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紫砂一两金,紫砂壶里有钱经

2018-10-28 01:01千寻
收藏·拍卖 2018年9期
关键词:西泠宜兴紫砂壶

千寻

乾隆皇帝嗜茶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常言说得好:“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壶。”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拥有一把好茶壶,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皆钟爱紫砂,紫砂壶在中国更被誉为“茶具之首”。如今,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秀作品已是身价百倍。名壶的收藏热潮也席卷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经久不衰。紫砂壶“一两紫砂一两金”的身价不断被古董收藏家以新的纪录洗刷。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收藏者,“淘”出工艺精湛、独具特色的新紫砂壶收藏起来.在享受着收藏乐趣的同时,静待其价值的提升。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可获得无穷的情趣。为此,古代文人饮茶的工具也颇受人们的关注,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不分。随着饮茶风气更为普及,茶器并日趋工巧,唐代末年出现了饮茶最理想的茶壶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艺人精心制作,其壶颜色紫红、质地细柔,造型古朴,泽地典雅,贵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壶已在文人中广为使用,大诗人欧阳修曾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诗中的“紫瓯”即紫砂壶。宋代后期到明代的宜兴紫砂生产的崛起,很快成为全国的紫砂器生产中心,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宜兴始终是一领中国紫砂壶制作的风骚,直至今日。

几十年的市场浮沉

紫砂壶行情的起起落落,戏剧性地见证了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

20世纪50-60年代,紫砂壶只是作为饮茶器具在内地市场流通,价格并不高。当时宜兴“七辅导”之一顾景舟所制的一把做得很规矩的商品壶,才卖区区五毛钱。广交会上一把外销壶也就一两美元。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壶的价格才开始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内地民间收藏的升温和民间资本的强势介入,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和清代、民国紫砂壶的价格快速回升,并屡创新高,成为艺术市场一个新亮点。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为全国12种烧制陶瓷技艺之首。这一信息在收藏界掀起了一个收藏紫砂的小高潮。

随后,紫砂壶拍卖渐成气侯,市场价格也扶摇直上。无论是明清时期的紫砂壶,还是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均受到人们追捧。在快速上升的市场行情中,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的涨幅速度尤其引人注目。2008年,中国嘉德拍卖开启了紫砂壶的第一个专场拍卖,进一步聚集和调高了当代高端紫砂壶的收藏投资人气,自2010年,顾景舟的第一个过千万元的紫砂壶出现,到2015年一套紫砂壶以80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近亿元),点燃了紫砂壶市场的广大爱好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收藏热情。以顾景舟为例,他的紫砂作品从几百元到上百万元用了近10年时间,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又用了10年,从1000万元到近亿元同样用了近10年时间,10年一个台阶,带动了整个宜兴紫砂行业的大发展。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2016年紫砂市场处于深度调整状态,当代紫砂板块洗牌加剧,引领宜兴紫砂艺术市场明星作品价格下降。经过两年调整,紫砂市场开始回温,紫砂专場中呈献的老紫砂器物、当代名家大师器物、茶品及茶道具等诸多品类的拍品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综合来看,紫砂专场的新增买家人数较往年有了较大提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以紫砂收藏圈为主要购买群体的买家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书画、文玩杂项等传统收藏门类的买家也逐渐加入到紫砂拍卖中来,据不完全统计,紫砂专场总成交额中,近一半来自购买力强劲的新买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紫砂专场是健康且具有可持续性的。

沈雁珺:精品紫砂升值空间大

《收藏·拍卖》:在西泠拍卖,紫砂壶大概是什么时候从杂项中脱颖而出,设立专场拍卖的?紫砂壶市场状况如何?

沈雁珺:西泠拍卖的紫砂专场设立于2010年,之后专场不断做调整,2011-2014年这个阶段以紫砂花盆为专场主要拍卖标的,后来做成紫砂的全门类,包括花盆、茶壶、茶杯、茶道具等。最近几年又把普洱茶、铁壶银壶等与茶文化相关的东西融入进去,所以现在的紫砂专场与2010年相比,门类布局要更广泛一些。虽然现在整个紫砂拍卖市场不如2010年那么好,但也不差。很多较少见的藏品也不断释出,很多高端品的价格相比之前要更高。如2014年西泠10周年拍卖,紫砂专场中曼生壶就创下成交纪录,465万元落槌;而到了2017年春拍,一把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以1449万元(含佣金)成交,再一次刷新了曼生壶拍卖成交价格纪录;今年春拍中,一把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栏壶,以414万元成交,一把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也以310.5万元成交,这都说明了,高端紫砂拍品价格表现优异。当然,紫砂壶都有品级高低、壶型好坏之分,顶尖紫砂价格一直稳健,而一些量比较大的、工艺价值与内涵文化相对较低的壶,价格则有所回落。

《收藏·拍卖》:近些年是否有新藏家入场?我们应如何看待紫砂壶的买用性和艺术性?

沈雁珺:这几年,茶叶价格涨幅比较大。紫砂壶作为茶文化范畴中的一部分,跟生活息息相关,行情也随之波动。茶叶作为内容,茶壶作为载体,茶叶的价格在不断上涨,说明很多人愿意加入到喝茶的这个群体。好茶需要好壶来冲泡,在这样一个惯性趋势下,新藏家的进入是必然的,而这个群体基数也会越来越大。其实紫砂壶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艺术品,既是一个实用品,又是一个收藏品。它是一个多元承载体,工艺、器型、气韵以及制作者本身的市场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综合构成了其价格体系与艺术内涵。

《收藏·拍卖》:以投资收藏而论,古代精品壶已很少见,价格也高大家都想知道紫砂界是否也有“生货”可挖?

沈雁珺:所谓“生货”的概念其实是相对来说的,一般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老紫砂,因此就不存在“生”或“熟”的理解。就我们从业者而言,所谓“生货”,指的是之前未在市场上公开流通的藏品。其实,我们平常征集遇到的相对“生”的东西也是极少数。在我看来,这几年,不管是新壶还是老壶,不论其是否为“生货”都是非常值得购买的。比如曼生壶这类量比较少、包含的文化元素比较多的壶,非常有市场潜力;民国一些大家的作品,如程寿珍、范大生等大师的紫砂,既有近百年的历史,砂料也非常纯粹,制作人基本功扎实,对壶型把握精准、技艺娴熟,这种壶就非常适合入藏。对于当代的紫砂壶,则以大师级作品最为稳健,比如已经故去的大师顾景舟,其作品近年来价格不断攀升。当代实力派名家的精品之作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从收藏角度来说,我认为首先要考虑做工是否精细,是否受到市场的认可,再考虑制作人是否有“大师”的头衔,因为现在很多人没有去考这类职称,但是手艺却是非常精湛的,这类作品也值得期待。

《收藏·拍卖》:文人紫砂是否很受市场的欢迎?或者从造型上来讲,大家是不是更倾向于“光货”?

沈雁珺:因为西泠拍卖地处江南地区,和西泠印社有直接的联系,这样的地域优势决定了西泠拍卖更利于推动文人紫砂的发展。历来文人壶都较受藏家重视,特别是顶尖文人壶。文人紫砂一般都会有很清晰的传承,从一把壶当中,可以看到书法、金石篆刻、制壶工艺等多元艺术。每个人都会根据个人喜好来选壶,不能简单地说“光货”还是“花货”好,两者都有很有名的制壶艺人。有些女士会比较喜欢“花货”的造型,而很多男士可能会喜欢相对素雅、大气一些的器型。

《收藏·拍卖》:如果出于投资收藏的目的,一个新手应该如何入藏紫砂壶?

沈雁珺:收藏紫砂壶门槛不高,几乎人人玩得起。投资紫砂壶应该多元化,大小、砂料、壶型、款式都可以按自己的偏好选择。初学紫砂壶收藏的人,不妨从收藏中低端紫砂老器或新紫砂壶起步,可以适当关注有潜质的中青年实力陶手的作品,一边熟悉一边鉴赏。一些宜兴实力派大师的精品,可算“紫砂投资品种”中的稳健品种,价格从几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但这需要具备较高的市场判断能力去进行挑选。如果是初学者,可选择知根知底的正规商家或到拍卖行中竞拍,以降低风险系数。不过,投资收藏紫砂壶与投资其他藏品不同,物有所用是根本。花大钱买名壶,然后弃之不用,那么紫砂的魅力也就消失了。紫砂壶最合茶性,泡茶的功能才是紫砂壶的真酣、值所在。不应该一味地将紫砂壶看做投资升值的工具,更不要让它离开茶桌变成只可远观的藏品。所以购买每一把壶都应该出于喜欢,我认为这样才是最好的。而紫砂壶也不需要刻意去养,因为壶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人服务于它,平时自然而然地使用就可以形成比较莹润的光泽了。

猜你喜欢
西泠宜兴紫砂壶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安徽省图书馆藏傅增湘未刊手稿《西泠诗草》考略
匆匆离别添新愁
乐在紫砂壶
屋乌之爱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泡壶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