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仙女妈妈》 刘佳慧 4岁
辅导教师:易娟娟
孩子跟妈妈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社会以及建立亲情、关爱、责任感的“第一本书”。同时,孩子,尤其是女孩儿的审美趣味也是从妈妈那儿获得的。在这位4岁孩子的眼中,妈妈不啻是美丽的仙女——黄黄的头发,不知是染成的,还是孩子故意画成的。她穿着蓝色的裙子,站在绿绿的草地上,手拿着一朵鲜花。鲜花对孩子来说,正是美好的象征。嘴上抹着口红,而面颊上的红色则是概念性的表现,因为在孩子的眼中,红红的脸蛋同样是美的象征。
2.《京剧》 林静琪、王玺杰、刘瀚洲 7岁
辅导教师:杨书虎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孩子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了对京剧的喜爱和好奇。虽然人物的比例还不是非常准确,但五官的造型却不仅准确而且表情生动。戏中人物的动作夸张,表达出“花脸”特有的强悍,富有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灰色调,似乎没有儿童画常见的生涩,而显得有些成熟。画面被处理得微妙而丰富,透出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光影交错的感觉。画面中的女孩儿不知是作者还是其他观众,由于身份难以确定,更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感。
3.《公共汽车》 廖凯彬 6岁
辅导教师:彭木凤
这件作品来源于孩子乘坐公共汽车的真实感受。孩子的视觉和大脑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清晰地分辨出物象界限和细节的程度,画面因此显得有些凌乱。显然,这孩子明显处于儿童绘画的图式期向写实期过渡的阶段,试图用一种简约的图形表达人物的丰富性。尽管我们不能清晰地分辨出人物的形象,而且画面也明显缺乏组织性,但方形的公交车、圆圆的轮子和车窗中的形象,依然交代出人物和场景。对我们来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达,其实已经足矣,因为一种特殊的感觉已经传递到我们的心灵了。
4.《怕怕》 秦浩瑞 5岁
辅导教师:金勇男
孩子很少没有打过针的,也很少有不害怕打针的。打针对任何一个孩子而言都是一种可怕而难以忘记的经历。这个孩子通过绘画将自己打针的经历和感觉生动地表达出来。作品鲜明地体现出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的图式期特征,也即用不变的图形表达所有同类的事物。对此,我们可以从人物,尤其是医生的造型清楚地看到,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痛苦的表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作者还注意对特征的表达,如眼泪、医生服装上的红十字、大大的针管,等等。
5.《水上清洁工》 苏鸿茂 8岁
辅导教师:陈开展
环境问题是事关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环境教育有效地建立了孩子初步的环境意识,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成了很多孩子的正向态度。这件作品表达的正是这种正向态度。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驾着机动小船的清洁工们,正在辛勤地打捞着水面的垃圾……从画面上看,作者并不遵循客观比例,而是用一种“价值比例”将认为重要的人物画得比其他人大。显然,孩子眼中的重要人物是那位戴着红帽子的工人,他竟然比其他人高大了一倍,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让观众感到了真儿童画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