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强
摘 要:教学观念与教学办法的改革创新与转变,是素质教育不断保持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对历史学科来说,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辅以课外参观理解来完成的,而教学理念与方式则决定了历史课程的质量与程度。历史课程改革中所呈现的新的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内容等方面,对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所带来的冲击与转变,也是历史教学同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教学观念与方法转变的研究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转变
一、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环境必要性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其主要强调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强化,避免在学习中单纯知识教导却忽略了青春期性格与意识的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初中课程的教导需要在知识与性格两方面共同教导,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自主调查、积极探究的性格,从而在实际学习中主动且富有个性。
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与阐述过去几千年的人文发展科目,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发展等多个社会生活的综合学科,因此历史教学的内容更为多元化且和其他客户的联动性更高。这些联系将不同的知识领域联系在一起并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既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学识与认知的视野,对学习历史与其他科目更为有利。在此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下,传统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就必须进行转变,不仅要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也要对学生群体真正需要发展培养的综合素质进行融会贯通,才能让历史课程教学切实落到实处。而新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将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创新思维与积极探索精神来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对历史的热情。
二、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转变的现实需要
教学观念转变的现实需要是来自于当前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比重。传统教学理念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承与认知,只在课文知识的大框架内进行教育培养,却忽略了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与情感情绪的激发,没有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新教育改革出来后,对人文意识与历史素养的培养提高到新的高度,新的历史教学理念也需要随之转变进行创新满足要求。以学生为本,以重点把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并组织开放、互动、研究的引导教学环境,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而忽略学生的理念。当教师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意识的发展。
历史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则是源自于教学改革下对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而诞生的。传统教育方式有限且单一,只能单纯以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而历史课程改革后丰富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例如引进多媒体技术,到校外参加纪念馆等亲身感受并接触到历史知识中的内容,学习感受才会更为深刻,探索求知的心理也更为迫切。最近几年逐渐引入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方法已经多样化,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不拘泥于形式,图片、影视、动态、立体等多种教学效果结合书本知识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学质量也大为提高。所以转变后的历史教学方法注重历史内容情景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结合下将历史过程展现出来,重现当时的意境与精神、政治思想与历史抱负,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历史课程的意义得到了体现。
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贯彻教学改革的思维与方向。就目前教学环境中已经有许多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教育改革创新教学就是一个长期转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创新理念与意识需要不断提升并与外界多交流分享。以學生为本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并将内容逐渐多元化、丰富化,给予学生丰富的历史感官,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且个人素质与业务能力也要提高要求,以此来满足当前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改革的发起者,有关部门与学校单位也需要充分配合,为教师进行创新提供助力与支持,积极组织相关培训与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历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必须要切实把改革核心的课程“新”体现出来,让历史教学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逐渐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调整教学理念与模式,把有用的东西融入其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是基于对教学原则的创新转变、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及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所决定的,根本上在于人的转变,所以如何从开始阶段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也是当下历史课程改革需要注重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孙瑞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李庆伟.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