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绮华
摘 要:教材是老师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数学老师读懂教科书、熟练地驾驭教材也成了当务之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课堂”,就必须读懂教材、善于挖掘并“二次开发”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 “二次开发”教材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今,小学数学教材也不甘示弱,经历了多次改版,其中也出现了很多的版本。教材是老师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新课标的教材知识结构变化较大,教材中大量呈现出富有儿童特性的学习素材,形式新颖、教学内容和练习富有弹性。今年秋季教材再次改版,作为数学老师读懂教科书、熟练地驾驭教材也成了当务之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课堂”,就必须“二次开发”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读懂教材,领会编排的意图。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使课本知识“活”起来,要做到“用教材,并非教教材。”因此一定要读懂、弄清楚教材编排的意图。拿到教材后首先要大致通读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了解单元教学的顺序,每个单元之中的关联之处在哪里。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制定好整册教材的教学计划。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八个单元的编排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在第二单元学习了“角的度量”后,为什么不紧跟着学习第四单元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而是先学习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呢?编者是有意识把它们分开的,根据人认知的特点,让学生有一个学习认知和接受新知的过程。其次是细读每个单元教材,准确地把握每单元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思考单元教材的每一课时编排的意图;研究练习题与例题的关系;习题中哪些是基础性的练习,哪些是提高性的练习;例题、习题与生活中的数学的联系……经过这样一番的解读,你会发现自己对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善于适时地充实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新课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现这些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再次加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到了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教材只是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那么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大量补充这方面的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把教材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喜爱数学。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基础,所以再次接触这些类型的题目并不难以接受,但是往往计算的结果出现了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要让学生对于一些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算式,利用积变化的规律补充变式的训练:知道25×4=100,125×8=1000,让学生写出2.5×4、2.5×0.4、0.25×4、12.5×8、1.25×8、0.125×8、1.25×0.8、12.5×0.8等等这些算式的结果,也可以把这些补充练习调整到本单元练习一“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里面,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做好铺垫。又如该册教材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练习二第十题,这道题目是在学生刚刚学习完小数乘法后进行的练习题,题目是围绕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数量进行的,属于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但是学生一看到“0.25小时”,就蒙住了,这个0.25小时是多少呀?什么意思呀?感觉本来在身边的事物一下就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学生都只是依据这三个数量关系囫囵吞枣地把题目解答完毕了事,一些老师看到学生解答正确也没有太在意其他的问题。单元教学里面没有涉及到时间单位的换算,有的教师也没有深层的体会题目里的“0.25小时”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教学上,教师就必须对这道练习题进行再次补充,让学生首先知道“0.25小时”实际是是多少时间,就可以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方法进行解答,学生清晰了这个概念后再来解决问题,就觉得轻松简单了。真正认识了“0.25小时” 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数学旅程的一个飞跃。教师对既定教材能够进行适度的增加、调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善于挖掘、调整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基本是能适应学生的,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学生的情况各异,所在的地区也有所差异,教材中也会遇到不适应学生之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读懂教材后,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如:一年级教材 “分类”、“比多少”,要让学生领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二年级教材在学习“估算”内容时,要让学生领会“验证”的方法;五年级教材在教学“解方程”内容时,要让学生领会“等量代换”的思想等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学生在以前没有完整学习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教材出现了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并带括号,而且要求用两种方法来解答。突如其来,怎么办?直接学习的话,学生会非常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一到两节课时来让学生学习缺少的知识,这样再学习新内容就会顺理成章,容易接受。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面的练习一和练习二为例,都是围绕学生学习 “小数乘法”计算进行的,在备课时你只要细心观察教材的编排,就会发现可以把练习二的练习按照例题来分类练习、里面的部分练习也调整到练习一,从而更加清晰地把练习与例题紧扣在一起,合理的搭配会使课堂达到“高效”。又如本册的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材例题主题图的意图及其处理上都体现出运用迁移和转化理论来学习这一知识,教材只有简单的一幅画呈现定论,教师如何教学这一“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的内容呢?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中所隐含的數学思想和方法。要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必须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相应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教师大量的搜集多媒体教学素材、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演示,让学生领悟、并自己总结出“迁移——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备教材时对其做深度的挖掘、教学时方能深入浅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钥匙。
身处信息万变的年代,作为教师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立足于教材又要“二次”开发教材,能够在凭借教材进行教学之余把数学教材与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之路,力求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