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胜朋
[提要] 网信领域最具军民通用性、创新活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是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全面提升的倍增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这一论断,为我们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网信军民融合;民参军;军转民;安徽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8月20日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网信军民两用技术取得新突破,融合项目不断涌现,融合氛围日益浓厚,已经在网信军民融合发展上先行一步,初步形成了技术、项目和氛围三大优势,为后续开展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网信军民两用技术取得新突破。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三重一创”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推进,安徽省大力开展关键性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和制造,一批网信军民两用的高精尖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是以中科大、中科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大力开展全球先进关键技术研发。如以郭光灿等院士领衔的量子通信研究团队,研发了世界领先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建成了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中科大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洲际量子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聚焦脉冲功率激光技术研发,研发出先进光电、脉冲激光等全国领先的军民两用技术;二是以中电科38所、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网信企业,全力开展应用型关键技术研发。如中电科38所研发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以及公共安全技术;科大讯飞公司紧盯语音处理领域,研发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语音处理技术。此外,安徽省网信领域科研院所和企业还研发出3D影像数字建模技术、偏振光成像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一大批军民两用的高精尖技术。
(二)网信军民融合项目不断涌现。近年来,安徽省各类网信领域企事业单位发挥技术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军民融合项目。一是科研院所军民融合日渐增多。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多次参与中央军委、北京卫戍区等保密通信系统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与省国防科工办共同成立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此外,安光所、安徽理工大学等其他科研院所也在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二是网信企业军民融合速度加快。中电科38所研发生产的先进雷达已被部队大批列装,并被“辽宁号”采用。中航华东光电公司研发的高端光电器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歼20等军事装备。此外,这次调研的安徽天兵电子科技公司、中科迪高微波系统公司等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工程项目建设。
(三)网信军民融合氛围日益浓厚。安徽省地方、军工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型企业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探索军民共性技术开发利用,涌现出一批军民融合型领军企业,形成了浓厚的网信军民融合氛围。一是“民参军”。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等众多地方科研院所,积极与驻皖军事科研院所、部队开展项目合作、技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等。此次调研中,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芜湖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众多创新型企业利用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防、军事装备研发,已形成浓厚的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氛围;二是“军转民”。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炮兵防空兵学院等军工科研院所,大力推进激光、电气自动化等先进军事技术民用化,通过技术转让和服务等方式加速关键技术商业化运用,成功帮助美亚光电、泰禾光电等企业上市。
当前,安徽省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全面展开、加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沟通交流不畅、政策制度滞后、設施资源浪费、技术体系分割、产业体系散乱等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融合发展效益提升。
(一)沟通交流不畅。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军事单位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沟通机制低效、沟通渠道匮乏、业务需求对接不畅等问题。一是沟通机制低效。地方政府与军事单位之间沟通效率低,现行公文系统对接所需时间过长,难以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如军事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缺乏沟通,对安徽省科技创新、三重一创等政策缺乏了解,难以借助地方扶持政策,进行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转化;二是沟通渠道匮乏。地方企事业单位与军事单位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双方对技术、服务和产品缺乏了解,导致业务需求对接不畅。
(二)政策制度滞后。安徽省军民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现有政策过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一是现有政策过时。以往出台的军民法规制度各成体系,存在着许多不利于网信军民融合条款。如调研过程中,军事采购中除了要求传统的军工三证,还有各类准入目录和资质。地方企业即使拥有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也难以实现“民参军”;二是制度不完善。当前,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出台网信军民融合的管理机制、协调机制、沟通机制、扶持政策等制度。如网信军民融合领域的企业认定、资金管理、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行业标准、资质管理等相关政策制度都存在缺失,网信军民融合各项工作难以落地。
(三)设施资源浪费。受以往军地、军民条块管理的影响,军地、军民基础设施、网信资源和关键技术大都分头推进,存在网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军地资源浪费等现象。一是网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地面通信光缆、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基础设施,军地、军民都建有各自的运行系统和技术服务,两条线运行,运营成本高昂。如空九旅亟须对互联网上的军事信息进行监控,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利用当地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只能建立自己的监控系统;二是军地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闲置浪费。军地、军民相关单位大都拥有较多专业设备、测试仪器、系统软件、技术数据等资源,但由于管理体制、沟通交流等原因,这些闲置资源却难以实现共享。如炮兵防空兵学院拥有许多大型检测设备和技术成果,且使用时间较短,而地方“民参军”企事业单位难以利用。
(四)技术体系分割。长期以来,军品、民品独自研发和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技术体系,但也导致了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技术体系分割、不兼容的问题。一是技术标准存在壁垒。由于军品、民品对技术和产品的要求不同,且军民之间技术方面沟通交流、参与互动较少,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形成了各自的技术标准,也导致了技术标准之间存在壁垒。如调研过程中,军事单位就担心“民参军”企业的技术产品不兼容、软硬件不配套等问题;二是技术协同创新缺乏。军地之间、军地各部门之间各自开展技术研发,力量分散且缺少交流与协作,导致关键基础技术研发缺乏协同,军民技术转化不够顺畅。
(五)产业体系散乱。由于以往缺乏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指引,安徽省“民参军”企业比例低、区域和行业分散,缺乏龙头和平台引领带动,军民融合产业呈现散乱现象。一是区域、行业分散。参与军民融合的企业事业单位分散在合肥、芜湖各个产业园区,涉及的行业既有量子通信、卫星、网络信息等高精尖技术产品、又有后勤保障、普通设备等低端产品;二是缺乏龙头和平台引领带动。安徽省军民融合产业中,既有规模较大的有38所、43所、科大讯飞等拥有高精尖技术的单位,又有华东光电、合肥高维数据、安徽天兵电子司、中科迪高微波等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但企业之间合作交流较少,缺乏龙头和平台引领带动,难以形成集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4·19”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优化配置,加快军民一体网信产业集聚发展。
(一)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机制体制。一是创新网信军地沟通协调、需求对接机制,明确军地协调、需求对接的相关流程和管理办法,健全军地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重大行动协同等工作制度和网信人才信息、技术信息、成果展示、产品展示等多方面的军地对接机制;二是加快组织编制省、市、县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覆盖网络空间联防联保、信息基础设施合建共用、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网信技术协同创新、网信产业一体发展、网信人才共育共用等规划计划体系;三是加速制定网信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办法、考核评价办法、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运行机制;四是完善軍队网信技术产品竞争性采购和军民技术转化配套法规,加快推动“民参军”、“军转民”便利化。
(二)推进网信设施和资源合建共享共用。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等契机,统筹协调军地光纤骨干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网信涉密技术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对涉密技术进行脱密处理,破解“军转民”、“民参军”过程中科技信息共享、技术成果转化难题,推动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探索测绘气象、灾害预警、医疗防疫、交通监控、电磁频谱管控、网络安全等军事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相关管理规范,建立军民共用信息资源共享目录。
(三)推动技术体系合理融合。一是积极开展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的整合修订、先进技术标准军民相互转化,推动建立军民标准转化衔接和通用化的长效机制;二是鼓励军事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三是积极推动在国防和军队网信建设中,军标体系逐步向核心军事技术与产品集中,军民通用技术和产品积极采用民标;四是支持涉军科研院所与地方高等院校建立双向流动“人才池”,通过项目合作、互聘兼职、双向挂职等方式,推动军民人才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五是聚焦量子通信、北斗导航、芯片、人工智能、核心关键元器件等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充分调动军地各方面技术资源和力量,加快构建完善网信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
(四)培育发展网信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一是依托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规划设立合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重点加强量子通信、北斗导航、芯片等产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和产业配套,培育发展军民一体的自主可控网信产业集群;二是探索军民两用网信技术、网信关键基础技术、关键产品生产许可申报项目审批、金融融资、专利管理、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扶持方法和途径;三是大力扶持中电科38所、安徽军工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众多中小创新型网信企业”参与网信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四是支持中科大、中科院、合工大等地方科研院所和驻皖军事科研院所,在示范区内积极推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五是依托省委军民融合委员会,组建网信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或协会,定期地组织安徽省网信企业参与军方、公安部等组织的军事、公共安全装备、技术展览会,拜访军事采购部门,加强军地沟通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省委政研室、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调研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四川探索[N].四川日报,2017.10.11.
[2]周鸿祎,张春雨.积极推动军民融合网络安全深度发展[J].国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