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刘琼
摘要:新华社官微自上线以来便备受关注,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新华社官微不仅传播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它自身也有独到创新之处,即创新“权威发布”品牌理念、创新栏目设置、创新说话之道、创新用户体验。这些创新之处为其他微信公众号提供了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新华社 官微 创意 马太效应
当前,微信公众号数量不胜枚举,企业号、个人号不计其数,几乎各个领域的微信公众号都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微信公众号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恶性竞争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原创内容少,同质化现象严重。①为了抢热点,一有风吹草动,所有微信公众号就一窝蜂上。微信公众号间为了比时效,抢热点,一旦权威微信公众号发表相关文章,其他微信公众号立马就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章里,做起了信息的“搬运工”。其次,标题党严重,煽动、夸张成分大。比如,名噪一时的“震惊”系列,“不看后悔”的威脅系列,“传疯了”的虚假系列,还有“文末有彩蛋”引诱系列等。另外,内容低级趣味,毫无价值可言。很多微信公众号不是吐槽明星的发型、妆容,就是谈论哪部电影又跌出了新高度,更有甚者,竟是些恶俗内容,不堪入目。
微信公众号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当众多微信公众号正在苟延残喘、奄奄一息时,新华社官微等部分微信公众号却依然如日中天、锐气不减。一边是难以为继,一边是如火如荼,两极化现象不断加剧,这似乎造成了微信公众号里的“马太效应”。新华社官微自上线以来就备受读者关注。2017年7月,新华社官微发文表示其微信公众号用户已突破千万。②在几个月的观察中,笔者发现,相较于其他微信公众号参差不齐的阅读量,新华社官微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几乎都有十万以上。当然,不可否认,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华社官微原有的用户基数,但另一方面应属新华社官微独到的创意。
一、创新“权威发布”品牌理念。论权威,新华社可以堪称第一。新华社官微作为新华社的子品牌,其公信力和权威性当然不可否认。每当新华社官微一出有着“权威发布”四个字的封面文章,毋庸置疑,浏览量“十万+”不在话下。一看到“权威发布”,总是不难想起新华社官微特有的“刚刚体”。③二者的融合,让新华社官微集“权威”和“时效”于一身。作为新闻的发布平台,新华社官微成功打响了“权威发布”这一品牌。
二、创新栏目设置。依照读者的阅读喜好,许多微信公众号都开设了早读类和夜读类栏目,但是其中能深入人心的屈指可数。新华社官微的早读和夜读栏目便是其中之一,新华社官微也因此虏获了一大批忠实读者。新华社官微的早读栏目,对新闻信息做了一个全面的整合。言简意赅的文字,让读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聚焦所有重要的信息。而在夜读这一固定板块中,新华社官微将其与“领读者计划”活动紧密联系。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生态阅读圈,也更好地给用户带来了新的感受。同时,新华社官微也将夜读这一栏目内容同步到网易云音乐,实现了融合传播。
三、创新“说话”之道。“这么正经的公众号有这么一个不正经的小编,水土不服,只服你。”这是新华社官微微信用户和新华社官微小编——“小新”的日常调侃。在大家的印象中,新华社一直以权威、简洁、严肃著称,但是在新华社官微的留言区,“小新”却十分接地气,因此也吸引了一大波用户点赞留言。2017年6月27日,新华社官微发布“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一文,三个编辑,九个字的标题加上三十余字的正文,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阅读量突破“十万+”。细心的用户在留言区间调侃:“九个字的标题,还用了三个编辑?”“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被废,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意见?”新华社官微小编这回复一出,立即圈粉无数。
其实,仔细读来,新华社官微小编的回复确实是一大亮点,不得不说,这也是新华社另一种独到的传播方式。虽然新华社官微正文内容一如既往的简洁、严肃,但是留言区却尽展了新华社官微独特的“说话之道”。有内容,还偶尔来点段子,如此迎合受用户众的心意,让新华社官微以一个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了用户心中。
四、创新用户体验。要想留住受众的心,就要抓住受众的“味”。新华社官微主页面上的“新时代”专题、“微悦读”小程序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定制化”的浏览平台。同时,新华社官微的主页面上,还设置有领取流量的活动,通过每日的抽奖活动,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微信公众号除了正文和评论,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往往容易被受忽视,那就是引导“点赞”的部分。然而,在新华社官微的文章中,这一部分也处理得十分恰当。一般的公众号往往把主体部分弄完就直接了事,孰不知,一个小小的地方却更能体现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用心程度。在新华社官微的每一篇文章中,结尾都会出现类似“觉得不错,请点赞”的字样。就是这寥寥几个字,却能让受众感受到一阵暖意。新华社带给用户的体验,就好比用户在淘宝买了一件称心的衣服,发现卖家还赠送了小礼品。这样的贴心服务,让新华社官微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
微信公众号发展至今,貌似已经走过了最繁荣的时期。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不足、用户数量增长乏力、新媒体运营人才的缺口等是现今所有微信公众号普遍面临的问题,即使是“佼佼者”如新华社官微也难以躲避这些难题。如何应对?如何给当前众多的微信公众号做好表率作用?新华社官微等微信公众号的“新趋势”是一种必然。
其一,坚持“内容为王”,生产原创内容。原创内容是一个微信公众号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一个优秀的微信公众号,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运营队伍。在提高新媒体运营门槛的同时,要不断加强运营人员的素质。
其二,布局新媒体流量矩阵。将分散的流量矩阵化、平台化,聚合所有平台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其三,利用新媒体做营销。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是传播声音的平台;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也是收益的平台,流量收益是微信公众号营销的重要目标之一。④广告投放是微信公众号收益的重要渠道,广告营销越来越成为微信公众号运营商重视的部分。营销做得好,不仅能吸引更多广告主投放广告,还能带动阅读量的增长。
其四,利用活动送福利,提升用户粘性。“关注送流量”“分享即可抽奖”等活动让用户粘着性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成为忠实的粉丝。
新华社官微一直以来作为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的翘楚,无论是在权威性还是严谨程度上,都为业界树立了榜样,新华社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也给业界提供了宝贵经验。尽管如此,这并不能完全改变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微信公众号要想与即将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抗衡,势必做出新的调整,应用新的手段和相关技术,始终焕发新的活力。否则,微信公众号也将被读者慢慢忽视,然后逐渐遗忘。(本文受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多元舆论场共存背景下湖北省舆论引导体系构建研究”,编号:CSQ18033)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①王 萌:《国内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知网,http://kns.cnki.net/。
②领库排行榜:《2017年7月中国微信影响力排行榜|KolRank》,搜狐网。
③《新华社微信公号刘洪谈“刚刚体”》,《中国记者》,2017(8)。
④“微互动”微信公众号:《2017年度企业新媒体运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时间2018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