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干预措施

2018-10-26 11:00李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干预心理健康现状

李迪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但是,高职学生在各种压力下凸显的心理问题也愈趋明显,甚至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而影响社会技能型人才断层。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精细化的技术同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适当干预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社会各种挑战和压力成为了新时代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职 心理健康 现状 干预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适应性问题

学生进入高职后,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及习惯不能良好适应在学习内容、深度、难度等新要求,因此对学习缺乏正常的热情及积极性,甚至对学业产生厌倦感,并伴随前途渺茫的消极感受。同时网络成瘾,对自我价值认同感偏低也是造成学生适应性低的原因之一。但主要还是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在促使他们仓促改变从小学到高中的包办式教育管理状态,使他们难以适应新生活。而适应性低带来的问题可能但不仅是造成学生在自身管理的能力薄弱,伴随而来的是情绪调节上能力薄弱。2017年张静及郑延芳对1274名高职学生进行抑郁自评(SDS),调查研究发现21.59%的学生有焦虑症状。在这部分学生中,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能力较弱,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同时最重要的是焦虑症严重时可发展成重度抑郁,进而可能会有轻生等极端行为。[1]

2.对自我发展的迷茫

传统价值观和评价体系对高职学生缺少认同,因此造成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价值。纵然他们在动手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创业精神上并不会比本科学生差。但纵观高考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价值被普遍弱化,从而造成部分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这在很大层面上造成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读的是末流院校,在其他大学生面前难以抬头。而由自卑带来的最直接现象就是自我放纵。自卑带来的问题还不只如此。自卑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同学的一句调侃或是别人的一句无心之失,导致其自卑心理突破一个临界值,从而暴起伤人。[2]

3.特殊群体的心理

谈到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忽视的是一类由于各种非人为因素被迫接受高职教育或是一些经历特殊的人群。这类人群可能由于高考失利或是经济因素或是其他的别的因素等来到了高职院校。内心的心理状态本就是不健康的,但是表面难以察觉。对于这类人群,需要保持高度关注,关注好其心理健康,有助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推广以及有效干预效率的提高。同时使教育形式愈加丰富,也可借助成功干预案例有效地对各类心理问题进行合理干预。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再者带动学校声誉提高。

二、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以及心理教育开展模式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但也不需要过分悲观。只要用对方法,充分结合实际,资金投入到位情况下,将心理教育工作视为一个单独的工作,不与其他德育工作混同,结合专家学者见解,进行教学实践,工作调整,最后都会收到一定成效。

1.对心理健康问题建立教育机制

对心理健康问题干预首先需要对学生各类群体心理状况的充分而正确的认识,不专业者不易发现潜藏的问题,也容易走偏,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对心理教育工作专业性保持充分客观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心理教育机制,运用各种渠道在校内普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这个过程宜如春风拂柳般渐入人心,而不应运用强制措施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其次建立咨询服务体系,吸纳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人才是这个心理健康体系建立的重中之重。没有有效的心理服务工作体系,想有效起到调查、预防、适当干预甚至是治疗的作用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而只能是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在建设心理教育机制的过程中,学生活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邱开金学者指出其中的关键是课程分离。科普性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针对特殊群体使用不同的心理健康策略疏导。用平等、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以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等一系列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操作。

2.以就业作为导向,指导学生正确应对就业问题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就业压力较高。如何缓解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的焦虑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较本科学生来说短,因此提早面临就业压力。而如何化压力为学习动力,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第一,调整学生认知,引导其端正心态,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身价值,找好自身定位。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形势判断失真;部分学生对自我认识过高或过低导致盲目自信或极端自卑,择业失败之后就形成就业恐慌心理。因此要引导学生确定自身人生职业规划,准确评价自身,正确判断市场走向。[3]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设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让就业压力与学习内驱力形成一个积极的闭环,在不断的提升自我中,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有效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结语

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各种素养的先决条件。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正视其复杂性、长远性和艰难程度。运用多种方法,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简单化,从而更好地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有效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阳.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2017

[2]刘浩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以A高职学校为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3]郭宇森.某高职院校女护生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干预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