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平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何更好地提升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发挥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这对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对策
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本身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做好相关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当前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整体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做好全方位的优化,进而真正提升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训练,而对于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上,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文言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內涵没有得到更好的展
现,缺乏对其中人文素养的展示。另外,教师本身在教学上也没有对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由于很多学生在文言文的理解上相对晦涩,进而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兴趣逐渐被弱化。没有兴趣和积极性的学习,导致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很多文言文中的美感难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
1.让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主体
在以往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相对被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也缺乏一个主动对资料进行查阅和讨论的机会,整体教学活动十分被动,学生本身也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从当前新时期教学需求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关注对学生自身主体地位的全面体现,让学生本身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打破以往传统的理念和方式。例如,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多数学生对于其中的几个名句十分熟悉,因此教师教学时就可以从这些学生熟悉的句子入手,导入课程。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先点出其中描写陋室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些句子有什么象征意义。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碧绿的苔痕爬上台阶,这是作者矢志不渝精神的象征,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踌躇满志。这种意象和情境虽然不是很透彻,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方面的感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课文中的细节,进而提升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从细节层面上把握整个文言文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效果的保证来说是可以兼顾的。
2.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其中很多文言文内容都是十分精彩的,对于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帮助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所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其中的精华,并且围绕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古文中,我们可以围绕其中著名的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展开延伸讨论,教师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等建议的重要性,体会到诸葛亮本身的思想情感,之后再结合整篇文章来体会诸葛亮的责任感、忧国忧民的意识。在这方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联系课文内容来展开相应的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同时让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重点得到更好的明确。另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在展开文言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让学生如何从文言文的角度来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并且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让他们把握其中如何进行断句和停顿,同时让他们掌握良好的朗读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借助词典和注释对文意进行疏通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的对策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庆伟.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2]刘路英.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5(5).
[3]许冬晶.初中语文课程文言文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4]陈秀梅.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文言文的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5(1).
[5]谢晓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应对策略与原则[J].课外语文,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