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萍 朱国华
学生作品
本课教学以创作建造中的“楼”为主要内容,通过图片感知和生活回想,启发学生用独特的笔墨方式写生建造中的楼景,并使画面出现奇妙的水墨效果。教学活动中以多样化的体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水墨新材料新技法创新表现的乐趣。
五年级的学生对水墨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对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并不陌生,老师也结合本校的地域特点,时常组织写生建筑,所以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本课寄寓情感体验下的水墨创作更多的是由具象到意象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1.感受夕阳下建造中楼房的构成美。
2.观察建造中楼房的特点,探究建筑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并能用水墨形式创作作品。
3.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对儿童水墨画创新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找建造中楼房的线条变化,运用水墨形式表现出画面的构图美与墨色的和谐统一。
难点:基于情感体验下,如何抓住画面的构成节奏与墨色美感进行表现。
学生作品
1.引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嘉兴。看,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与建设,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城市建造的美景图片,发表自己的欣赏感悟,教师小结:我们要赞美家乡的发展,歌颂城市的建设者们!——出示课题《造新楼》
2.引导观察:近看房子的一角,看到图片中有什么?看到的线有什么变化?(粗细、疏密、正斜等)
师生交流后小结:画好城市建筑的场景,首先要寻找到主要的线条。板书:寻主线。
3.欣赏:有位现代水墨画家王川,也喜欢用线来画事物,你看他画的线是怎样的?(粗细、浓淡、干湿等)
教师强调自我表现时要加强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4.教师示范:用水性油画棒也以画家那样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线条画建设中城市建筑的剪影。
5.小练习:请同学们选择屏幕上的一张城市建筑图片画出有变化的主线构成,然后展开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从画家作品中感受“线”的魅力,然后迁移到学生的创作中,是一种很有效的艺术理解与提升的好方法。在平时的创作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只强调画出不同的线,缺少艺术审美的理解与判断。)
1.刚才我们画出了建筑的主线,现在这张图片上有更多的线了,你能找到线条的更多变化吗?(疏密、长短、交叉等)
2.教师在第一次的示范上继续深入演示:建造中城市楼房的整体构成,并小结:“不同的画面,造型不一样,我们要找到最有变化美感的形式意味。”
3.再欣赏:现在再来欣赏我们城市建设中的建筑美景,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发展,看建筑工人辛勤地工作着,夕阳下,色彩很有变化的,非常美妙!
启发:你看出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层次。
4.教师再示范:如添加淡墨画天空,加淡淡的夕阳色彩等。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的观察、欣赏与交流,让学生发现更多线的组合变化与构成韵律之美,启发创作出更丰富的画面,提升画面的形式意味与意境美感。)
1.课件出示画家与学生作品:
(1)这幅同龄人作品你感觉画面怎样?猜猜他会取个怎样的题目?
(2)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家乡在腾飞》,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腾飞的感觉?
(3)还有一幅作品叫《韵律》,你猜画面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从画家与学生作品中,感受“线”的构成魅力与意境美感。在作品的欣赏中,进行视觉明晰,感受不同画面的主题呈现。)
1.大胆创作城市建设中的楼宇;
2.画面构图巧妙,构成有趣,韵味生动;
3.给自己的作品取个题目。
说说自己作品的题目,画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课后反思:
儿童绘画具有人类早期绘画“画知不画见”的特征,我的课堂始终围绕“寄情于物、寓情于景”的创作理念,激发学生的感知创作欲。本课依托儿童创新水墨画课堂,遵循以“建造中的楼”为基本创作点,以“线+墨”为表现形式,形成“寻主线——找变化——寓情感”的创作主线。旨在通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表现能力,提高少儿创新水墨绘画的技能和欣赏水平。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由浅到深,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教学,首先,在课中引导学生欣赏了现代水墨大师作品的线条特色,又通过小练习,学生初步了解“水性油画棒”的特性,画出了变化的线。其次,在“油画棒+墨”环节更是注重两者的巧妙结合,画出不同浓淡层次的块面,使之点线面巧妙结合,画面凸显自然、灵动、美丽的特点。最后,通过欣赏有主题的同龄人作品,让学生感知画面所传达的情感特点及为自己画面取题目的简单技巧,使得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最终学生能独立创作一幅现代少儿水墨作品。
当然在一些小细节方面,也感觉存在一点点问题。如在画线构成时,个别孩子画的线不够有变化,画面不够有美感;在墨色晕染时个别学生对水墨的层次也没有很好掌控等。反思这些问题,在进一步改进教学时,既能顾及全体学生,又能关照个别学生的差异,这在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总之,希望在创新儿童水墨课中,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找到理想的立足点,擦亮思维的火花,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创造美、表现美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