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在二十世纪末的广泛应用是网络教学成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随着电脑的普及程度提高,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普遍适用。本文结合实际网络教学需要,主要分析基于在网络教育下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在网络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关键词:分析化学 网络教育 教學方法 教学手段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一大批网络精品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一般是一些接受程度较高的基础课程,比如英语。就这点而言,对于《分析化学》,这门在高等院校化学学科中占据关键地位的基础性课程,进行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是相当有必要的。《分析化学》是在化学学科中是属于分量比较大的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知识量大、更新快速、多学科应用交叉。其中的一些内容和相关企业所应用的科学技术联系密切,同时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而一同发展。分析化学中所研究的对象一般是现实生活中环境、药品、食品、能源和材料,会随着科技的提升和更新而不断更新。对于该类课程,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随科技发展变化的速度,所以,运用一些网络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上面大量的信息来增加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开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构建适用于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是网络教育的基础[1]。优良的网络教学课程一定是课程资源系统比较完整,方便进行网络传播,以及合适学生、学生喜欢的教学资源;一般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知识内容特点和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同时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整体化、全面化、广泛化的建设,即适用于离线学习和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些工具上进行多样化学习的资源,从而能够做到满足差异化学习条件和多样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
比如,在介绍《分析化学》的化学定性分析时,可以将元素化学与其进行联系,也就是说定性分析和元素化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内容上进行衔接和整合。《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定性分析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化学物质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部分。而定性分析其中包含有系统分析,物质分析、分离的一般方法等相关内容,本质上是通过研究元素的本性从而对化学物质实现分离、分析。定性分析一般而言是关于操作和技术方面的,而元素化学是偏向于基础方面,二者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假设这两部分内容能够结合合理的话,就可以起到减少学生压力,增加其他学习时间的效果。
比如,我们在介绍一些知识时,在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应当注意这些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式方法,比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中,可以添加常见阳离子的基本反应与鉴定内容;而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章中则可以添加一些常见的阴离子的分离鉴别的内容;再比如,在介绍硫化物溶解性之后可以适当把定性分析的正常步骤及H2S系统分析等内容添加进去。通过这样的整合,不仅能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加全面,并且效率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探索
一般来说,优质的课堂教学应当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主线,明确重点内容,突出强调相应的重点环节。在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其他开放式的探索性实践,注重思维方式的启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一些课程网络以及课程实践,网络课程教学应当是简单有趣生动的。比如,在滴定分析法中的第一章《酸碱滴定法》,可以通过对于重点的把握,循序渐进,优先给出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由上式中可以说明酸碱滴定误差与平衡常数K,和△pH有关。这时,再适当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K,和△pH影响滴定误差。我们知道,平衡常数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完全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这种化学分析法,平衡常数越大,化学反应越完全误差越小,于是就引入了本章第一节内容—质子酸碱理论、质子自递常数(即平衡常数)相关内容。同样,由于:
说明这是因为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从而产生一定的误差。通过这个可以适当添加各种不同类型溶液化学计量点时pH值计算方法、滴定曲线、终点指示剂等其他内容。
三、结合相关的软件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仪器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比较重要的另外一部分。在网络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一些软件来生动的且十分安全地进行细致降解。比如,在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还有分离富集这一节课程,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图片,向学生展示采样器、采样点的选择,固体试样的破碎过筛、混合缩分、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再进行视频播放,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其次,通过计算机上的Origin,Jade等化学分析软件,教会学生如何对平时做实验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化学软件说明以及一些有趣视频的课外衍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信息接受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远程网络教育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传统的教育是截然分开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2]。也就是说,虽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教育是比较大的趋势,但是,我们还是应当回归到教育的本质问题,找寻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网络教育模式的最佳契合点。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构建适用于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对其网络教育进行开放式探索以及运用一些计算机软件来对《分析化学》课程的网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林曙,赵坚,张卫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34
[2]曹骋,王术玲,贾薇.我校交互式《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92
作者简介
黄婷,女,陕西西安人,安康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