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诗歌开展小学人文教育的探讨

2018-10-25 11:43俞成婷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诗教苏教版诗句

俞成婷

人文教育就是指对受到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能够提高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并且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性教育。随着时代的改革与进步,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小学人为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在人为教育方面的专业教育者的数量较少、学习及家长对人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导致了我国目前的小学人文教育形势严峻,有关专家认为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教育没有从小进行,近些年,城市的小学逐渐开始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

而在乡村,针对小学进行的人文教育基本是没有的,许多都只是理论知识,大多教育学者在这方面的教育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是没有什么成效的。本文是在在对我国诗教的定义及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目前的乡村小学人文教育的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与我国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学的理论相结合,发现其中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乡村小学人文的教育。

一、诗歌教学的由来

最早是出自我国古著《礼记.经解》中的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就话中。这里的《诗》指的是孔子的《诗经》,作为教学资料,通过学习《诗》,为了培养学生性情温柔、言行和善、敦厚的品质,这就是原始的“诗教”。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兴起,儒家学者又在孔子诗教的基础上添加些许儒家思想的教育,强调了 “兴观群怨”的观点,更加强调心怀天下、寓教于诗的教学,这也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教”,在汉朝,著名的诗教代表人物为董仲舒、朱熹等人。如今,在现代的人文教育中,都会有通过对诗歌在学、诵、赏、用、写等方面的学习,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涵养人文精神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也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诗教教育的介绍

所谓的诗教,最原本的含义是以诗歌为主要资料进行教学教育,诗歌是教育活动的载体。所以,教师首先一定要先选取合适的教学诗歌,本文是以苏教版的诗歌、古诗为例进行诗歌人文教育的。除此以外,还要在生活中对学生渗透诗歌的人文教育,将古诗、诗歌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不仅仅在语文的学科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其他学科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逐渐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的魅力,扩大诗歌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范围及影响,逐渐的潜移默化的提升乡村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对几种常见的诗歌教育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与乐教相结合

从古代开始,诗教和乐教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能够相互产生更好的效应。诗教的起源只是礼乐政教学模块其中的一个分支,是从属于乐的,自从西周末年开始,孔子兴起私教、私学,才将诗学从乐的中分离出来,但是诗教及乐教之间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并且,将诗教与乐教相结合,更能够有助于小学生的人文教育。

由于诗歌是从乐中分离出来的,其本身是具有节奏及韵律的,配上音乐教学诗歌的诵读及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诗歌中的情绪,是学生对诗歌的音乐性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学生对诗歌感情的体验,促进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诗歌教育时,诗歌本身是带有韵律的,诗歌读起来是朗上口的,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还有苏教版中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其中的诗句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好像在读一首儿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及对乐感的培养

(二)与绘画相合

时候会有画面性的描写,也就是说读者能够从诗歌的文字中想象出一幅画面,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含义及情感。例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杨万里的《小池》,诗句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师可以在教授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诗句以绘画的形式进行理解,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例如语文教材中王维的《山居秋暝》的古诗,教师可以在教授前展示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画:空山雨后图,青松朗月图,清泉流水图,浣女晚归图等,让学生结合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抽象的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三)相结合

处于年幼阶段,有喜好玩耍的天性,对游戏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喜欢游戏的天性,将诗教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娱乐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例如:苏教版语文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揮想象,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变成舞台剧在课上表演,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诗歌的学习理解中,这种诗教方法的教学效果使非常好的,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诗教更易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效果更好。

【结 语】

在小学基于诗歌开展人文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审美水平,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诗教苏教版诗句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诗教为何与何为
诗教传统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关系探微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忧世要深,择术要慎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