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功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西广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回顾这四十年江西广电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广电工作者认清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积极的心态迈入新时代,去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江西广电 发展回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带来了江西广播电视蓬勃的发展。在全国改革开放东风的推动下,江西广播电视系统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掀起了强大的改革热潮。笔者认为,四十年来江西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0年。这一时期是改革的起步阶段。为了解决江西人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江西广电人加快办台步伐,增加节目播出时间和自办节目时间,大力建设各类转播台和微波站,努力改变办台难、节目少、覆盖差的状况,从量的扩充上努力满足江西人民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从1978年到1990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自办节目时间增加了一倍,地(市)广播电台由3座增加到6座,县级广播站启动了“站改台”步伐。这一时期江西电视台在增加第一套节目播出时间的同时,于1989年开办第二套节目。1978年全省没有一座地(市)电视台,到1990年全省已有10个地(市)电视台建成开播。县级电视台也从无到有,1990年全省已有5座县级电视台。这一时期全省建成8座高山骨干发射台,16座中短波骨干转播台。广播人口覆盖率从不足40%提高到62.3%,电视人口覆盖率从不足30%提高到82%,基本上解决了全省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到2010年,这是江西广播电视全面改革、加快发展的时期。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在全国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江西广电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加快了江西广电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从量的扩充转向质的提升,即不仅让江西人民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而且要听好广播,看好电视。这一时期,办台的指导思想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媒体功能从单一的宣传功能向新闻宣传、信息传播、社会服务、文化娱乐、产业经营等多种功能转变;媒体的结构从单一的综合台(综合频率、综合频道)向综合台与专业台、综合频率(频道)与专业频率(频道)相结合转变。这一时期节目大量增加,精品节目大量涌现。数字化、上卫星、光缆网等最新科技成果不断采用,产业经营硕果累累,公益服务不断完善。这一时期的改革成果,使这二十年成为建国以来广电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2010年以后,这是江西广播电视迎接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时期。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广电业已经进入相对饱和时期。一方面业内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另一方面业外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的广电业提出了新挑战。2010年以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和手机用户大国。以2010年国务院颁发《推进三网融合方案》和2013年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标志,我国广电业进入了“多媒体融合发展”时期。面对新挑战,江西广电人正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发展新业态,力争新发展。这一阶段的改革发展正在继续。
笔者亲身经历了从1991年到2010年这二十年江西广电改革发展的历程,认为这一时期江西广电的改革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媒体结构改革,实行频率(频道)专业化,增强媒体影响力。
这一时期江西广电业的改革发展首先表现为加快办台速度。从单一的综合台向综合台与专业台并驾发展;由原来主要由省级办台向三级办台发展;由原来一台一套节目向一台多套节目发展。
1993年4月15日,江西信息广播电台开播,这是全省第一座专业广播电台。当年11月7日,江西经济广播电台开播,这是全省第一座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主分配”的企业化管理的广电媒体。地(市)广播电台也加快建台步伐,全省十一个地(市)广播电台全部建成开播。这一时期县级广播站也加快“站改台”步伐,至2003年全省已有80個县实现了由县广播站改为广播电台。
1994年12月28日,江西教育电视台开播,这是全省第一座专业电视台。1994年7月25日,江西有线电视台开播,至此江西省有3座省级电视台。1991年10月1日,抚州电视台开播,至此全省十一个地(市)电视台全部开播。这一时期随着有线电视网的蓬勃兴起,各地积极筹办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实行网台合一,既办台,又建网。从1992年5月新余有线电视台开播到1996年5月抚州有线电视台开播,短短四年全省十一个地(市)有线电视台全部建成开播。这一时期县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也蓬勃发展。1991年以前只有婺源等5个县建立了县级电视台,到1998年全省已建成开播县级电视台45座、县级有线电视台64座。此后县级台实行广播电台、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三台合一”,至2010年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有71座。
进入21世纪,为了壮大广电媒体实力,迎接媒体市场新的竞争态势,全省各级实行“网台分离”(有线电视网与有线电视台分离)“两台合并”(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合并)的改革思路。2000年9月新余市有线电视网组建新余有线传输公司,新余有线电视台则与新余电视台合并。这是全省第一个实行网台分离、两台合并的设区市。2001年7月14日,江西有线电视台与江西电视台合并,至2003年全省各级均实行了两台合并,而景德镇市则于2001年12月8日将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电视台三台合并,成立景德镇广播电视台,成为第一个三台合一的设区市广播电视台。
随着“两台合并”和新的频率(频道)开播,为了减少节目雷同,更好满足受众的需求,全省广电系统适时推进“频率(频道)专业化”改革。2001年江西信息台、江西经济广播电台并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当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整合资源,进行频率专业化改革,至2005年7月形成了一台六个专业频率的格局。同时期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推出新闻综合频率、音乐之声频率和经济生活频率,形成一台三个专业频率的格局。其他各设区市电台也先后推出二至三个专业频率。至2010年省市两级广播电台共拥有专业频率31个,其中省台6个,设区市台25个。同期电视媒体的“频道专业化”改革更是发展迅猛。2001年江西有线电视台并入江西电视台后,省电视台整合节目资源,重新明确节目定位,到2009年12月18日风尚购物频道播出,形成了一台9频道格局。各设区市电视台也将原有节目资源重新整合,推出一批专业频道。到2010年省市两级共有专业频道37个,其中省级台10个,设区市27个。
频率(频道)专业化的改革不仅大大增加了节目内容,而且按照受众分众化的改革要求,让一大批针对特定受众的节目百花齐放。经济节目、生活服务节目、为农村服务节目、少儿老年节目、交通路况节目、文艺欣赏节目……五彩缤纷的新节目形态不仅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大大增强了广电媒体的影响力,成为四十年来广电改革的成功之举。
二、坚持新闻立台、精品强台,大力推进节目改革,增强节目吸引力。
为广大受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是广电改革的核心任务。这一时期江西各级广电媒体乘改革东风,在坚持新闻立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大胆创新,集中力量抓精品创作。一大批优秀节目、栏目和广播剧、电视剧、专题片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江西声屏世界。
新闻节目改革一马当先,各级广电媒体坚持新闻立台,充分发扬新闻主导功能。各台首先对《新闻联播》不断改革,强化新闻定位,增加信息量,改革播出风格,增强新闻吸引力,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窗口。1995年江西电视台开办的《社会传真》和1996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新闻广角》,开启了全省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2004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与省纠风办、省行风评议办联办的《行风热线》(2005年改为《政风行风热线》)让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与听众对话,交流信息,解疑释惑,2009年获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很快各设区市和县级台开办大量《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推动社会和谐产生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民生新闻节目。1994年江西电视台第二套推出的《晚间800》坚持法制与民生定位,形式活泼,是江西第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开播以来一直居同时段全省国内电视节目收视前列,曾5次获中国新闻奖。2002年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开播的《都市现场》,通过现场直播互动、话题互动、短信微博互动等形式,开创了江西民生新闻的新形态。这一时期各设区市的民生新闻栏目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民生栏目通过走进寻常巷陌,看民生万象,捕捉社会热点,讲述百姓故事获得广大受众喜爱。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信息交通频率2001年开办的《交通在线》,2004年开办的《交通双声道》通过交通热点、路况信息、旅途服务等主持人直播,很快成为移动受众不可或缺的广播节目。《交通在线》获中国广播电视优秀栏目奖。
在打造新闻精品节目同时,各台着力拓宽视野,努力打造了一批优秀专题类节目。江西电视台2005年开播《传奇故事》,以平和、通俗的语言讲述市井故事,深受欢迎,获中国新闻奖名栏目奖。这一时期一大批服务类栏目不断推出,要么从不同的生活侧面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及时的生活服务;要么以特有的人文视角,品读家乡历史人文风情,均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优势,大力开办文艺节目,是这一时期精品生产的又一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江西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大型红色歌曲选秀类节目《中国红歌会》,将红色歌曲、电视选秀完美结合,每年一届,选手遍及全国和海外,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红歌会》共举办5届,40多万人参加选秀,10亿人次观看,受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称赞,被选为“新中国60年来最有影响的60个栏目”之一,获第21届、22届广播电视星光奖。
优秀广播剧、电视剧生产是这一时期节目生产的一大亮点。这一时期各级广播电台克服困难生产了62部广播剧,其中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生产的《袁庭钰的故事》《正气歌》等6部广播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有南昌人民广播电台的《大法官梅汝璈》《回家》,新余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返鄱阳湖》、鹰潭人民广播电台的《青山之恋》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电视剧的生产更是风起云涌,这一时期江西共生产电视剧122部1326集,共获得12个“五个一工程”奖,13个“飞天奖”和4个“金鹰奖”“金星奖”。
电视专题片是这一时期电视节目改革的新领域。1994年江西电视台摄制12集风光系列片《庐山》在海内外播出广获好评。从1996年至2002年江西電视台、江西有线电视台利用江西大量红色史料,采用电视表现手法,生产了一批理论文献片。这些理论文献片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共获得4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他电视台也精心选择题材,制作了一批优秀电视专题片。
三、大胆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大力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传输覆盖水平。
这一时期,江西省广电系统干部职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打破常规,大胆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使设备的制式从模拟向数字化转变;传输手段从单一的微波传输向卫星、光缆、微波多种手段转变;覆盖手段从单一的无线覆盖向有线、无线、卫星混合覆盖转变,极大提高了节目制作和传输覆盖水平。
为改善节目制作和播出条件,各级广电部门努力筹集资金,建设集节目制作、播出、办公为一体的广电中心。1992年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省广电中心建成竣工。2008年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省广电节目传送中心竣工。十一个设区市和大多数县都新建了广电中心。以广电中心建成为契机,各台购买数字化的摄录设备、编辑设备和播出设备。一批现场直播的转播车和卫星传输设备投入使用,一批先进的录音室和演播室投入使用,从物质技术条件上极大改善了节目制作和播出条件。
1991年以前,全省广电节目信号仅依靠80年代建设的微波线路传输,容量小、信号不稳定。1993年省广电厅启动上卫星工程。1997年1月1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送上“亚洲2号”卫星,是全国第五个上卫星的省份。上卫星后省台节目覆盖状况大大改善。江西卫视的信号覆盖人口达20亿,有效落地覆盖人口2003年达2亿,到2010年增至7.25亿,极大增强了江西广电的影响力。
我省广电信号的无线覆盖主要依靠70年代建成的8座高山骨干发射台和16座中短波骨干发射台。这一时期各级广电部门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无线覆盖。一是对各台进行技术改造,将电子管发射机改为全固态发射机。二是增加发射机,由原来每台转播一至二套节目,增加到每台转播八至十二套节目。三是发展一大批小调频台和差转台。四是投入9800万元实施“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五是从1999年到2010年投入2.6亿元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解决了3124个行政村、11438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200多万农民的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江西省广播覆盖率从1990年的62.9%提高到2010年的96.78%,电视覆盖率从1990年的82%提高到2010年的97.96%。
建设有线电视网是这一时期增强传输覆盖的重要手段。1990年全省已建成553家有线电视站,终端用户23万户。1991年以后有线电视网加快发展,特别是在2000年省广电厅实施了“全省光缆联网”工程以后,到2001年底全省共建成省会至设区市一级光缆干线2778千米,设区市到县二级光缆干线4792千米,县至乡镇三级光缆干线4776千米,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全省一张网。光缆联网后,省、市、县三级台的各套节目通过光缆畅通无阻送到有线电视用户家中。到2010年,全省有线干线网络总长76087千米,有线电视用户440万户。
四、大力发展广电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广电影响力不断增强,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也不断显现,在广告经营、网络经营、节目经营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江西广电业的发展模式也从依靠财政拨款转变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首先是广告产业加快发展。1991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广告收入仅164万元,经过扩大广告经营,增加热线广告等措施,1996年广告收入达520万元,第一次超过财政拨款。以后随着节目套数增多,吸引力增强,并采取品牌经营、公司代理等形式,广告加快发展。到2010年该台广告收入达7600万元,占当年全台收入的90%以上。同时,地(市)广播电台广告经营也加快发展,由1991年的数万元到2010年超过百万元。其中南昌人民广播电台达935万元,九江人民广播电台达507万元。电视广告经营的发展势头更猛。1991年江西电视台广告收入仅840万元,1995年实行“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进账、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以后,当年广告收入达2500万元。1997年江西卫视上卫星后,江西电视台当年广告收入突破6000万元,以后采取购买收视调查数据、大力推动名牌栏目广告,与全国名牌产品联办广告,每年举办全国广告推介会等措施,广告收入一路飙升,到2010年广告收入达8.53亿元,仅《中国红歌会》冠名广告就超过1000万元。这一时期地(市)电视台广告也发展很快。1991年地(市)电视台广告最多的为105万元,最少的仅13万元。以后地(市)台广告经营迅速增加,到2010年设区市电视台大多收入超千万元,其中南昌电视台广告收入达6300万元。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产业经营是这一时期广电产业经营的新领域。2001年10月28日,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以资产为纽带,以股份制方式整合省、市、县三级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对全省网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成为全省广电经营的大型企业。到2010年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总资产达22.79亿元,经营收入7.11亿元,有线电视用户359.94万户。未整合进省网络公司的南昌市网络公司2010年也发展用户44万户,资产4.6亿元,当年经营收入1.04亿元。
1991年以前,全省广电媒体生产的节目主要在本台播出,少数质量较好的节目会与兄弟台交换播出。1996年以后全国广电节目市场不断发展,我省生产的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开始进入节目市场销售。2002年江西电视台将电视剧部改名为电视剧制作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2010年改名为江西电视剧制作公司)。2002年该中心制作的18集电视剧《我们的连队》进入市场销售,这是我省第一部进行市场营销的电视剧,到2010年该中心共生产11部电视剧实行市场经营,总盈利达1200万元。这一时期利用频道资源开展全频道经营模式也开始启动。2009年10月,江西电视台开办风尚购物频道,这是我省第一家实行全频道经营的企业。2010年风尚购物频道实现经营收入1亿元,上缴利税483万元,2010年全省登记注册的广电节目经营机构已发展到41家。
从2004年开始,省广电局开始统计全省广电系统的经营收入,当年经营总收入为10.8亿元,到2010年全省广电经营收入达25.6亿元,占当年全省广电系统总收入29.06亿元的88%,这标志着全省广电媒体实现了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广电产业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化支柱产业。
五、加强法规建设和行政管理,保障广电业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广电发展提速,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适时加强管理,在法律法规建设、宣传管理、传媒机构管理、科技管理、产业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保障了广电业的健康发展。
1994年4月,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江西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是全省第一部规范广播电视管理的地方法律。《条例》对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各媒体的设立、播出管理、工程和设备管理、传输覆盖管理、行政执法和奖惩办法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全省广电的改革和发展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发展。
从1993年开始,全省各级广电媒体均建立了三级宣传例会制度、三级审片(稿)制度,及时传达贯彻党和政府的要求,部署重大主题宣传,把握舆论动态,保证广电节目既坚持正确导向,又不断提高影响力。1995年开始省广电厅又在全省各台站开展“宣传质量好、宣传管理好、宣传纪律好”的创“三好”活动,以后又对有线电视管理、境外卫星电视管理、广告管理、社会节目制作管理、广电设备管理、无线电频率(频道)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2004年为规范播出机构管理,省广电局开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审核换证工作。经过严格考核,对符合要求播出机构重新换发许可证。当年全省有省级台3个,设区市级台19个,县级台80个,社会影视制作单位13家经审核换发了许可证。以后每年都进行审核复查,到2010年全省共有播出机构112个,其中省级台3个,设区市台20个,县级台89个,另有社会影视制作单位41家。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1995年10月,经过省编办批准省广电厅成立江西省广播电视稽查总队,这是全省第一支广电行政执法队伍。以后各设区市、县均陆续成立稽查支队和稽查大队。到2010年全省已有广电稽查1个总队,11个支队,86个大队,专职稽查人员870名。到2010年各級稽查队伍共出动执法人员9.7万人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3万余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广电业的依法管理。
为了推动全省广电业有序发展,省广电厅(局)加强了对全行业发展的规划。1999年颁发的《江西省广播电视治理方案》,2001年制定《江西省广播电视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6年制定《江西广播影视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8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纪要》,上述一系列文件不仅规划了全省广电业的发展要求,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广电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这一时期广电业的快速发展。
国运昌,广电兴。四十年来江西广播电视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万紫千红中的一朵盛开的鲜花。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经验,笔者认为有下列基本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
一是必须始终发扬改革精神。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是改革的丰硕成果,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的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改革不停步,才能在全国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彰显广电业的作用,推动广电业的新的更大的发展。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教导,坚持以受众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我们的追求目标。从节目设置到传输覆盖,从产业经营到公益服务,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广电业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三是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媒体核心目标。面对当前融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必须发扬广电的节目优势,靠精品战略取胜,以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俱佳的内容打造广电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新时代媒体竞争的胜利。
四是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依靠科技兴广电。要在节目制作、传输覆盖、终端入户、多媒体发展等各个领域大胆采用最新技术,特别要发展“互联网+广电+……”的新模式,打造广电发展新业态。
五是必须坚持大力延伸广电产业链。要适应媒体市场和广电新业态的形势,适时开拓广电新的产业领域。在继续发展广告、网络、节目经营的基础上,大胆向信息、通讯、出版、旅游、会展、物业等多个领域拓展。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广电产业的资源,继续改革广电经营体制,培育更多广电上市公司,努力打造以广电传媒为核心、集多种产业为一体的传媒“航空母舰”。(作者系原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局)长、党组书记)栏目责编:陈道生 邵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