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促进儿童品德教育

2018-10-25 11:27刘欢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西方

刘欢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延伸,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尽管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性,但还具备互通性。利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来促进儿童的品德教育能够更准确地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节日文化的优势完成儿童品德教育。文章从中西方节日在文化方面的互通性入手分析,指出其对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进而探究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促进儿童品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西方;节日互通性;儿童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66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决定着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教育是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儿童个人性格的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节日和习俗已在我国广泛流行。节日是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具备着一个地域或一个是国家较为鲜明的民俗特点。中西节日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通性,这种互通性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的追溯,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优势资源。将这种东西方节日的互通性应用于儿童的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在其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幸福的种子,有利于品德教育效果的呈现。节日是儿童非常关注的特殊日子,利用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使儿童在节日活动中进行道德学习,能够激发儿童对品德学习的良好兴趣,符合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

节日是一年当中以特定主体约定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具有固定活动时间的一种社会活动。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俗性特点,是该国家或者区域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西方节日都表达了对生命的崇敬

尽管中西方节日在日期上和庆祝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有很多节日所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这也是中西方节日互通性的表现。比如,中国的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等习俗都是国人为了纪念先人所展开的活动。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在西方的万圣节文化中,传说灵魂会在万圣节造访人世,因而人们通过呈现出圆满的收成来表示对鬼魂的款待和尊重。中西方的这两个节日都表现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和尊重,对生命的崇敬。

(二)中西方节日都能够表现出美好的愿望

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都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以及美好愿望的向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节日里人们一般都会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愿望,节日中的祈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中国的春节,不仅是一个极具凝聚力的節日,也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西方的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降生而产生的,西方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也和中国的春节一样,非常注重家人的团聚,两个节日都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就这一点而言,中西方节日文化具备着互通性,都表现出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中西方节日体现了人们对爱的向往

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还体现在共同的节日上,例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体现了人们对于人权的尊重。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还表现着人们对于爱的向往,例如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向往。爱是人类的主题,是构成人类社会情感中最基本、最真挚的情感,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为显著的特点。

二、中西方节日互通性在儿童品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一)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西方节日互通性很好地展现了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实现了内容上的互补和升华。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和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相互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道德教育的资源。儿童对于每年都要度过的节日还是比较欢喜的,节日期间能够将人们的吃穿住行、鲜明的民俗风尚、人际间的各种感情真实地展现在儿童面前。这种非常强烈的节日文化氛围蕴含着丰富的中西方文化互通性的内涵,能够为儿童品德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二)节日活动已经成为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节日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能够将中西方节日文化互通性应用于儿童德育教育,其实就是一次有组织的探索性儿童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品德教育作为儿童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教学意义非同小可。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进行儿童德育教育实现了教育活动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拓展了儿童品德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已经成为儿童品德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三)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进行儿童德育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随着西方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西方节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比较重视的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共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其实就是中西方节日文化不断融合的具体表现。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来进行儿童的品德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不仅是儿童德育教育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儿童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品德规范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德行,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很好地发挥了作用,赋予当下品德教育更新的含义,有利于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促进儿童品德教育策略探究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品质形成以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品德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健康心理以及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进行儿童品德教育,能够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并利用节日的凝聚力来提升儿童品德教育的效果。

(一)创新德育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互通性

教师德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品德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要通过中西方节日互通性来提升儿童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关键就是要求实现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在现实中敢于实践全新的教学理念,敢于深层次地挖掘中西方节日互通性的基本内涵,并能够利用这种中西节日的互通性来实现儿童德育教育深度和广度上的升级,从而更加适合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展需求,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积极开展和中西方节日互通性相结合的德育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一直都是进行儿童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儿童德育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要积极组织以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为主题的儿童品德教育班会,使儿童在班会上感受到中西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班会上教师要注重讲解一些中西方共同节日的深刻意义,帮助学生分析一些节日的思想内涵,使儿童明白这些中西方节日之间的共同寓意,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性格。不仅如此,教师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素养,对于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具备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促进儿童品德教育的能力,以身作则,实现儿童品德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在亲子活动中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进行品德教育

儿童是比较喜欢过节日的。节日期间最吸引儿童的就是能够和家人一起娱乐,能够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家长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节日中的这些活动更能释放出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在节日期间的亲子活动中学会利用中西方节日的互通性来潜移默化地对进行儿童的品德教育,使儿童能够在娱乐和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理解节日的由来及其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儿童对于中西方节日文化互通性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提炼这种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国人的观念。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促进儿童的品德教育,能夠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体会到中西方节日文化互通性对于自身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儿童时期作为个人性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积极的引导,才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品质。利用中西方节日互通性能够充分展现出节日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发挥节日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使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

猜你喜欢
中西方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