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袁泽友
◎钧天坊创始人,当代古琴大家,中国著名斫琴家 王鹏
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不止是一场令人振聋发聩的思想盛宴。当代古琴大家、钧天坊创始人、中国著名斫琴家王鹏先生,国乐大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先生,知名古典美衣收藏家、服装设计师碧泓女士等人也应邀来到论坛现场。他们不仅以悠扬的国乐表演与优雅的国服展示惊艳了所有的与会者,而且通过各自对于国乐与国服的深刻文化剖析,以一种全新的美学视角彰显了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与自信。同时,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卓尔不凡。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当代的转化?这应成为我们在搞音乐,或者是搞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等文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要实现格物致知,如果没有物,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想借助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这样的物,去了解其内在的精神核心、价值、智慧,从而实现格物致知。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对文化深入了解,了解文化内在的核心精神,实现一种文化修行。这种文化修行,对应的就是知行合一,这就是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一个方式。
◎国乐大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 方锦龙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比如说古琴艺术,天地精神、人文情怀,就足以阐述古琴。古琴上讲的天地精神,无外乎是木火土金水,对应了肝心脾肺肾,它也完全通达。在这样一种理论支持下,不要再谈论马克思主义如何化为中国文化,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文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人要参与艺术实践,不参与艺术实践,你永远不知道节奏在哪里,永远不知道美学在哪里,给你的空间时间,不光是你自己的,更是大家的。在这个时间空间里面,你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最美好的,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艺术,这就是传承。
在古琴当中,我们有三个最重要的、最鲜活的文化价值。
第一就是正音,什么是正音?首先是量材,有块好木头。然后是善斫,好的斫琴工艺。最后是你能把这个音乐弹出来,不仅要有最基础的音准、节奏,还要有音乐的逻辑思维、音乐形象,最重要是把哲学、美学以及空间通过手指弹出来,这才是正音。这样的正音加起来之后能够正心,影响我们的品格。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正心也。音正而形正,这就是礼乐教化的基本原理。这就是鲜活的、永恒不变的文化价值。
第二,它提升美学能力。我们现在的人不缺智商,也不缺情商,太缺少美商。美是生命的匹配,是一种格调,是你的精神内涵所在。我们倡导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文化艺术应该走在前面,灵魂才是美好艺术生活的核心。结果我们现在无论从服装、从空间、从所有的环境中根本没有感受到美好,那何谈艺术呢?现在,提升美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使命。
单说古琴,我们在弹琴当中确实能找到美学,但是它还要日益转化到生活,变成生活美学,借助生活美学而去格物致知,借助文化修行而去知行合一,这应当是当前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的使命。
第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判断力的提升。你有没有准确的判断力是从艺术中来的,这也是最敏感的。音乐的节奏要准确判断,超0.01秒就难听了,少0.01秒没有意境,这是需要极其精准的判断力。如果你具有艺术上的精准判断,就可以转移到对人、事物、社会精准的判断,明白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不浪费自己的生命,不浪费别人的时间,更不会给社会添乱。学习传统文化要注重的是当代的转化,就是要通过文化艺术实践,不要再去纸上谈兵!
都说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实不然,从古至今,中国音乐都已发展了近万年,早在8800年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创造了七个音节。
1984年,考古人员在河南贾湖出土了一批骨笛,经鉴定,骨笛均为丹顶鹤的尺骨所制。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乐曲或外国乐曲,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接下来再介绍“簧”。据说这是女娲创造的乐器。人们常说要自信不自大,可惜我一不小心,既自信又自大了——因为我们玩音乐的时候,西方可能还在树上呢,东方有了簧,西方才创造出今天的口琴、手风琴、广风琴,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创造力。
原始的簧是用竹子制成。后来古人开始用金属做簧,使之既有和声,又有旋律,还有节奏,它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古人的智慧,我们现在以为古人很土,国乐很土,其实我们古人很洋气。现在西方人玩的电子乐器,也是古人创造的。年轻人到歌舞厅玩的DJ,我们老祖宗早就创造了。
我人生感悟的七个“jing”——静、净、敬、镜、径、境、竞。
首先,是安静的静,只有静心才能生慧。第二个是干净的净。第三个是对老祖宗们要有敬仰之心。比如弹古琴,琴一响,我们应该对琴有敬畏之心。尤其是从事国学的,琴一响,任何声音都不要有,把耳朵竖起来,静静地听琴、静静地养心。第四个是经常照照镜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准则,照镜子的镜。第五个是曲径通幽,我们这个路径、方向很重要。第六个是境界的境,做任何事情都有境界,有了这六静。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才有竞争力的竞,这是我跟大家分享我的七个“jing”。
中国人穿衣服其实很讲究。明白了中国文化,你会发现衣服穿在身上就是文化。
◎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 廖彬宇
《易经》里面讲衣服,“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也讲:“黄裳元吉”,有的学者解读黄裳指的衣裳,还有“垂裳而治”。以前古人从衣不蔽体,到有了衣服,最终有了文化;有了衣服,才有了文明,我们也懂得羞耻和敬畏。
中国古人的服饰的演变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衣服”这个词语中,“衣”通一二三的“一”,让我们一心一意,一统天下。中国古人就讲一统天下,知行合一,内外统一,所以我们穿衣服上下要一样。
中国古人没有腰带,不像现在把衣和裤分开了,这是西方的文化,这叫分科而学,衣服也是分开穿。中国古人上下一贯,叫一以贯之。
例如我今天穿的这件唐装,像这个扣子要么是5个,要么是7个。5个是叫仁义礼智信,从下往上不断地系扣子,系到脖子上来,脑袋是圆的,代表走向圆满。脱衣服一个一个往下解,这叫解脱之道。西方的衣服如T恤,是把自己套住了。
中国人穿衣服,让你明了解脱之道。衣服不能在身上打洞,像这种扣子叫盘扣,盘在衣服上面,它身上没有漏洞,代表一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圆满的,是没有漏洞的,这是一个人的追求要走向圆满。
中国古人的衣服有蚕丝、粗布,也有绫罗绸缎。在清朝的嘉庆年间,欧美各国刮起了中国风,在西方国家,他们以能够收藏到中国的绫罗绸缎、中国的茶叶、中国的字画、中国的红木家具等等为荣。甚至于他们自己专门拿一栋房子来做展示,宣扬自己的中国收藏。
然而,我们今天来反过来“疯狂”追求西方的奢侈品,我们忘记了,在100多年前,甚至在200年前,西方人在追求我们中国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是真正的奢侈品。
◎知名古典美衣收藏家、服装设计师 碧泓
从20多年前,我一不小心踏入了收藏的领域,大概收藏了1000多件宫廷以及贵族的非常顶级的服装,现在国家给了一个比较高的称谓,叫收藏家。实际上我就是一个小小的票友,不值一提。
我自己常会用很多时间来研究,为什么中国人有了一点钱都会跑去买LV,买爱马仕,为什么没有人关注中国的传统服装?一提起中国传统服装,大家想到的就是汉服、唐装,实际上这些称谓都是不准确的。我不能够以个人的名义去定义,中国人应该穿哪一类服装才能真正代表中国,我只能说,当下的中国人,应该觉醒,应该穿自己的中国衣。
大家都知道,《易经》是群经之首,《易经》做出过点拨,圣人之意在华夏之象里。什么是华夏之象?在礼乐。同样,华夏之象也在衣冠,在文字,在宗庙法度,在天地人伦。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华夏文化。什么是“华夏”?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经给华夏有了明确的定义,“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虽然只有短短这几个字,但已经概括了华夏的来历。
古代帝王的衣服上有12个章轮,在“华”字之上已经代表了,如果要讲华夏,一定离不开衣服。现在全民上下,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讲恢复传统文化,恢复华夏文化。华夏的复兴,什么当首?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