值达到3.5以上,达到国家储备棉质量的要求。
这些掺混长度长的棉花,马值低的棉花,颜色白的棉花,使其加工后的棉花质量指标,长度达到27mm以上,马值达到3.5以上,颜色级达到淡点2级以上。尽管这些棉花数量较少,但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这种加工棉花的行为,要坚决采取措施进行制止。而这样加工好的棉花,在棉纺织企业使用时,又增加了纺纱难度,增加断头率,降低纱线强力。本来能纺高支纱的棉花,也只能用来纺气流纱和低支纱。因此说,国家储备棉的质量,越是随着后期棉花质量的变化,越应引起有关检测和监管部门足够的重视。
国家储备棉政策对棉花的市场价格震动是巨大的,对保护棉农、棉花加工企业、仓储和国家棉花检测实验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实行储备棉,价格在18800~20400元/吨,储备量从100万吨达到600万~700万吨,几乎包括了当年全部棉花的产量。这个价格比国际棉花价格高了5000元/吨,让国内棉纺企业的生产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国内的纺织企业为降低成本直接从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进口纱线,棉纺企业千方百计吃进口棉,减少用国产棉的数量,增加化纤的使用量。国家每年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精力、人力、物力,把国家储备棉价格定得高于市场这么多,储备大量棉花,让国内棉纺织企业难以生存,尤其是一些小型棉纺企业不得不停产或关闭。这也是国家政策对一个行业造成的影响,是为了淘汰一些落后的纺纱产能,让一些小的、落后的、低档的棉纺织产能淘汰出局。
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实施,淘汰了200吨型棉花加工企业,棉花加工企业转型成400吨型,也和国际接轨了。检验棉花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人工检测转化为仪器化检验。因此国家储备棉政策将影响整个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它对棉农种植、棉花加工企业加工、储备棉仓储、棉花实验室检测、棉纺织消费使用棉花都有一系列巨大的影响。既利于棉花质量的提高,又利于棉农和棉纺企业,又对棉花加工企业和仓储有利的政策,也是一个应长期坚持并发展有效的政策。国家的储备棉政策,应该是有利于提高棉花质量和数量,有利于参与各方包括棉农、收购加工方、检验方、仓储、使用方的利益都能兼顾到,尤其是重点考虑棉农和棉纺织企业的利益。这也是有关很大一部分产业工人、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尤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