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敏 范志霞 王 鑫 张 晶 苗国英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65%~75%[1]。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并且以3%~8%的速度逐年增长[2,3],BCC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局部可呈浸润性生长,远处转移少见,预后较好[4]。因此,掌握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特点及病理表现,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BC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集我院皮肤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切除经组织病理证实的21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其发病年龄、临床初步诊断、发病部位、皮疹特点、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等资料。
2.1 一般资料 211例患者中男80例,女131例,男女比为0.61∶1;发病年龄27~92岁,中位年龄59.5岁;其中≤50岁18例,占8.5%,50~80岁178例,占84.4%;>80岁15例,占7.2%;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80岁(表1)。
表1 21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分组 %
2.2 临床初步诊断 临床首诊与病理诊断相符141例(66.8%);临床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5例(7.1%),脂溢性角化12例(5.6%),恶性黑素瘤9例(4.3%),色痣7例(3.3%),Bowen病5例(2.4%),化脓性肉芽肿4例(1.9%),寻常疣3例(1.4%),环状肉芽肿2例(0.9%),诊断为日光性角化、乳房外paget病、角化棘皮病、蓝痣、溃疡、乳头状瘤各1例(0.5%),临床诊断不清7例(3.3%)。
2.3 发病部位 发生于头面部者最多见,共159例(75.4%),其中头皮部12例、面部95例、眼部5例、鼻部43例、口唇4例;颈部5例(2.4%);躯干部19例(9%);外阴4例(1.9%);四肢9例(4.3%);耳部13例(6.2%);2例无记录(表2)。
表2 21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好发部位分布 %
2.4 皮疹特点 211例患者中209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2例多发患者皮疹均位于头面部。肿瘤的大小约0.5 cm×0.5 cm~4 cm×6 cm,其中大多肿物呈黑褐色,少数可呈灰褐色、灰红色。部分皮损表面可见少量鳞屑。211例患者中伴糜烂、溃疡者29例,伴痛痒症状者14例。211例患者中结节溃疡型174例(85.3%)、色素型21例、浅表型7例、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2例,其中以结节溃疡型多见。
2.5 组织病理特点 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诊断基底细胞癌。病理分型:实体型163例(77.2%)、色素型27例、浅表型5例、硬化型4例、角化性1例、囊型1例、腺样型8例、纤维上皮瘤型2例等[5]。
2.6 治疗与预后 本组21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的方式治疗。其中26例(包含2例多发)患者在手术后接受了3~5次光动力治疗。随访5年,有4例患者复发,其中3例位于头面部,1例位于躯干部,均再次手术扩大切除,术后辅以3~5次光动力治疗。至2017年12月未有复发病例。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皮肤科近五年211例经病理确认的BCC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基底细胞癌以中老年人好发,50岁以上多见;本研究发病高峰年龄为50~80岁,占总数84.4%,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6,7];(2)本研究显示男女发病率为:男∶女=0.61∶1,有报道称BCC以女性多发,SCC以男性多发,结果与其相符合[3,8,9];(3)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头面颈部等暴露部位,尤其是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多见,占77.8%;躯干及四肢少见。这与相关报道相符合[10,11];(4)临床首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仅为66.8%。有学者[12]总结显示基底细胞癌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0%。本研究提示临床医生对基底细胞癌的认知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基底细胞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明显自觉症状,导致其临床误诊率较高[13]。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鳞状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日晒部位,男性多见,早期即表现为浸润性的硬斑,进展迅速,附属器常受侵[4]。本文被误诊15例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且临床表现以结节、溃疡为主。(2)恶性黑素瘤:病理特点为明显异型的黑素细胞弥漫增生,浸润明显[10,14]。(3)Bowen病:病理特点为除基底层以外的表皮全层细胞异型,易与表浅型及微结节型基底细胞癌相混淆[10];(4)脂溢性角化: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淡黄褐或茶褐色,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