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顺医院(101300)朱均林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的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形成胃下垂。虽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但不易治疗。本研究采用溴化加兰他敏注射液及苯丙酸诺龙注射液穴位封闭获愈,随诊3~6年症状无复发,详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举2003年6月~2015年3月门诊接诊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25~45岁,平均37.3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2~43岁,平均35.60岁。两组临床均有胃纳差,腹胀(进食后加重)、嗳气、不规则的中上腹部疼痛。体检:体质消瘦,上腹部触到主动脉搏动。X线钡检及电子胃镜检查,均见胃张力低,蠕动减慢,不同程度有胃下极在髂嵴联线下6~10cm。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针灸、饮食疗法(减少刺激、定时定量),腹部肌肉锻炼,中西药调理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溴化加兰他敏注射液5ml封闭一侧胃俞穴,另一侧胃俞穴及双脾俞穴,每穴用25mg苯丙酸诺龙注射液封闭,臀部胃肠疾病压痛点,每侧压痛点用50mg苯丙酸诺龙注射液封闭(胃肠疾病压痛点位于臀部髂嵴正中下3~4cm处)。患有胃肠疾病均有压痛、酸、胀的感觉,并延着大腿放射。1周封闭一次,4次为一疗程。过10天后再封闭一次,三个月为一治疗周期,以更好地巩固疗效。两组患者的观察治疗周期为三个月,每月复检一次。
附表 两组有效率对比[n(%)]
1.3 观察指标
1.3.1 仪器检查指标: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饮水超声波检查。
1.3.2 症状观察:腹胀及上腹不适,厌食、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改善情况(自我评价)。按照以上指标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胃体恢复生理解剖位。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得以明显改善,胃体在原基础上恢复到解剖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但仍有临床症状存在。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进行组间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0.6%,对照组为71.19%,P<0.05。详见附表。
正常内脏位置主要靠三个因素予以固定,即横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动,腹内压的维持。特别是腹肌力量和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和邻接脏器或某些有关韧带固定作用[1]。胃下垂也就是祖国医学所说中气不足、脾胃虚弱[2]。由于脾胃虚弱而食欲减退,吸收减少,供给机体营养也减少,蛋白质合成来源不足,机体需要能量就消耗大量脂肪造成体质消瘦,肌张力减退,邻近与胃相关韧带松弛,腹肌力量减弱而引起本病。
苯丙酸诺龙具有明显地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的作用,促进正氮平衡,能使肌肉发达,体重增加[3]。本药属油制剂,吸收慢,穴位封闭刺激作用维持时间长,溴化加兰他敏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可提高乙酰胆碱受体的感受性,使受阻碍的神经肌肉传导性恢复,改善各种末梢神经肌肉障碍的麻痹状态。穴位注射可提高胃的紧张力,增加其应激性,所以采用大剂量穴位封闭能起到较强的治疗作用,使胃张力增加,使下垂的胃上升,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