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动互联时代下,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生了新的学习模式--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它能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相互补充,弥补二者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这是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碎片化;系统化;学习模式
从2015年作为中国“互联网+”元年以来,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再到2016年“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流行语。“互联网+”以跨界、创新、重塑、开放、共享的态势,已经融入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近年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也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势在必行。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教育工作委员会与知萌咨询机构联合研究完成的《2017-2018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互联网教育规模达三千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于达1.2亿,增长率22.4%。随着PC端用户数量趋近饱和,移动互联正在蓬勃兴起。对移动互联背景下学习模式的探索是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碎片化学习的概述
移动互联学习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碎片化学习,它是与系统化学习相对于的一个概念,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定义。传统课堂教育,是学生在课堂中、老师的引导下,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化的学习过程。而碎片化学习,是学生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利用网络与移动设备,获取碎片化信息并加以加工转化,收货有价值知识的过程。碎片化学习中传播的知识往往具有信息量小、容易理解、更新快、时效性强、呈主题化的特征,因为这种类型的知识能在快节奏的今天获得用户的青睐
二、移动互联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的优劣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的优点
1.灵活化。移动互联下的学习,需要智能设备接入网络,选择教育类APP或网站进行学习。随着4G网络、无线WIFI的普及与降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质量的升级,移动互联的学习,带给用户的最大体验是学习的灵活性,学习将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用户选择碎片化的时间,选择需要学习内容,完成碎片化学习,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当今社会生活结构快,知识更新快,要掌握最近的知识,就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碎片化学习整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迎合并且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多样化。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又能因材施教,提升个人的综合知识水平。碎片化知识点往往内容比较浅显、逻辑性不高,没有过多专业背景的人也能看懂。它回避了系统化教学中线性的结构,只是围绕某主体展开,简化了学习的难度。这样就让一部分有其他爱好的同学,能自学其他学科的内容。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个人自发的碎片化学习,学生吸收有兴趣的信息,对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3.前沿化。碎片化学习跟传统课堂学习相比,传递的信息更新、更快,代表了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比较陈旧,教材一成不变,内容枯燥无味。通过碎片化学习,学生對学科领域当下的研究进展有了最新的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紧跟时代步伐,从历史与现在的眼光来看待知识,对知识演进与丰富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移动互联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的缺点
1.非系统性
移动互联学习模式在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同时造成了知识学习的非系统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个别知识点的学习,难以连贯、完整、系统的对学科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网络中的知识具有内容短、传播快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材书中中章节的线性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弱化了章节的关联性,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整体梳理。
2.知识质量参差不齐
网络教学资源数量庞大,来源渠道众多,但是质量难以保证。这些知识往往汇集成短小、精炼的文字、图片、视频、微课等形式呈现出来,却难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忽视了学习基础的培养。教学资源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学生难以区分优质和劣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时间、精力、自信心、学习效果等都有不利的影响。
3.缺少学习监督
目前的教学类APP有些没有设置学习监督功能,学生可以任意选取教学章节、内容进行收看,对于学生是否完整地学习该课程没有考核与监督。也有部分APP设置了防拖拽、防跳跃、闯关的课程模式,但也存在手机播放某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的现象出现。缺少监督,是移动互联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区别。在缺乏监督和督促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4.学习效果低下
学生在网络中搜集到零散的知识,在自学或者缺乏监督的情况下,难以将零散知识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内容网络,学习效果低于传统课堂教学。在面对碎片化知识时,学生会被误导学习内容以数量取胜、沉迷形式、忽略基础、缺乏思考,观看大量教学微课或视频内容,减少了动笔练习的机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网络学习中,充斥了这种诱惑,如果学生被无关内容吸引,如打游戏、网络社交、网购等,这些都会偏离最初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毅力不坚强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不但没有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反而浪费时间、虚度年华。
三、移动互联背景下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并用
在移动互联发达的今天,传统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教育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传统课堂模式,更凸显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在有教师、学校的监督与考核下,学生对课程有完成的理解与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向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前进。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更灵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为学生提供了最新、前沿的研究内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收看相关知识,丰富课外学习。那么系统化和碎片化两种模式的并用,二者在学习成本、效果、环境、方法、形式、效果上将起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主流教育思想,认可系统化教学与碎片化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线上内容仅停留在布置作业、课程签到、信息发布、资料下载等方面,并没有对移动互联教学中本质的部分加以体现,还存在对课程内容、教学对象、课后反馈、信息交流缺乏足够的认识。
系统化与碎片化学习的结合,根据学科性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理工类课程,需要大量的逻辑推导、演算、证明,每个知识点环环相扣,思维缜密。说明这类课程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完成学习,那么零散的知识,难以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所以,对于理工科课程,可采用以系统化教学为主,碎片化教学为辅的方式。碎片化教学针对小测试、完成作业、信息反馈、评价打分等方面。重点发挥教师课上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思维习惯和专业操作,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而文科专业,可以增加碎片化学习的比重,这类学科结构相对松散、评价手段多元,具有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在学生具有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课前利用碎片知识预习,与课上知识整合、加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构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完成课程内容的内化过程。
(二)构建知识框架
在利用碎片化学习之前,学生应对具体课程有整体的知识框架的把握。就好像盖楼房,先盖框架,再建内部具体设施。所以,要更好的搜集、吸收互联网中的知识,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和把握课程的全貌,这样才不会在零散的知识中迷失方向。在构建好框架后,学生可以针对具体章节或内容,开展网络教学知识的学习,对无关的内容进行剔除,也防止学习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当全部内容学习以后,在回顾课程框架,进行总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碎片化的内容或教学平台,具有信息丰富,但不深入;娱乐化功能突出,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在碎片化学习前,对课程整体的框架构建,以及课后的知识回顾,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碎片化的知识,更适合解决有个具体问题或者知识点的补充与复习。在遇到具体知识点时,碎片化学习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来说的必要的。所以带着具体问题,找到相关的碎片化知识,进行知识的补充,快速地解决问题。比如PS软件应用、沟通技巧,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及时性的学习。
(三)适合碎片化教学的内容
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碎片化教学,一些信息量大、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内容,往往需要沉浸式阅读,深入思考,这类知识比较枯燥,难以通过碎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获得用户的青睐。为了迎合用户的喜好,碎片化知识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浅显易懂、围绕某主题展開,那么这样的内容就难以挖掘背后深层次机理和忽视学生的思考。
适合的内容也需要利用网络信息的方式进行重构。如通过微课、慕课、资源共享课、讲座、电子版图书、期刊、报纸等形式,对应知识属性,选择适当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达。
四、结论
移动互联时代的出现,为教育提供新的可能性。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教育类公司提供了利用移动互联实施碎片化教学的契机与挑战。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碎片化与系统化教学的混合运用模式,以及碎片化学习模式的构建。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手段,与传统课堂的系统化教学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在围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素质的中心下,碎片化学习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一定会发挥提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延军,马志庆,范磊.移动互联+中医药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2018,37(02):12-15.
[2]孙玲,于广华,王庭之,秦红兵.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探索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01):57-62.
[3]尹晓琦,杨玉东,皇甫立群.基于移动互联环境的自主协同学习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2):66-67.
[4]蒋倩.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5):47-49.
[5]张丽娜,王真富.移动互联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6):12-14.
[6]魏珺.基于移动互联的英语语音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6):54-58.
作者简介:
蔡璐,女,辽宁沈阳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7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学生学习模式研究(GZYYB201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