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关键词】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背景;调研过程;操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9—0083—01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在课堂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旧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忽视教学实质,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教学中普遍存在目标被割裂、内容被泛化、活动被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与学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教学的实际收效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二、调研过程
1.了解课堂现状。2010年9月,我校开始尝试研究“三段六环节”这一课题,从教学实际出发,了解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即“教师知行合一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堂上,依旧存在着教师独揽课堂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未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灌输”为主,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思路“走”等被动学习的现象;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课本知识,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学生情感的培养。
2.确立研究思路。针对课堂问题,我们结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 “让学生学得快乐,让教师教得轻松”这一理念,確立了研究思路:以教学问题为切入,以建构模式为重点,以师生发展为根本,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明确达成目标。(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的指导和具体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2)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建构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着力建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 “三段六环节”式教学模式。“三段”教学流程:指导预习—课堂展示—反馈检测。教导处制定了教研管理制度,学校组织教师学生观看杜郎口教学实录,学习课堂形式,掌握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大胆提出了“既学洋思,又学杜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口号,教导处通过教研,在“洋思”教学六个基本环节中,将“学生自学”改为“学生预习”,将“点拨矫正,课堂小结”改为“分组展示预习成果”,增加了分层教学自主学习的元素,确定了“本土化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1)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2)展示预习指导(2分钟)。(3)学生回顾预习成果、交流,教师巡视(5-8分钟)。(4)分组展示预习成果(10+10分钟)。(5)当堂训练(10分钟)。(6)小结收获成果。(3分钟)
三、 模式操作过程
1.指导预习,预习生疑。(1)课前发放,独立完成。让学生在独立提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习,并将自己的点滴收获和问题反映在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业”中。(2)课上交流,同桌互评。上课初,学生各自拿出此卡,同桌进行互相交流评价。(3)梳理问题,待于探究。同桌互评后,将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集中呈现,有待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究生成。
2.课堂展示。(1)研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梳理学生呈现的问题,根据教材重难点,设计贯穿全文的主线,以学定教,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期间,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给足时间及空间让学生个性化思考。(2)组内互动,达成共识,在充分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 “交流点拨”。先进行“组内互动,达成共识”,学生根据已有的思考,在同桌、小组中开展交流、讨论,相互接纳欣赏、彼此取长补短,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不能解决的共同问题自然会逐步明晰,并对“学习主题”形成共识。(3)互动生成,交流反馈。各小组代表汇报,其他组的同学会对他们的观点提出补充、质疑或反驳,学生可能会生成许多教师在课前没有预设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必须具有很强的教育智慧,适当重组、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强化正面因素,转化负面因素。
3.反馈检测。(1)精彩段落,仿一仿。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句子、某一片段读一读、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悬念之处,续一续。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的地方,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学生自己的作品。(3)动情之处,抒一抒。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4)课文人物,写一写。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每篇记叙文都有自己要塑造的人物,他既是学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精彩所在。(5)设计展示作业,练一练。一课之后,教师设计本课展示作业,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优秀作业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乐于参加,勇于展示。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