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琪
摘 要:教师进行教学预设之时,应包纳尽可能多的课堂生成,这样自己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使预设真正实现应有的价值,而生成也是包括在预设之中的生成,由此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预设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生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生成,能够及时实现生成的爆发。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生成;教学资源;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50
不少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却忽略了预设的重要性,这是不足取的。教师应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充分预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边对话而出现的可能情况。预设与生成并不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做好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下面笔者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预设与生成教学的感受。
一、预设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生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对教育的重视,国家为学校配备了很多各学科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与实验仪器,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小学科学配备有工具箱,学生也都拥有学具袋,但国家供应的设备不可能包括小学科学全部应有的实验材料,例如各种瓶子、罐子、液体等,尤其是活着的一些动物与植物。实验传统上所用的材料是固定的,不能变更的,而教师教学所用的实验材料当然也是一成不变的。当今小学科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之处,生成式的课堂教学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更富有自主性,这就给材料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困难。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获得生成课堂的精彩呢?
探索学生自己的东西,增进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求知的欲望。所以我认为让学生把身边材料带进课堂,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既解决课程计划的预设,又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生成,组织他们真正行动起来。
在学习《植物的一生》相关内容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安排了任务:搜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课上,让学生展示他们带来的种子。种子数量和品种之多让我感到吃惊,有的连我都不认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还学习了种子的组织结构。下课之后,我指导学生浸泡一些种子,然后播种,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成长;一部分种子制成了标本,作为教学资源。
二、预设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生成
传统的科学教学预设中,教师一直是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知识内容为中心和重点的,向学生讲解传输课程内容,这就形成了逐步向前推进的线性预设。但是动态生成的教学预设绝对不是这样的,它要求教师要有更为开阔的思路,创造性地进行开放的教学预设。课堂预设必须充满生成的智慧,让教学目标完美实现,让生成的精彩充分展示。
在学习《土壤里有什么》内容时,学生设想说:土壤里会含有水,生活着小虫子,长着植物的根,更包括沙子。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那怎样来检验你的说法是否正确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一连串的思考:应该采用哪些器材,实施怎么样的方法来验证自己说法的正确性呢?经过检验,如果事实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思维会向不同的方面拓展,并找到适合的探究方法。
在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富有鼓励性评价的“点化”。这里的“点”应在需要之时进行,如认识偏颇之时、冲动冒失之时、能力不足之时,“化”应出现在关键、提高与思维转变的时候。在探索学习时,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欣赏与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同时提高辨别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种下探究的种子。
三、预设要及时实现生成的爆发
科学教学的课堂信息生成不确定性与变数较大,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它的土壤。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能根据生成的反馈情况适当对预设做出调整,充满智慧地开展课堂教学,使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习《吃的学问》这一单元时,学生带来很多不同的食品,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合作,依据荤素的不同对食品进行分类,目的是使学生们能够分辨荤素的不同。教师在巡视时注意到,有两个学生发生了争执,经过询问,原来他们因为对一只粽子该属哪一类而有不同的意见。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进行思维拓展非常好的机会,利用临场的信息生成,改变原定的预设,可以让他们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A同学说:“粽子是用糯米加工做成的,肯定属于素的。”B同学抢着说:“但它里面有肉馅儿,必须是荤的。”这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我让大家举手表明立场,大多学生分成了两部分,有的支持A学生,有的支持B学生,但还有几个学生没有举手,我喊到其中一位学生表达看法,他说:“这只粽子不荤也不素,而应该算荤素混合食品,你们看外包装袋,上面写着粽子的配料有糯米、猪肉和盐等,难道不是荤素搭配吗?”他的话语使学生兴趣高涨,立刻重新审视自己的食品,又发现了很多荤素混合的。
四、结语
预设与生成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预设有显性与共性的特点,以可预知的结果为目标,而生成有隐性与个性的特点,属于不可预知的过程。预设不能过度,否则会缩小生成的时空,而生成也不能过多,否则就无法有效实现预设的目标,不能完成教学计划。预设和生成都必须为有效教学服务,应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打破按照教学预设“照章办事”的旧观念,重视教学的动态生成,但也不能一概否定预设的重要性,要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起来,让预设更完美,让生成更精彩,让学生问题更多,思維更活,让教师更睿智,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努力达到预设与生成的零距离、全融合,让科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刘晓亮.让“预设”精彩,“生成”自然——谈提高生本课堂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5).
[2] 刘少青.如何面对生成与预设的“事与愿违”[J].名师在线,2017(21).
[3] 罗燕.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思考[J].教育文汇,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