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万有引力模型的价值网络共生关系研究

2018-10-24 03:22孟华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万有引力模块化

孟华等

[提要] 随着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作为企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的价值网络也备受关注。本文从物理学的万有引力视角出发,在分析价值网络成员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基础上,提出共生引力概念,并建立共生引力的计量模型。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共生引力的因素有三类:企业自身因素、企业间因素和网络环境因素,它们分别表现为引力模型中的三种参数:贡献能力、距离指标和引力常量。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参数的主要决定因素作进一步的讨论,得到共生引力和各个因素之间的数理关系,揭示了价值网络中企业共生关系的形成动因和内在机理。

关键词:价值网络;万有引力;模块化;共生引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10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以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形式的新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和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必须在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生产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产业结构。在此背景下,以智能化、系统化、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生态系统形成并深入发展,作为企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的价值网络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价值网络改变了传统价值链单一的纵向结构,通过将价值链进行解构、优化和重组,进行价值链的水平连接,实现价值结构的网络化。网络化的价值组织形态实现了价值的纵向、横向的同步创造与传递,大幅提高了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效率。企业采取“归核化”战略,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基础上的业务活动,实现组织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功能模块化和价值模块化,这是价值网络形成的基础。众多模块化企业在共同的界面规则和制度安排下,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核心能力要素的低成本互补性组合,作为价值网络中的一个网络节点参与价值分工,并通过价值网络的资源整合作用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价值网络的产生深刻变革了分工结构,分工向着微观层面发展,即分工持续细化。企业很难单独满足市场的碎片化需求,只有融入价值网络参与网络分工,才能实现价值创造。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核心能力要素,网络成员在价值增值的某一环节或某个阶段上进行价值创造,价值网络对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价值进行整合,实现客户的价值需求。价值网络集中了模块化企业的优势资源,是核心能力要素的集合体,能够产生强大的价值溢出和协同效应。

价值网络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对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精细化的网络分工要求成员企业之间建立高度信赖的合作共生关系,原因在于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要素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驱动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等在网络节点之间紧密交互,价值活动进行系统化和生态化运转,网络成员之间形成深度合作、集体创新、共同创造、价值共享、风险共担等机制。价值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格局,由原来的企业间竞争转变为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成员企业的关系已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共生。成员企业以网络节点的形式参与顾客价值创造,建立了高度依赖性的同时也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实现柔性化、精益化的生产方式。实质上,价值网络是以合作共生关系为基础的价值生态系统,是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价值模块联合体,通过资源聚集、模块整合和价值集成,能产生比传统意义上的合作机制更强的共生效应。

灵活的生产方式、稳定的企业关系、高效的治理机制形成了有利的网络环境,使价值网络产生了诸多内生优势,由此带来了持久强劲的网络共生效应。强大的网络共生效应是价值网络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共生效应增强能促进价值网络的稳定性。同时,价值网络稳定性的强化也必然会提高共生效应,实现了共生效应提高——稳定性增强——共生效应提高的良性循环。因此,对价值网络中成员企业间共生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剖析价值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而且可以直观地揭示共生效应产生的原因。本文从物理学中万有引力的视角出发,分析价值网络中成员企业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共生引力的概念,并建立共生关系的引力模型,通过对模型以及各个参数的分析,刻画了共生效应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理关系,以期研究价值网络共生关系的稳定性。

二、价值网络共生关系的引力模型

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从微观粒子到天体星球所有物體之间都存在引力,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反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引力公式为:F=G 。其中,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空间中的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物质质量越大,彼此之间的引力越大;距离越小,引力越大。事实上,价值网络中网络成员之间也存在类似于万有引力定律所描述的规律。企业以模块化为基础,对自身的能力资源和业务活动进行拆分、组合,将自身塑造成为以核心能力要素为基础的高度专业化价值模块,通过与其他具有互补的核心能力要素的模块企业进行能力要素的强强联合,在共同的界面规则和治理框架下,进行价值传递和创造活动。在模块化背景下,单个企业要想实现价值创造必须融入价值网络参与网络分工,同时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资源、信息、知识、技术的互补和共享,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互补合作,形成高度信任与依赖的共生关系。

网络成员这种基于资源互补合作、价值成果共享的共生模式,表现为相互吸引的企业间关系,这与空间中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规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于是,用引力来描述价值网络中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合理的,可以将这种存在于价值网络中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定义为共生引力。共生引力的大小反映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大小,即彼此间的依赖程度。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适当的改造,构建共生引力模型:

Fij=K (1)

其中,Fij表示成员企业i和j之间的共生引力;mi表示企业i的贡献能力,体现了企业i在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上的能力,其大小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要素所决定;d表示两个企业间的距离,包含着各种影响两个企业之间互动关系的因素;?姿反映了距离的影响力;K为共生引力常量,其大小由两个企业所处价值网络的网络环境因素决定,这与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引力常量不同,万有引力常量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无关。该模型反映了任意两个成员企业间的共生引力与企业的贡献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共生引力常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企业间距离呈现负相关关系。

三、引力模型参数的分析

通过对价值网络共生引力模型的构建,以及对模型整体结构的分析,共生引力模型反映了價值网络中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作用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企业自身因素、企业间因素和网络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模型中分别表现为企业贡献能力、距离和引力常量三个参数。为了深入揭示价值网络共生关系的本质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机制,需要对共生引力模型的三类参数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贡献能力——企业自身因素的决定。在模块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单个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已经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价值网络成员企业借助价值网络及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内外部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核心能力以实现价值增值与创造。成员企业是通过整合自身拥有的独特且难以仿制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实现模块化,一方面企业吸收其他企业的资源加强自身核心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将非核心资源和业务移除以提高“归核化”程度。企业加强自身的非核心资源和能力在价值网络中的互动,在价值网络资源整合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专注于提高自身核心优势,以自身核心能力参与网络分工。企业以网络节点形式参与价值创造与传递,节点企业所能创造的价值大小体现了该企业的贡献能力。企业的贡献能力由企业的自身因素决定,主要包括企业“归核化”水平、资源异质性程度、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学习能力、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资源位势等。

于是,企业的贡献能力可以表示为这些因素的函数:

m=f(R,G,A) (2)

其中,R表示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资源位势,包括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异质性程度、企业对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企业所拥有资源的数量及质量等;G表示企业的“归核化”水平,其大小可以由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个数与全部能力个数的比值表示;A表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学习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力因素。

企业的贡献能力与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资源位势呈正相关关系,如果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资源位势越高,企业在资源获取和整合、核心能力提升等方面就具有越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大,从而企业的贡献能力越强,于是有 >0。同理,也可以得到 >0和 >0。在模型(1)中,共生引力与企业贡献能力是正相关关系,即 >0,所以 · = >0。同样,有 >0和 >0。由此可见,企业间的共生引力受到企业资源位势、企业“归核化”水平和企业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资源位势、“归核化”水平和企业自身能力等因素越强,企业对价值网络和其他节点的贡献能力越强,共生引力就越大。

(二)距离指标——企业间互动因素的决定。作为一个以众多互补性核心能力模块动态组合为基础的价值共赢系统,价值网络通过对价值生产环节的深度分工,加强企业间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联系,提高资源的有效组合和充分利用。价值网络对资源整合的作用使资源的利用程度超过了企业单独生产时资源利用的极限,系统创造的整体价值远远大于各企业单独创造的价值总和。各节点企业在能力、资源、知识等方面相互协调合作,通过系统的匹配与整合实现联合创造价值,扩大了价值创造的边界,创造出了更多的生产者剩余。网络成员之间在价值驱动下建立了高度的信任机制,降低了由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导致的交易成本,节点之间密切的交互也有效避免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各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的高度互补性,使得价值网络不是通过产权或契约建立的,而是在价值增值的引导下企业自发形成的强强联合。于是,价值网络中成员企业间表现出较高的互动水平,体现了企业间有着较小的企业间距离。所以,企业间的距离是企业间互动因素的函数:

d=f(T,I,C,Y) (3)

其中,T表示企业间的信任程度;I表示企业间实物、知识、信息、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效率;C表示企业间的交易成本;Y表示企业之间核心能力要素的互补性,体现了企业间的依赖程度。

价值网络中,通过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和共同创造,网络成员之间建立了高度信赖的合作共生关系,提高了企业间的信任程度和资源流动效率,提升了核心能力要素的互补性,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这些因素的不断改善,有效拉近了成员企业间的距离。于是, <0, <0, >0和 <0,由于共生引力与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即 <0,所以可以得到 >0, >0, <0和 >0。因此,各种主体和资源在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和交流,提高了企业间的互动水平,从而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共生引力。

(三)引力常量——网络环境因素的决定。价值网络是由模块化企业所形成的生产性的价值共生系统,是以核心能力和资源为基础的业务组合和要素组合。价值网络的形成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网络环境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相比市场环境,网络环境为企业创造了更强的外部性,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益和资源的利用水平,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由环境和资源导致的阻滞作用。网络环境兼具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比较优势,是一个高效、稳定、有序的价值网络内部市场环境,它是成员企业直接的外部环境。网络环境主要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网络的制度安排,包括标准的界面联系规则、高效的价值集成机制和严格的网络监督制度;二是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价值网络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防御与化解能力、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扩张能力。

网络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共生关系,各节点企业处于对等的地位,以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为导向,通过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渗透,形成了灵活、稳定的网络组织结构。全体成员共同设计和制定网络的规则制度,并依据网络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规则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不断优化网络的制度安排。与此同时,价值网络独特的价值创造机制使得价值网络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形成了强有力的风险防御能力。成员企业灵活的生产模式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也提高了价值网络化解风险的能力。价值网络通过深度分工、协调合作、资源整合、集体创新、共同创造、价值共享、风险共担等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市场扩张能力。

模型(1)中的共生引力常量由网络环境因素决定,于是共生引力常量的函数为:

K=f(S,P) (4)

其中,S表示价值网络的制度安排,由网络规则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P表示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价值网络制度的优化、网络竞争优势的提升,能够有效改善网络环境,即 >0和 >0。根据模型(1)中的 >0,于是有 >0和 >0,表明了网络环境因素的改善能够提高成员企业间的共生引力。

四、结语

通过共生引力模型的构建,本文对价值网络中成员企业间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分析认为模块化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因素、企业间的关系因素、网络环境因素是影响共生关系的三种主要因素,这三种因素决定了引力模型中的三类参数:贡献能力、距离、引力常量。通过数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以企业“归核化”水平、企业资源位势、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等为主要构成的企业自身因素,与企业间共生引力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自身的资源要素能力越强,企业对价值创造和传递的贡献越大,使得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强化,共生引力越大;(2)成员企业间信任程度的提升、各种资源和主体流动效率的提高、企业间交易成本的降低、核心能力要素互补性的加强,能够有效减小企业间的距离,从而增强了企业间的共生引力;(3)网络环境的质量由网络制度规则的完善水平和网络竞争优势的高低决定,制度安排越完善、网络竞争优势越强,网络环境的质量越高,使得共生引力越大,体现了共生引力与网络制度水平和网络竞争优势呈正相关关系。各类因素引起的共生引力的提高,加强了网络成员之间的协作,不仅增强了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共生效应。

本文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对于距离影响力参数所包含的意义未作进一步讨论;另外,模型中三种参数的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值得做深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田跃新.企业生态系统研究:基于组织结构视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

[2]汪婷婷,康蓉.新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及锁定效应研究[J].管理学刊,2016.29(3).

[3]张春生,严广乐.基于价值流优化的项目组合网络引力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46(3).

[4]周琴.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

[5]劉明宇,芮明杰.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2(5).

[6]许其彬,王耀德.商业生态系统与价值生态系统的比较与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8(4).

[7]马光秋.专业化分工、企业网络与模块化生产[J].贵州社会科学,2014(12).

猜你喜欢
万有引力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浅谈引力波在高中物理中的实验演示
斯泰思在物理世界中的科学反实在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