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宏明
在常人的印象里,中国书画如陈年老酒,越陈越佳,形容书画的词如人书俱老、老笔纷披、老辣之美、渐入老境等不一而足,似乎唯老方精。因而在不知不觉中也就逐渐形成了佳书良画必定出自耄耋老人笔下,神品、妙品必然带上些许雪白胡须的思维惯性。我也未能免俗,随波逐流地如实认知。直到因缘巧合,偶然见到当时未及而立的万胜峰挥毫作画,以往的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那是几年前我受命为贵阳美术馆即将招聘的美术人才准备考题并担任监考,因在众多美术人才中遴选出类拔萃者,故题目的专业性与深度都非同一般,其中的一些应聘者不是答非所问、离题千里,便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有胜峰君能切中要害、条理清晰,对画史、画论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接下来的现场创作,无论笔墨技巧、传统功夫,还是章法构图、立意创新都遥遥领先,令所有考官满意,最终以优异成绩录取。
万胜峰1984年生于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8年本科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同年被保送该校读研究生。师从王振中、杜小牧、徐恒等教授。201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山水专业,获硕士学位。山水画最是强调道法自然,从真山真水中去观察、去感悟。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将自然山水提炼加工,使眼中山水、胸中山水移诸纸上,化为笔间山水。胜峰生活于大山深处,他长期沐浴在山的怀抱里,那里的一切对他而言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他少时嬉戏玩耍于其间,知道山的习性、水的流向,学习绘画后他又细心观察山峦间的四季变化、阴晴异同,尽量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石流泉融入画中,令胸中丘壑成为纸上云烟。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途径便是向古人学习技巧,如皴、擦、点、染等各种非常成熟的技法,唯有如此才能在画中有古人。临摹贵在形神皆备,笔墨与古画相吻合,只有深入骨髓才能得古人之意趣,否则便会与古画貌合神离、徒取皮毛。黄宾虹曾说:“评画者谓董源得山川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依愚理解当是学习古画应集众家之长,乃有成效,师古人是学习手段,贵在师古而能化古,古人技法为我所用为我服务才显高明。胜峰笔力的老辣得力于他的勤奋。主要表现为他对古代经典的山水画临摹。多年来,胜峰于宋人范宽,元人黄公望、倪瓒及明四家、清代四僧、四王等古人经典山水画中汲取精华,竟能通宵达旦地反复临习。我曾见其临摹的古画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真可谓笔笔精到,气韵生动,犹如起子久于地下。明人沈周的《庐山高》亦是其所临精品。如果说胜峰所临《富春山居图》注重的是笔墨构图的周详、细节局部的到位,那么《庐山高》则更加关注于再现格局的把握与气象的宏阔。
◎ 《浩江图》 万胜峰 136×68cm 宣纸
胜峰以勤攻古画为己任,对古人技巧肯花心思去琢磨,因其年轻,天资聪颖,善于思考,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对古人技巧加以分析研究,尝试古人的成败得失,故而其笔下才会古拙苍厚。同时胜峰亦深知师古人重要而师造化更重要。师古人仅得纸上山水,更需向大自然索取。宾翁云:“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胜峰深知对景写生以求画意内美之重要,故在自然界中剪裁取舍,领略山川气象、旦暮晨昏的变化。近来得以拜观胜峰外出写生墨稿数百幅,在为其勤奋所折服的同时更为其匠心所感佩。贵州是多山之省,这里的山水是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黔中山水各有不同,有的高大雄伟、深山大泽;有的小巧玲珑、丘林密布。山不同,水各异,画家在表现时手法上各有不同。他的这些写生作品并没有忠实地照搬所绘对象,而更多的是有目的性地撷取所需素材,或写出农舍炊烟,或画出田埂交错,或勾出大山大泽,或描出亭台大概、桥阁倒影。其中无论是朦胧写意,还是云烟烘托,都处处见功夫,笔笔贵提神。他在写生稿中贯穿始终的是个人情感,让人感受到画家在借笔墨造心境、抒情怀。而无论临习古画还是外出写生,都仅是学习的手段,为创作所进行的铺垫。而真正的寄情山水恣意创作才是画家之根本,胜峰的创作是其临古写生后的升华,是对自然深入后的感悟。
◎《普定写生》 220×45cm
胜峰作为王振中先生的弟子,可染先生的再传弟子,其画作中竟无“李派”山水的影子。他也许是领会了艺术大师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训示,效法古人又另辟蹊径。他在创作上没有时下的故弄玄虚以夸张变形糊涂乱画为能事,而是恪守古法,尊崇传统。其画作中有的较大作品气势恢宏,山峦起伏有波澜壮阔之势,其实笔墨似乎化在了山影水光之间,画家以水墨表现出山脉走势,在笔墨层层递进中使人体味到画面的纵深与宽阔,雄奇与奔放,正是“百叠烟霞开绝壑,一窗风雨听飞泉”。因现代建筑已非往昔,在各种装点画幅中,所需作品在尺寸上要求上更大,在处理手法、章法布局上则与古迥异。胜峰作为专业画家,平时少不了创作幅面较大作品。近来我在其故乡梵净山某宾馆中见到他为此地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深为其对此画的整体把握而震撼。据知此画因时间所限系急就之作,故而没有人云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慢条斯理与按部就班,恰恰如此,才成就了画面中的笔墨随意,气势恢宏与浑厚苍茫——虽放但不野。他创作的《西江月》以圆形为之,格局气势都令人叹服,整幅画面强调了西江苗寨木房的多而杂,但经过其妙手的勾勒则杂而不乱,画中大山的处理真可谓绝妙,突出了山在月光下的亮部而更加烘托出后景的深远,利用蓝色表现了整幅画的月色朦胧、神秘莫测。而他的小品画则能小中见大,咫尺千里,在有限的尺幅画面中呈现出无穷的韵律美与生活情趣。家园小景被他纳于笔下,在云雾深锁的山石林泉之中,掩映着数户人家,画面看去静如太古,若神仙境界,空灵无限,恰是“人家山色里,婉转映回溪。雨过蘋花外,风来荷叶西。”
◎《苗岭清韵》 190×190cm
总之胜峰山水所追求的是情趣与气韵,诗意禅境。近来他又逐渐融入了近人黄宾虹、李可染部分技法,使其画面更具新意。胜峰作画无论是皴、擦、点、染都注重于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以书入画的笔情墨趣,是以八法五墨彰显才情。因之其画作飘而不浮,流而不滑,整体看去颇具力量感、厚重感、抒情感。小品山水多是古人即兴抒怀、游戏笔墨,遣愁解闷之作,因而更富诗意,文气率性,往往会得意外佳作。胜峰秉承此系,闲暇时候,或逸笔草草或挥翰点染,比之大幅更得天趣。山水之外,他亦偶涉花鸟,走青藤、白阳、白石大写意一路,粗头乱服间可见其大胆肆意,枯藤老干内能窥其对笔墨的驾驭。看去花鸟的用笔用墨比之山水更为胆大,也更为丰富。我注意到胜峰作画多以水墨为主,看去清雅而高古,浓淡干湿,驾轻就熟,有极强的控制力,他画的《西江晨韵》《弘福寺》多以渴笔干墨表现,虽为枯笔但却干而不燥,浓而不火。而《黔山烟霭》《茂林图》则以润湿水墨出之,表现出烟雨迷蒙,层林尽染及雨洗山岚的淡墨淋漓,大有“千林风叶乱,山水渡溪来”的意境。总之胜峰笔下所表现的山水并没有照搬自然而更多的是经过其努力而具备诗意与个性的山水。
绘画之外,胜峰亦喜好书法,主攻行草书,曾临习晋人王羲之、王献之法帖。后又沉浸于何绍基行书。何氏系清代以来一代大师。其书风奇趣横生,以独特的“回腕勾悬”表现了书法的生辣之美,点划之间充盈着他人难以企及的才情与内蕴。胜峰以画家的眼光与技法纳于腕底而涉笔成趣,得其三味。他将绘画线条的灵动潇散有意无意地与书相契合,故而胜峰书法颇具画意,不雕琢而呈自然风姿,随意中蕴含着生机天趣。近来其书法作品受到艺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 《登高》 136×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