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产生于上世纪的70年代,自此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它已经变成全世界改革英语教育的一大主要方向。其中生活化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提倡学生通过情景进行学习。所以,就小学而言,更要选择这种模式实施英语教学。而且,自从实行新课改后,我国社会越来越重视起来教育程度,而小学英语的生活化教学正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有效培育出跟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该文章主要对现阶段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叙述,对于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意在为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促使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能够进一步迈向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思考;研究
【作者简介】罗燕霞,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在新课标下,我国开始越发重视倡导素质教育。各大学校更是积极响应。而众所周知小学英语的生活化教学恰恰是素质教育包含的所有内容之一。下面该文章重点对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展开了相应的探究,并着手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意在能够为今后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更加完备打下坚实的根基,进而提高小学整体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小学的具体情况
1.文章数量和作者分布情况。
(1)文章质量。根据相关调查可知,与之有关的教育者发布的论文十分有限,而且质量欠缺,据此可知生活化教學尚未达到深入探析的地步。
(2)作者分布。根据调查可知,在发布的诸多论文中,城市里的论文在质量上普遍高于其他区域,这就说明乡镇具有缺乏英语教师的情况。
2.合作研究。根据调查可得出,与之有关的研究工作人员在合作思想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导致出现小学阶段的英语生活化教学在实施起来时会出现理论课程无法跟时间课程相匹配的局面,致使小学的英语生活化教学较为落后。
3.探究的方式。首先是课堂教学上,从该方面来看,主要包含有教学的方式、内容和发展方向等。重点以探究生活化教学为主。其次是教学模式,在此层面上来探究小学英语的生活化,主要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的设计等。此外,还有其他作者偏向于角色扮演这种方式来展开生活化教学。第三,资源整合,在当今情形下,该种方式通常会被运用在小学的英语生活化教学中来。对此有一部分作者认为要尽可能的利用资源展开生活化教学,深度剖析生活化教学资源,为生活化教学打造出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第四,很多作者会着手于教学设计这一角度展开观察,同时举例来设计教学。此外,还可以从听、说、读和写上入手,从生活化教学媒介入手,从实验教学等方面展开。由此可知在探究小学阶段的英语生活化教学时,所采用的研究方式十分的广泛,可是,却缺少极强的研究性和完整的研究体系。
二、关于小学英语生活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1.对小学英语的生活化教学增强指导思想。在现阶段,我们发现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中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而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本身属于极为新颖的事物,所以,对其增强指导就具备极为重大的作用。比如,与之有关的研究机构和教育部门要增强扶持力度,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观念,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严格实行监督,确保教学工作可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增强创建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团队。从现在来看,在小学英语的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理论内容跟实践教学极为不符的情况。由此可知,创建一支优异的教学团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与之有关的教育部门要严格对教育项目给出明确的划分和定义,确保校内的教师跟英语教育方面的专家能够展开合作,创建出一支优秀的团队,增强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促使小学英语生活化的实践教学跟理论教学可以紧密连接在一起,进而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3.提高小学阶段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资源普遍具有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总体来说,城市中的小学教师团队在资源上要好于乡镇小学教师团队。这样一来就会极容易出现乡镇地区的教学水平偏下等情况。所以,有关部门要定制具体的政策,确保乡镇地区能够创建起素质过高的英语教师团队,提高小学阶段的英语生活化教学水平。比如,有关部门可以创建一套人才激励体制,倡导人才入乡,在他们的帮助下使乡镇中的小学英语变得越来越生活化。
总而言之,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新课标这一大背景之下,人们开始逐渐将目光放在了素质教育上,也就是说在信息化的今天,素质教育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也相应的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了起来。可是,我们发现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待我们完善和解决。该文章主要详细探究了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望小学英语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朝着生活化的方向迈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杨秀宁.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6(09).
[2]孟红.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措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