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莹
钦州学院人文学院
陈琳是常驻老挝的一位中国作家、画家,他的作品多以老挝社会特别是底层人民为背景,通过揭示他们表层与深层的苦难来引起世界对老挝现状的深刻思考,因而深受老挝人民热爱。品读陈琳散文《带血的钞票》,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在这里美丽与丑陋共存,生命与死亡相依。在作品中我们虽然没有看见血与火的直接描写,却能深切地感受到战争将老挝人民逼到了地狱的边缘,我们仿佛能够看见他们在死亡线上的挣扎、听到灵魂痛苦的哭泣。
《带血的钞票》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了作者在一个酷热的夏日应邀去参加欧盟UXO帮助寮国(老挝)清除越战期间未爆炸弹组织的一次活动,为他们创作一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油画。走在查尔平原和“胡志明小道”上,面对老挝边境人民的贫困、艰难的生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战后几十年,老挝边境的人民生活依然贫困苦难,由于战争时期美军留下的大量未爆炸物,老挝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能开发,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正在面临未爆炸物对生命的威胁。更为可悲的是,贫困的人们只能依靠寻找未爆炸物当废铁出卖换钱,死亡的阴影随时威胁着他们。作者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娓娓道来却令人颤栗。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地狱就是无法忍受的生活、不能承受之痛苦,于是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不幸的,总想挣脱一切的桎梏达到理想的境地。散文一开始,作者描述五月的老挝万象“酷热无比。热浪涌来,一潮高过一潮”①,随之而来的还有牙疼难忍、手掌被烫伤、市中心的大火和脚背的疔疮、停电停水,使“我”感受到地狱般的折磨,“我”以为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就在这样的一个五月,“我”应邀去参加一个活动,要去创作一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油画。去的地方是越战时被美军地毯式轰炸的查尔平原和“胡志明小道”。查尔平原是美丽的地方,这里树木丛生,景色如画,花开似锦。不幸的是,越战时期,美国政府对老挝不宣而战,为了切断北越对南越的支援,美军对老挝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为了可以透过光秃秃的山林看清地面目标,阻止“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美军还用飞机向森林喷洒脱叶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然而战后三十多年了,老越边境人们仍然无法摆脱死亡的威胁,“现在老挝整个国土的三分之一以上,如今都还不能利用开发。遍布炸弹,就连野兽都不会往这些山上跑。”①虽然老挝人们努力想要清除这些可怕的炸弹,但“以目前的进度来看要彻底清除未爆炸弹,还需要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①美国政府毁掉了老挝人民平静安宁的生活,使他们陷入地狱之门,“寮国人民今天遭受的困难都是美国人的错,他们对此仍然心怀愤怒”。①
走在这片原本美丽的土地上,“我”却感受不到她的魅力。当穿越一个隐藏在丛林中的美丽村子时,想到处走走看看都是危险的,因为脚下可能会有炸弹;在清澈诱人的河边野餐却不能喝一口河水,因为河里也许还存留着美军化学武器橙剂的污染;走在路边淌进清凉的河水里,却被警告河里还有许多的炸弹,吓出了一身冷汗。总之,走在查尔平原和“胡志明小道”上,好像在地狱的边缘走钢丝,一脚踏空就坠入地狱的深渊。战争把美好的家园变成了恐怖的地狱,人们的生活如履薄冰,却仍然逃脱不了命运的悲剧,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可怕的威胁:几个孩子围坐在一个火堆旁取暖,却引爆了埋藏在土里的炮弹被炸伤;生火烧水的妻子被作为支架的未爆火箭弹炸死;每年被炸弹伤残的老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丛林是那样地美丽,但阴森森地更是那样地可怕。美军给他们留下的潜在危险至今仍在继续。”①
人的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带血的钞票》却描写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老挝人民对生命的无可奈何与痛苦挣扎,他们为了生存把生命置之度外,在刀尖上起舞,在悬崖边行走。
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硝烟却仍在这里弥漫,战争带给老越边境的人民的苦难是长期的。但人们还是要生存、要顽强地活下去,于是就会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炸弹,这个本属于战争的名词,在老挝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寮国,人们却把美军当年投下的炸弹当作建筑材料、制成家具和装饰品,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炸弹文化。……他们用弹壳做成各种工艺品,有的被当“钟”挂在学校和村口的树上;有的弹壳被钻出了许多有规律的小孔,当作栅栏用来圈养牲畜;更有甚者,将弹壳按照一定形状削下来,镀成金黄色,做成香炉,供奉在佛祖面前”。①“他们家家户户自发地购来了金属探测器,每天都去寻找并挖出那些未爆炸炸弹,在清除炸弹的引信后他们可以当废铁出卖”。①但是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少近两万人在寻遗留炸弹时被炸弹炸死或者炸伤,其中大部分都是儿童。这些受未爆炸物之害最深的贫困地区的人们,却要依靠这些杀人武器生存,去换取一张张薄薄的、带血的钞票。周围的丛林既是聚宝盆,更是致命区,谁也不知道这些炮弹什么时候会爆炸,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被炸伤炸死的会是谁。
读着这一段,心中充满着太多的感伤与悲凉。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老挝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所谓的傲骨与尊严,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艰难地生存。他们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资源创造生活,当然也包括他们痛恨的美军留下的这些未爆炸物——这是沾满他们血与泪的财富。满山遍野的地雷和未爆炸物本是伤害老挝人民的武器,如今却又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轰炸机碎片敲制成的船只、生火的支架、烟灰缸、装饰灯具甚至圈养牲畜的栅栏、高高的吊脚楼房柱都是炸弹的产物,人们对它们又爱又恨。这些未爆炸物为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死亡的声音,生命在这里是与死亡博弈的一场游戏,触摸死亡的指尖竟然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陈琳先生既是作家也是画家,他擅长以民间的生活为素材,书写和描画普通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底层人、穷人的生活,透过他们表层与深层的苦难来引起人们的思考。
读《带血的钞票》,我仿佛听见了生活在底层的老挝人民来自灵魂深处的哭泣声——数以万计的老挝人民被未爆炸弹夺去了生命,即使是“现今的寮国,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正在面临着威胁。战争期间,美国各种轰炸机在寮国投下了几百万吨炸弹,并且在部分地区使用了集束炸弹。然而,有三分之一的炸弹并没有爆炸。多年来这些炸弹被落叶枯枝及泥土覆盖着,随时都有可能伤及无辜人群。”①“今年上半年,至少还有一百多人被未爆炸弹炸伤,其中三十五人已经死亡”。①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便是老挝人民痛苦的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正如海明威所说的那样,战争是残酷的,它摧毁人的意志,毁掉人的幸福,扼杀生命力。战争把老挝人民卷入了生存的困境之中,战后的老挝土地无法开垦,环境被大肆污染,钢价攀升、粮食短缺,贫困的指数不断上升。很多人也许会关心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却很少有人知道和关注发生在老挝的惨剧,因为美国政府至今也没有承认对老挝的战争,以至于受到精神和肉体伤害的老挝人民的世界失去了正义,失去了理性和方向,他们缺乏国际社会的援助,只能在荒谬而冷酷的处境中痛苦而孤独地挣扎。
看过陈琳先生一幅叫做《小白花》的油画,画的就是UXO(未爆炸的军火)对人们尤其是孩子的伤害。油画画的就是在缔约国大会举行期间,一对姐妹放学回家路上,采摘路边的小花时,10岁的妹妹捡到UXO,拿起给15岁的姐姐看,不料却发生了爆炸。姐妹俩都被送到万象的医院里,妹妹因失血过多当晚死亡,姐姐身体多处弹片,伤势严重,可怜的小姐妹竟然成为一场30多年前的、她们根本无从知晓的战争的牺牲品。这幅画和《带血的钞票》传递着同样的信息:战争是残酷的,最深重的受害者往往是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即使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血腥仍然在弥漫,人们的痛苦还远远没有结束。无边的伤害和无尽的恐惧敲打着人们脆弱的灵魂,颤抖的哭泣足以震碎每一颗善良的心。
陈琳先生是一位敏感而严肃的艺术家,他怀着善良与悲悯之心进行创作,他说“我没有其他的能力来援助那些至今还在受炸弹威胁的人们,但愿我的这些作品能给予寮国战后的受难者有帮助。”①我想,老挝人民会感恩陈先生的创作,他不仅仅再现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世界都能读懂老挝的声音,给老挝人民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对于经历了血和泪的洗礼的老挝人民,陈先生聊以安慰的应该是他们的“安居乐业,心态平衡”,他们坦然地面对苦难,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的生命在最绝望的绽放中获得与死亡抗争的勇气。这样的民族必将会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注释
①引自陈琳.带血的钞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