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轮滑课的情感教学艺术分析

2018-10-26 10:08李立超
科技资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校策略

李立超

摘 要:轮滑课是近年来高校增設的体育选项课程,该运动具有惊险性、刺激性、观赏性、游戏性、环保性、艺术性等特点,更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增强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最重要和迎合当下大学生挑战极限和追求时尚心理,逐渐成为高校体育靓丽风景线。但部分大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后首次接触轮滑课,再加上轮滑动作有极大难度,对该项课程既害怕又感到新奇,在练习中会出现如恐惧、焦虑、紧张等情感体验,较易发生事故。对此,需要体育教师重视轮滑课中的情感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才能更好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望给予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校 轮滑课 情感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a)-0138-02

目前多数开设轮滑课高校都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提高学生滑跑技能,忽视学生心理和生理等特点,更忽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活动。其中学生作为高校轮滑课教学对象,也是是性格各异以及有着丰富情感的大学生。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近80%~90%左右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轮滑课,一旦没有控制好心理则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无疑加大轮滑课教学难度。对此高校体育课应结合学生心理分析情感教学,从而真正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

1 普通高校轮滑课面临困境

目前高校轮滑课主要面临以下方面困境:首先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较强的自我认知;多数大学生在轮滑课学习中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潜意识认为自己因身体素质差而导致运动能力薄弱,缺乏参与轮滑运动自信心,长期以往面对轮滑运动就产生焦虑和畏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完成轮滑课教学的基本条件在于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和专项素质,一旦自身条件无法达到或满足自身预期心理需求,学生十分容易丧失自信心。其次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由于轮滑涉及较多复杂技术,学生理解相对浅显,再加上练习时间有限,根本没有从解剖学生生物力和生理学等方面系统学习,不能独立自主掌握转弯、站立、终止等基本动作学习,只是单纯模仿练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不知从何谈起,长期以往则对轮滑课学习产生焦虑和疑惑,以致于丧失学习兴趣。

2 情感教学在普通高校轮滑课应用优势

轮滑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是一门需要身体力行的体育实践课程。如果教师在轮滑课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艺术则会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和激情,促使学生将轮滑作为认知对象,消除潜意识中否定、消极、疏远、厌恶等不良情感倾向,更能主动淡化恐惧、焦虑、紧张、失败等情绪情感,会逐渐喜欢轮滑这项运动。合理应用情感教学艺术还能有效维持学生运动动机,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情感是推动是学生行动和产生正确认知的主动力,在学生复杂的心理环境中一旦形成积极情感则会构成较为强大的内驱力量并逐渐推动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和本质进行探索。轮滑课教学就需要学生运用顽强的意志力体验,体育教师的的情感教学艺术能帮助学生塑造顽强的意志力,当学生具备自信、果敢等意志品质后就会产生正确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3 在普通高校轮滑课应用情感教学艺术策略

3.1 善于在课堂应用体态和语言艺术

一般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都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面,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就应促使教师都运用平等性语言,如“请你再花点时间好好想一想”、“和老师一起来好吗”、“拿你告诉老师应该怎么做?”,这些平等商量式的教学语言能代替传统“再给你3min”、“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要考考你”等命令式语言,由此一来学生才能从愁眉苦脸和低头不语转换成满脸轻松高兴,才能更好地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当学生不理解轮滑某项步骤时,教师就可耐心运用引导学生,要求指导语和口令时应短促、精练、简洁等讲解动作要领,描述动作形象也应具有形象性,在教学讲评中间、结尾时都应热情和文明且附有逻辑思维性。轮滑教师在课堂中好似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形成示范作用。而大部分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因而教师在轮滑课上一个充满期盼和鼓励的目光或善意的微小都能会触动学生情感,引发共鸣,正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情感共振会增强学生战胜和克服轮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效果。

3.2 教师正确运用公平表扬情感艺术

高校轮滑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原则,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心、尊重、爱护,使学生也能积极才能参与到轮滑活动课程当中,从而增长轮滑能力。其中公平公正在轮滑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及时鼓励基础差和体质偏弱的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则要对其及时表扬,学生也会因教师的鼓励和表演而不断努力。不能因学生学习较慢而用言语挖挖苦和讽刺,这种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造成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同时公平公正也体现在一视同仁当中,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中出现矛盾时,教师则应了解事情发生经过后作出公平处理,不能因优等生成绩优秀而对其偏袒,如果没有公平处理则会助长班级不正之风。此外大学阶段学生虽然已成人,然而仍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普遍希望得到父母、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认可与关注,尤其轮滑是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因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学习和日常活动中主动帮助和接近学习,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从而真正提高轮滑学习效果。

3.3 教师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所谓媒介情感即教师利用物质媒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感情境,引导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轮滑运动,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艺术。多媒体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撑,经综合处理后形成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并建成成逻辑关系传递给学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眼睛、耳朵等多个器官,形成较好地感官体验,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提高轮滑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轮滑是一项较强技术性的运动,教学内容在轮滑实践教学中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不断更新的轮滑技术,教师应在实践教学当中持续补充新知,制作轮滑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收集和授课相关的信息知识,从容更好地完善课件内容。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点在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记忆不清的动作反复慢放,也可按照时间拆分一个完整动作,更可以将每个时间段内动作位置和姿势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便于学生深入细致观察整个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和求知欲,进一步提高轮滑教学效果。

4 结语

总之,高校轮滑课不仅仅是技能教学,也是一项情感活动。体育教师只有掌握情感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轮滑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轮运动规律特点综合运用情感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轮滑技术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的,真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史友国,赵效江.蚌埠市高校开展轮滑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6):137-139.

[2] 张辉,王小艳,陶德智,等.影响高校轮滑课程开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0):101-102.

[3] 廖祥龙,裘胜浩.论普通高校轮滑课的情感教学艺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6):124-125.

[4] 钱晓年.以引入轮滑为载体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研究[J].情感读本, 2017(17):8-9.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高校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