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 郝雪 杨大方
摘 要:针对大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缺失现状,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从明确责任意识、激活主观能动性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探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切实增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解决问题 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是他们走向社会前最后一次集中的、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品德、知识,还有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目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引导他们对自己负责,明确自己处理并解决问题的责任,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既是大学生求学期间实际需要的,也是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大学期间解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生活及社交等方面能否顺利,进而直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步入社会后的工作中无论学生从事哪一行业,从政、经商或是做学问等等,关键之处还是发现并解决问题。[1]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上的作用
大学生是解决自己面临问题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影响到大学生,改变多年形成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发现并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这是改变当前大学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1.明确大学生责任意识
考入大学的学生很多无论家庭贫富,都是备受呵护中长大的,大学期间给大学生创造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机会,让他们在了解他人的同时去体会自己生活的美好,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成长。[2]
通过“18岁成人典礼”、“我的成长我作主”主题教育仪式、相关承诺书签订等形式使大学生明确成长中的问题解决人和受益人都是学生本人。同时,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宽容和友爱的环境中,他可以主动寻找得到老师和同学某些方面的帮助,来达到解决问题这个目的。
2.鼓励大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后要正确理解问题,特别是学生本人在这个问题中的位置,正确评价学生本人的做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以自我这中心,片面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想付出,只重利益,不懂得换位思考,那么什么问题都无法解决的。
3.激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对于才离开父母羽翼的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很多问题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尽管知道这些只能靠自己去解决,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是等靠心理,这就需要激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可以运用管理学中著名的西格玛定律,将一个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量化,和细节化,写在纸上,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完成,按照步骤来,先完成10%然后再完成20%,适时调整修正,直到解决。
从时间过程上细化为大学整体、各学年学期、各月各日,事件上细化为各步骤,通过入学时“大学,我将这样度过”、“畅想四年后的我”、每学期的成长导航记录、每天的“今天我做成功的事情”记录、期末总结答辩等规范化的活动,让大学生主动规划设计自己的生活,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实施解决的办法。
4.指导大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大多数的大学生想要去解决,但是很多问题是他们没遇见过的,比如与人相处的问题,要换位思考,要磨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办理事务性的程序,要各个部门,各种材料,不会有人代办包办。所以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出引导和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导航、事务中心程序公开等创设载体让大学生有渠道了解,通过高年级学长担任助理班主任、寝室小导等为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基于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中学生与上课教师的沟通很大程度局限于课堂,而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工作者实施,由于工作繁琐,学生众多等客观原因,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3]
1.变简单通知为积极引导
由于认知等层次不同,同样的问题学生工作者自己很容易理解,但是大学生认识不上去,所以要注意细致地做人的工作,不能简单的通知,要投入感情和精力,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理解到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步入社会时才能更好的适应。
2.变保姆服务为思想教育
有的学生工作者很认真负责,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解决不了,对学生的事情包揽包办,如同接下了学生家长的接力棒,使大学生不能正常的经历,导致大学真的成了象牙塔,造成学生成长的缺失。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合理的定位,要能理解学生的成长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它,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去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不能奢望学生的成长一片坦途。
3.变批评教育为鼓励激励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也是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正,但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的心理。当他们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时需要方法,也需要责任心,需要勇气,所以在指导学生时,特别要注意及时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有技巧引导他们克服不足,让学生理解这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的,只要克服就能解决的更圆满。
參考文献
[1]陈勃,游河,陈小爱.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04).
[2]游河.大学生人际冲突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因素[D].南昌大学,2005.
[3]陈勃,申继亮,李茵.成人后期日常能力研究的主要论题[J].心理科学进展,1999,(03).
作者简介
彭宇(1977.4-),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