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鹿养殖产业调查

2018-10-26 02:15:54毛贺来河北省迁西县农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鹿场鹿群鹿茸

文│毛贺来(河北省迁西县农牧局)

一、产业现状

1.鹿人工养殖及鹿产品概况。

(1)近几年,养鹿业由于受鹿茸消费市场、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在产品深加工、科技研发、配套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动力不足,整个行业处于相对艰难的爬坡状态,但随着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鹿养殖产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2)鹿产品概况。鹿茸、鹿骨、鹿肉、鹿皮等均是上等的医药、餐饮、皮革原材料。这些初级产品经过加工后可制造鹿茸切片、鹿血酒、鹿鞭酒、鹿肉酱、鹿骨粉、鹿裘皮、鹿体标本等深加工产品。鹿产品用于医疗保健历史久远,入药部位多,使用范围广。目前我国现有381个含鹿产品中成药及171个含鹿产品保健食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鹿茸、麋脂药用的论述。鹿茸具有生精补髓、益血、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可以能促进肌肉发育,兴奋机体。可以降低常规抗癌药的毒副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化疗药的疗效,减少肾脏的损伤。对性功能障碍、前列腺萎缩症及女性更年期障碍治疗效果良好。

鹿肉含蛋白质17%、脂肪6.77%,胆固醇含量比牛肉低30.88%,且氨基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鹿皮是优良的皮革原料,鞣制后异常坚韧、柔软,可制成高档服装和皮件,是擦拭精密仪器的必备物品。

2.鹿产品销售现状。唐山地区鹿产品除部分(如胎盘)在本地散销外,大宗产品均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迁西县为例:目前仙野鹿业专业合作社将鹿茸切片、鹿肉酱、鹿血(鹿鞭)酒、鹿骨粉、冷鲜分割鹿肉等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等地中药店、超市销售;京东板栗大观园、栗乡湖旅游有限公司结合农业休闲旅游打造“全鹿宴”、神鹿亲密之旅、鹿保健养生品等多源化消费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但本地区缺乏大规模产品深加工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掌控体系有待完善。

二、效益分析

1.养殖体效益实例。

(1)仙野鹿业专业合作社。1998年建立了迁西县第一家鹿饲养场—汉北鹿场,其后发展成立“仙野鹿业专业合作社”。初期从秦皇岛引进7头种鹿,后又陆续从吉林引种逐步扩繁,现养殖规模达常年存栏100头左右。以生产鹿产品(鹿血酒、鹿肉酱、鹿茸、鹿胎盘等)和出售商品子鹿为主,全部采用圈养模式。2010年注册了“仙野神鹿”商标。2012年委托内蒙古食品加工企业加工鹿肉酱,该产品常年销售4000~6000瓶,实现销售额18万~20万元。2014年又借鉴前店后场模式,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理念,投资兴建农家乐、神鹿体验营地,年均营业收入40万元。

(2)龙蟠鹿场。2010年将猪场改建为鹿场。该场为典型的前店(饭店)后场(养殖场)模式。后场(养殖场)饲养活鹿并供食客参观。前店(特色饭店)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富有农家韵味,开发特色菜品(菜品均与鹿有关,例如:鹿品火锅、鹿肉包子、鹿宝菌汤等),配以神话传说润色起名,制作系列精美菜谱(食谱)。鹿系列菜品,绿色、养生、保健、新奇等特点显著,附加值高,消费吸引力强。饭店还适时推出特色套餐,每桌1000~1500元不等,鹿血酒免费畅饮,消费旺季每天均有4~5桌食客,年均效益30万元。

2.鹿产业总体效益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唐山地区鹿养殖个体经济效益现状后,得出以下结论:鹿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饲草、农副秸秆、树木落叶等自然资源,养殖成本低。鹿产业经营模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兼容性,适应性强,即适宜单独专业养殖,也适宜综合配套经营(鹿象征富贵、长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人员吸引力,能够与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农业、餐饮业有效结合,具有较高的产业带动力)。鹿产品药用功能显著,经济价值高,市场认知程度高,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经营效益良好。鹿养殖产业符合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是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三、发展定位

唐山地区大力发展鹿养殖产业优势明显:该地区特别是北部山区,山场广阔,具有充足的养殖空间,养殖户饲养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成熟。本地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种植业还可提供大量作物秸秆,经济林木落叶资源丰富,粗饲料成本低,养殖效益好。鹿产品具有高端医药保健属性,而唐山地区位于环渤海湾经济带腹地,紧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产品销售定位及发展前景良好。

四、问题分析

1.鹿生产性能地域差距较大。目前,各地养鹿场由于饲养鹿的种类、品质、饲养管理水平等不同,鹿的个体、群体生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河北迁安市梅花鹿鲜茸2012年统计单产超过2.5千克的比例很少,鹿群品质普遍欠佳。河北迁西县梅花鹿品质和生产性能较好,高产个体较多。河北遵化市马鹿生产性能较好,但普遍存在对母鹿选育不够的问题。

2.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深加工能力欠缺。鹿产品深加工长期没有实质性突破,依然处于低水平状态,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部分鹿产品是以初加工产品形式出售消费,只有少部分产品(如鹿茸)进入制药企业进一步深加工。各家企业销售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缺乏个性(包装形式基本一样,医疗、保健、食用价值等功效介绍也如出一辙),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科研开发能力不足,鹿的药用功能得到人们普遍认可,但有效成分不清,药理不明,加工炮制手段有限(多数采用泡酒、磨粉等传统方法)科技含量低。产量最多的鹿肉,同比下没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像猪肉、牛羊肉大规模的消费群体,更没有培育质地优良的特色品种。

3.鹿养殖业制约因素。鹿产业所面临的瓶颈制约问题与舍饲养羊产业基本一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饲料成本:梅花鹿的饲料成本在1200~1500元,成本差异较大。鹿科动物营养代谢缺乏研究,日粮配混完全依靠各自的经验进行,配比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粗饲料加工手法原始单一,科技水平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草食动物的饲养是否具有优势主要看当地供给粗饲料的数量及品质优劣情况。舍饲草食动物粗饲料主要为玉米、谷物等农作物秸秆,在走访过程中笔者见到的鹿场均主要饲喂玉米秸秆。玉米秸秆本身营养价值极低,又随着青、绿、黄等阶段不同品质变化较大,本地山区耕地不多且分布零散,无法就近大规模开展玉米青贮以改善其品质。薯秧、花生秧、豆秧等营养高的农作物种植偏少。物美价廉的粗饲料资源相对匮乏,成为制约因素。

生产水平:核心鹿群多来自外省低产淘汰鹿群,养殖户自身缺乏繁殖选育技术,造成鹿群生产性能普遍偏低。目前鹿群总体生产水平年产鹿茸0.6~0.7千克,鹿茸售价在1600元/千克,年饲养成本在1200元,获利空间狭小。

总之,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合理优化鹿群结构,科学饲养管理到位的鹿场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五、建议

1.以科研促进产业发展。组建技术团队,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坚持不懈地进行鹿的饲养管理研究、营养代谢研究、选种选育研究、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鹿群的生产性能。开展粗饲料加工技术研究,结合本地区主要的粗饲料品种特点开展粗饲料加工工艺研究,不断提高其饲用品质。制定产品标准及饲养标准引导养殖户标准化、规范化。

2.以科学技术推广促进产业发展。创新技术推广路径,建立技术企业联姻平台机制。在科研技术人员与养殖企业之间搭建一个相互促进、彼此融通的技术交流平台,形成以产促研,由研兴产的良好局面。

3.以营销促进产业发展。探索多元化的经营与营销模式,成立鹿产品贸易公司,推动企业进行商标注册,产品质量认证(三品一标)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实体与网络并重,商企多元对接,稳固牢靠的销售渠道,以销促产、多元融合、广泛参与立体营销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鹿场鹿群鹿茸
足跟痛,试试鹿茸泡酒
网红打卡晒鹿场
教育论坛(2020年7期)2020-08-02 10:44:35
鹿茸发生与再生
最佳代言
环球时报(2017-06-27)2017-06-27 09:13:42
鹿群赛跑
最后的鹿王
圆斑鹿的等待
中国鹿茸国际竞争形势与前景分析
特产研究(2015年1期)2015-04-12 06:36:20
茸鹿草地放牧技术措施
兽医导刊(2015年22期)2015-04-04 04:34:13
鹿场“两病”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