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魂魄的海山交响
——谈电视剧《宋耀如》音乐

2018-10-26 01:40/绿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质英雄音乐

文 /绿 洲

今年,由海南电广传媒影视有限公司和北京和润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宋耀如》在中央电视台成功播出了。

该电视剧播出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大家交口称赞。理论界也给以很高的评价,赞誉其为宣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品。该剧的成就是由多方构成的“整体”成就,在此,我不想再累添文墨。作为一个音乐人,余在此文中侧重就该剧的音乐特点谈几点感受。

大家知道,在一部戏中,音乐是塑造这部戏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它以饱含情感的音符(音响)为故事的发展,事件的呈示,人物的性格,情节提供背景性的情绪、情境,让人从听觉上感到身临其境的情绪感染,从而与剧本、舞美、摄影等结伴完成对文学故事的表达,美育观众。它还可以塑造剧中人的文化性格、形象、气质及定格全剧的审美价值、审美特征。而这第二点,更是音乐以其情感性长存在影视片中完成独特的功能,有其特殊的一面,起到其他艺术难以替代的作用。甚至可能剧中音乐的某段、某部分、某首歌可以独立于全剧之外,而翱翔于广大听众耳畔,流传中外,成为音乐精品。如:《西游记》中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歌剧《江姐》中的歌曲《红梅赞》《绣红旗》,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等。而这点也正是所有作曲家在为一部戏配乐时梦寐追求的一种至境。

该剧的音乐由全国知名的作曲家陶龙操刀。陶龙是在下西音的学友,是我心中作曲专业翘指之人。所以,当我应诺为他的《宋耀如》音乐写点东西时,我极用心和慎重,我要用耳朵,更要用心,学识去研判它。

下边,在下就对《宋耀如》一戏的音乐谈点感受,谬正由曲作者及广大同仁指正。

聆听全剧34段音乐,余认为该剧音乐非常感人,它具有动人的抒情性又有生动显明的描写性。它们为该剧的成功贡献了音乐音响(情感、画面)上的支撑。

该剧音乐主要特质,简言之它具有海的博大深沉和深情(它是海之魂);它又具有山之雄姿——巍峨、厚重和包容(它是山之美)。

也就是说,音乐具有写海、山之特质,精髓,具有崇高美与英雄性的交融。该剧音乐的这种特质表现在作曲家为主人公宋耀如的两个主题上。这两个主题使文学塑造出的伟人英雄宋耀如及审美中的崇尚美、优美在情感上,美感上落了根,站牢了脚跟。

据说,《宋耀如》主题来自一首《你鼓励我》的歌曲,它的主题是:

还听说它是由男中音演唱的歌曲,让我们将此歌曲为“母本”,探究一下它的优秀“基因”:它的节奏、节拍宽广,旋律深沉优美,首句乐句形成一个大的波浪型,音域为九度,它犹如一个摄人魂魄的海涌,让人瞬间能领略海的气魄。加之男中音浑厚的音色,给人以宽广、浑厚的美感。

这首歌的优秀基因被作曲家掘取后,经过雕琢、发展形成了主人公宋耀如音乐的第一主题:

该主题中的1来自上述歌曲的主题动机,它们有亲密的同源性,但它又有特种基因的突变和扩展,通过二次模进和尾音的扩充,形成了乐思行进的三个浪峰,确定了明朗的大调调性,也可称为宋耀如人格中的英雄性得以初次呈现。

在主题2中,音乐保持了歌曲的浪奔潮涌的律动。但它提高了音区,出现了激情的高潮奔涌,它是叙述,更是颂扬,它表现了亢奋和辉煌,可以转换成英雄的视角形象,积淀成英雄人物文化性格的基座——宏大、雄浑之英雄特质。

主题3这几个下行的短句(或小分句)我想称它们是叹息性的小分句。这种一嗟三叹的乐思进行,我认为除了是音乐高潮后的平复,更应是作曲家对主人公一生跌宕起伏的复杂历程的诠释和同情。它们也可能发展成主人公诸多经历,情感的具象描写。它让我想起了柴可夫斯基《悲怆》副部主题,阿炳《二泉映月》的引子及主题变奏。这是一情所牵,灵犀相通的联想和“悟”道啊!

总之,这段主题音乐的英雄性、斗争性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也表达了、预示了主人公人生蹉跎、奋起和挫折的轮回,成功的慨叹和失意的叹息,是一个主题多种情感成分的概括。

剧中主人公的音乐主题二:

这个主题极其抒情、优美。它与主题一不具有交响乐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呈现的对比、冲突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相互衬托的关系,是塑造主人公性格的多重描写和表述、渲染。它们共同尽力全方位塑造主人公的精神风貌。

如果说音乐主题一着力表达了主人公的崇高性、英雄性,那音乐主题二则可能着力表现主人公的另一个生活侧面历程,例如他一生中的爱恋,美满的婚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友人,对子女的大爱等等……主题尾部时断时续的乐思更是难以抑制的慨叹,给人欲说还休的幽情。

配器中,该主题由大提琴(V.C)先入,那丝质般的音色,驮着深情与优美。这类情感经V.C与乐队(主要是弦乐与木管)的交替和呼应,形成了主人公大爱,烘托、描写了主人公的爱意、失意,希冀及蹉跎。

写成了主人公的这两个主题,主人公的人物定位,文化性格也就扎实地立起来了。

读史料可知,宋耀如从一个放牛娃的身份出现,“苦”是他童年生活的基础色调,在童年整个生涯中有着诸多心酸与苦涩。同时他又受到上帝的慈爱,人间情爱的温暖和关怀,在他的童年生涯中得到过中外许多好心人的眷顾。这一切又孕育了他的自强不息与博爱的精神种子。在民族生死存亡,国家兴衰的关头,他心存大爱,站在民族复兴运动的潮头,投身于废帝制,立共和的民主革命,求自由的斗争中,他或身先士卒或鼎力相助。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伟人。

在人性、大爱的习成上他无论对国家,对亲眷对子女,对同志与友人,他爱的宽广,深厚、忠诚、豁达,令人敬佩,令后人效仿。这种伟人、英雄的重重特质作曲家用以上两个主题去浓涂重抹是完全值得的,也是效果非常显著的。

我听这么厚重的音乐如同领略海浪对心灵的撞击,又同扶冠仰视巍峨大山时的由衷嗟叹,它不是眼下所谓太平盛世中娇媚的甜唱,亦不是无病呻吟的浅唱及无缘由的哀嚎能替代或掩盖的音乐,它是海的写真,而不是海泛起的泡沫。

有了这种崇高美,英雄气概的一统音乐特质贯穿尔后随手取其中的某个乐句,分句去发展,都能为主人公的许多事件、场景进行恰当的描绘和塑造,而不显冗乱,从而使全剧审美价值一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你看戏中虽时有《放牛山歌》那表现椰林、大海、稻田的浓烈优美田野场景,配器中一根竹笛的简洁着色,时尔又有VC与Vln联袂的爱情吟叹,还有炮火硝烟的战场实景;音乐一会儿海南,一会儿美国;一会儿民歌一会儿又是教堂虔诚的赞美诗,但统统归于主人公的英雄、崇高特质大一统之内,让人理解他们同归于英雄的历程之中,而非杂乱无章的随意涂写。

关于戏中的场景音乐写作

在谈到的34段音乐创作中,前文简述了构成该剧的音乐主脉及特点。现在让我们再看看构成剧内的“场景”音乐。

“场景”音乐大概是指:一是剧中许多需要描写的景色、外貌,人物的形象;事件的氛围、情绪的渲染等等。这些东西本来就有较鲜活和生动的视觉形象,舞美色彩,或准确的语义,但有音乐介入描写,则更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联觉感受,多重感官感受在心理学、美学上的“异质同构”可以造成人审美上某种情感的强化和美的体验,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艺术审美所长。二是丰富的场景音乐描写丰富着剧中主脉音乐,诠释着、沉积着主脉音乐的精髓。就如人体中大脑、心脏、呼吸、骨骼等是构成人的重要器官和部件,而肤色、肌肉、毛发、五官等对于一个人来讲,尤其是在感官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次要”的生理构成往往让人产生美的感受,爱的欲望,这种着重认识美,精神上享用美是审美的一大精要。

该剧的“场景”音乐写得也很形象,精致,过目不忘。如:剧中的《放牛山歌》音乐(见谱例),一根竹笛几句明亮的海南山歌风的旋律,配上碧海蓝天,椰林稻田的视觉印象,让人对宋耀如的家乡、出身、童年有了明晰的印象。

《欢乐的童年》音乐活泼,配器简洁,仅用几件色彩乐器和热烈的节奏就将画面上孩童的追逐、游戏场面生动地表现出来。在乐曲结尾处,乐队用模进手法将音乐迅速推向高潮。

再如,在《耶稣美名歌》音乐中,作曲家用了基督宗教歌曲,那优美、动听的“赞美诗”浸润了主人公文化基因,这是多少文字都难以描述的效果。音乐这种透灵通犀的“通”和“悟”,是审美的一大要诀。

还有,该剧中《日本民谣及变奏》、美国国歌《星条旗》《星星索》等音乐的写作和运用都为剧情的描写、主人公文化性格的生成进行了不可缺少的渲染和塑造。

几句多余的话

在讲了在下对该剧音乐创作许多褒扬的话之后,本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文艺批评准则,思忖再三,愿再说几句多余的话:我感觉全剧音乐似乎缺一首能统帅全剧,能使主人公熠熠生辉的主题歌,再加上奢求——将该剧美的特质浓缩为一首歌,让它升华,独立遨游于人们的听觉,岂不美哉!

(——本文完成于长安听竹书斋)

猜你喜欢
特质英雄音乐
英雄犬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