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琳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 济南 25000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逐步成为社会大众开展社交的重要媒介,使得每个人都成为“记者”,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任何一个网民的声音可能被网络无限扩大,最终发展成广大网民热烈讨论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如果这些网络舆情属于虚假、伪造或诽谤信息,那么就可能给社会发展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传播模式视角入手,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任何一种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诞生均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对应的现实事件或现象,或者说现实社会生活是网络舆论热点话题诞生的社会背景,尤其是这些话题切实关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比如,“穹顶之下” “APEC蓝”等传播是社会大众对于环境保护这个现实问题的诉求,这就是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现实性的具体表现。
网络本身的一大特性就是开放性和共享性,这就决定了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参与主体具有匿名性特征,即各个网民均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以及言论。对于网络舆情热点话题而言,发言者可以采用匿名方式来发表言论,同时评论者也可以采用匿名方式对话题发表评论,且各个参与主体均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与热点话题讨论以及自己秉承的态度。此外,该种热点话题的特征对于其传播本身会产生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正反两方面,即:主体匿名性特征固然可以确保参与主体所发表言论的自发性和真实性,但是却容易产生比较过激或不当的言论,这时候容易使最初所形成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偏离原来面貌,进而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该种特征主要是指网络舆情热点话题最初主要是由一般民众所发起的,且最早出现于自媒体上,相应的草根性特征比较显著,或者说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一般均主要来自于民间,是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而自发性发起的言论。比如,“APEC蓝”实际上就是民众对蓝天白云这种美好环境期待而自发性提出的一种热点话题。
从宏观层面来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简图如图1所示,呈现为双核心的“哑铃模式”。在以往的旧媒体发展条件下,话题传播主要是基于话语权为指标来进行划分的一种层式传播模式,但是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诞生则彻底转变了该种传播模式,使话题信息传播不再单纯地围绕一个核心来开展,而是围绕主流论坛和主流门户网站这两个哑铃核心来开展传播,这时候传统的大众媒体则作为连通这两个传播核心的信息桥梁而存在。但是考虑到传统大众缺乏公信力以及信息管控方面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具有一个“显性化”和“公开化”的过程,这需要基于大众媒体来实现,或者说传统大众媒体承担着图1所示哑铃中“抓手”的作用。因此,无论信息从图1中所示的任何节点中流入到这两个哑铃的“核心”,那么均可能会使相应的话题变成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尤其是一旦同时由这两个核心来进行信息传播,那么就会使该话题快速成为一个在网络上激烈讨论的热点话题。
图1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宏观传播模式
从微观层面来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划分成图2所示的六个阶段。其中的潜伏期阶段时间比较短,几乎为零;爆发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话题在受到网民关注条件下会呈现出关注量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蔓延期阶段传播表现为话题关注度持续增加;反复期阶段则主要会呈现为话题关注量达到最高值,但是传播关注量小于前一阶段的增长情况;缓解期阶段则主要是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关注度不断减少;长尾期阶段传播表现为话题的关注度降低到最低值,且在很长时间段内保持不变的情况。
图2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微观传播模式基本流程
为了确保降低某些负面或不正当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负面影响,需要强化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样我们才能够化被动防堵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向主动引导和梳理网络舆情方向转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预警机制,使我国政府等相关政府密切地关注和把控热点话题舆情的发展情况,那么可以为他们采取应对策略预留更多的时间,这对于降低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对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进行实时关注,同时借助语义分析、关键字布控等,可以自动识别相关的网络舆情敏感话题,大大提升了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预警的准确率和效率。特别是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单纯依靠人工筛选和识别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分析的需求。因此,在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进行预警时候,需要协同论坛博主、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媒体机构等相关者,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确保可以及发现潜在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
在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发生后,为了对其传播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从话题的源头入手,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发起对象进行控制,使其可以现身说法,对热点话题的真实情况、出现成因以及其他各种诉求进行调查和了解,确保可以熟悉整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网络舆情话题的传播对象而言,要保持对话的真实性,不可以不进行调查即对其进行指责和批评,要保持平等、真诚的对话,对话题事件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同相关的意见领袖与网民等及时进行真诚对话、交流和引导,消除他们的各种心理诉求与顾虑,以便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谣言的产生以及传播概率,将舆情热点话题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其影响的程度。通过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发起者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还原话题事件的真实情况,避免其他受众被谣言等蒙蔽了视听,有助于减少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广泛传播造成的损失。
基于上述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的探讨,可知一个舆情话题在网民进行议论的过程中会使新的热点话题反复出现,这时候为了更好地对其传播以及影响情况进行控制,还要注意做好舆情话题的持续跟踪,确保可以有效控制舆情话题的影响情况,避免因为舆论热点话题的持续发酵而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还可以在知名网站以及论坛等众多网民聚集的区域安排专门的网络监管警察,由他们负责对上面的各种信息、言论等进行持续跟踪,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总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具有话题现实性特征、主体匿名性特征和起源自发性特征等,同时其所产生的危害性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对其传播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强化舆情预警、对象和话题控制等,以便最大程度降低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