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都的文学演义
——长篇小说《跑鞋人》序

2018-10-24 09:14浙江许强
西部皮革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制鞋鞋业跑鞋

文 浙江/许强

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在这样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由温州本土业余作家李绪斌(笔名:鲁斌)创作的长篇小说《跑鞋人》便是一个典型范例。该书近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跑鞋人》是我国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描写鞋业人的文学作品。通过两个男女主人公的跑鞋经历,展现了一幅清晰中国鞋业图腾的画卷。作者在生长在齐鲁之地,在温州生活了四十多年,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制鞋人的深入了解,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用如椽之笔,撰写了这部近50万字的大部头巨著。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是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该书由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敬国题写书名,中国鞋服品牌观察员、财经作家许强作序。

作家鲁斌的长篇小说《跑鞋人》封笔了,也许是因为我与他是山东老乡以及我的“中国鞋服品牌观察员”身份,他把书稿发给我“斧正”,我有幸先睹为快。开始我有些不以为然,心想:用文学形式写跑鞋人写能出啥名堂啊?当我粗略阅后,却感佩不已,他竟然能妙笔生花,把中国的跑鞋人写的那么生动,把中国的鞋业发展历程描绘的那么精妙。尽管这部书是一部近50万字的巨著,但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的吸引力,让我无法自抑,不得不从头到尾又细细品味了一遍,使我这个对鞋业有专门研究的人,对“中国鞋都”及温州鞋业发展有了“知之深,爱之切”的感受。

有“中国鞋都”美誉的温州鞋制作历史非常悠久,5000多年前就出现了用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800年前,温州制鞋业开始启航,渐渐的,温州制鞋有了名气。改革开放,温州制鞋企业开始呈几何级增长,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制鞋热潮,鲁斌的长篇小说《跑鞋人》说的就是温州三代跑鞋人的故事——

第一代跑鞋人用手工制作生产鞋。改革开放后,以中国鞋王“皮鞋寿”为代表的温州鞋业大佬,创办作坊式鞋企,用上百道工序,手工接缝,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制作一双鞋。开始以外销为主,然后转向内销,随之温州鞋开始销往全国。

第二代跑鞋人用半机械化流水生产线生产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普罗大众消费能力的提升,手工作坊很快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世纪之交,第一代跑鞋人的后人们,子承父业,拓宽视野,以新的思路和创业胆识,把企业从大山里搬进了城郊工业区,建起标准厂房,招收大量员工,装配半机械化流水生产线,下料、钳帮、喷漆……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人数不断增多,鞋业品牌大量涌现,鞋企业数量达5000多家,涌现了10多家中国真皮鞋王。2001年9月19日,温州正式被命名为“中国鞋都”。至此,温州鞋业的产业格局业已形成。

第三代跑鞋人用科技与品牌振兴鞋业。“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整个皮革制鞋行业都致力于科技创新,渴望依靠科技手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代年轻有为有知识的跑鞋人,深受工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影响,他们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努力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加大科技研发和功能鞋的开发投入,研制生产出了纳米鞋、透气鞋增高鞋等功能鞋。总而言之,市场需要什么鞋他们就研发生产什么鞋。

《跑鞋人》通过两个男女主人公的跑鞋经历,展现了一幅清晰的中国鞋业图腾画卷。作者鲁斌在温州生活了四十多年,从军人到地方领导,亲历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变化。作为作者,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瞭望温州制鞋业,观察温州制鞋人;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他融入温州鞋业,深入温州制鞋人之中。2008年秋天,在他担任温州市政府某部门领导时,曾带领机关干部专程看望慰问了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吉尔达鞋业公司的员工,并送上3万元慰问金。就在那时,我们相遇相识,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知己诤友,时常在一起探讨温州制鞋业的发展前景。

2008年后,我被中国鞋业媒体《中国皮革》《西部皮革》《北京皮革》《中外鞋业》等多家杂志聘为专栏撰稿人,专注于鞋业的财经和文化报道,并编著了《鞋密码》一书。而鲁斌却始终在默默地关注着制鞋业的发展和跑鞋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通过他的文学笔触,把制鞋人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对情感的坚贞,用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图右为长篇小说《跑鞋人》作者鲁斌,图左为该书序作者许强。

我曾问过鲁斌,为什么要写《跑鞋人》?他说:“21世纪,温州鞋业作为中国鞋业的窗口,虽然规模和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发展,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尤其在国际市场萎缩,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发展低谷,使温州鞋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跑鞋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不管鞋业如何变幻,但温州跑鞋人的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精神没变,他们永不言败,绝不退缩,展现了中国创业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价值。我写的《跑鞋人》是温州鞋业的一个缩影,而温州鞋业的发展之路又恰恰折射了中国鞋业的发展历程。我长期生活在温州,又喜欢文学创作,应该用文学的形式把他们的创业过程、发展之路和生活故事写出来,奉献给制鞋人。”

如今《跑鞋人》已经付梓出版。该书确实是一部有时代内涵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故事内容丰厚,情节跌宕起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鞋业和百姓,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齐鲁文化的豪放风骨,又有瓯越文化的细腻韵味。也许是鲁斌成长在鲁西北平原农村,后到部队为国防事业奋斗近三十年,又转业瓯越之地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之形成了“鲁越碰撞,南北交融,侠骨柔情”的文学特质。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鞋业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用文学记录时代。习总书记指出,艺术要“为时代、为人民”。《跑鞋人》一书恰恰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为新时代而讴歌。迄今为止,以时代发展为背景书写鞋业的长篇文学作品还比较鲜见,《跑鞋人》中的时代脉络清晰,有很强的可读性;文学提炼精准,构思精妙。二是用文学展现鞋业。《跑鞋人》一书细腻地描述了跑鞋人的情感世界和奋斗历程,尽管书中对“经典、时尚、健康”的鞋设计和人机工程学引入制鞋业等专业工艺与技术用笔不多,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鞋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产业升级过程。通过跑鞋人“在温州与他人合办起了鞋厂”、“做国际鞋贸,跨国跑鞋”、“跑内贸鞋”等人生经历,诠释了温州乃至全国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处处涌动着浓浓的鞋业人的情怀。三是用文学解读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中国著名的经济模式,是以民本经济为本质,以市场经济为精髓,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有限、有为、有效为内核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跑鞋人》一书的男主人公吴天鞋虽不是在温州出生,但他在温州生活了十几年,早已融入到温州人的行列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温州人,全书通过男主人公吴天鞋和女主人公(温州人)的跑鞋经历,演绎了“温州模式”的五字真经:闯、民、创、商、放。

看《跑鞋人》这部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如同在欣赏一部人生艰苦创业和追求幸福的生活折子戏,而且能从中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时期横断面。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跑鞋人》是生活的产物,也是鲁斌精神世界的结晶,它是中国跑鞋人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鞋业绽放的文学之花。

附:长篇小说《跑鞋人》故事梗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庚申猴年的三月二十七卯时,鲁西南孔子圣地的五圣村吴家在县医院降生了一个男娃,因那会儿正巧从天上掉进吴家院子里一只童鞋,其奶奶顺“天意”给其起名“天鞋”。其父亲经多年多方奔走,为其爷爷奶奶“右派分子”平反后,放弃了政府落实政策给予安排的工作,回家乡种田兼进城务工养活一家。其姐姐初中辍学进城经商跑鞋,父亲遂放弃务工亦与姐姐一起跑鞋。在此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吴天鞋,初中毕业后因录取的中专学校与自己志愿不符,遂放弃学业,加入了父亲和姐姐的跑鞋行列。走南闯北,历经坎坷,吃尽了苦头。命运之神似有意眷顾,其在温州遇到商机,毅然在温州与他人合办起了鞋厂,因故分手后,另起炉灶,自办鞋厂,而且越办越大。其间其姐姐跑鞋,在火车上结识了温州的卓美丽。卓美丽受吴天鞋姐夫下海经商的启发,毅然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通过华侨同学关系,开始做国际服装、布料贸易,受挫后改做国际鞋贸,跨国跑鞋,历经艰辛,有成功有失败,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两人家庭条件均优越,但都不甘心坐享其成,决然选择“商道”,一个跑内贸鞋,一个跑外贸鞋,虽说成功,但付出的辛劳与辛酸,令人啧啧称奇。面对他们的曲折人生,一般人觉得不值,而他们却从容笑对,坚称要通过努力拼搏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故事委婉,错综复杂,悬念叠出。有喜悦,有悲哀;有成功,有失败;有爱情,有出轨;有偶然发生,有华丽转身。是一部人生的生动折子戏。展现了一种“鲁越碰撞、南北交融、放浪柔情”的创作风格。

猜你喜欢
制鞋鞋业跑鞋
你为何买新鞋
跑步,从选对跑鞋开始
我国外贸鞋业发展的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视察乐至万贯鞋业产业园
论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鞋业销售
马儿的“跑鞋”
看鞋识男人
浅析温州鞋业频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看鞋识男人
TT&LL高级定制鞋履2015秋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