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刘鹏飞
“你看,我们这里的25栋安置楼大多已经封顶了,目前室内外正在 加紧装修。2019年春节前,第一批3个滩区村的群众就能搬迁入住了!”9月5日,在台前县黄河滩区迁建夹河乡安置点,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搬出黄河滩,是台前县3万多滩区群众梦寐以求的事情。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面对资金、土地、产业等一系列难题,台前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做好文章,奏响了一曲多部门、多层次、多领域共同推进滩区居民迁建的“合唱曲”。
为此,台前县国土资源局依托行业优势,调整规划预留安置点发展空间,利用宅基地复垦券政策带来“真金白银”,应保尽保扶贫项目用地,有力破解了迁建中遇到的“钱”“地”两难,广大滩区居民搬新家、换新颜的安居梦正在逐步实现……
记者在地图上发现,台前县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处于黄河“豆腐腰”部位的台前县位于河南最东北部,像一个犀牛角深深地插到了山东境内。黄河流经台前县境69 千米,全县三分之一的土地在黄河滩区,三分之二土地在滞洪区,这使台前县成为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深度贫困县。
长期以来,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台前黄河滩区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全县38 万人,仅有27 万亩耕地,人均耕地0.7亩,是全省人均耕地1.23 亩的56.9%。稀缺的土地仅能解决吃饭问题,群众脱贫致富困难很大。
“为防水患,滩区人一辈子不停拉土垫台、拆房建房……”从小出生在黄河滩区的台前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刘守华对记者说。“他们取土垫高一座五六米甚至更高的房台,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建一栋新房。许多人家陷入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债的死循环,为建房花尽了积蓄、耗光了心血。”
值得庆幸的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台前县黄河滩区出现大洪水概率大为减少。然而,受伊洛河、沁河和小浪底下泄流量共同影响,中小洪水出现概率仍然较大,加之台前黄河滩区面积大、人口多、地势低洼,大面积漫滩现象仍会出现,“洪水漫滩—家园重建—再漫滩”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辛辛苦苦数十年,一场大水全冲完。”这仿佛一道魔咒,始终困扰着滩区群众。 由于黄河水患的威胁,滩区群众的家庭财产缺乏安全保障,很少有人考虑积攒家业,用于子女教育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更少,滩区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因此,搬离滩区、另谋发展,成为台前县广大滩区居民几代人的梦想。
黄河滩区人口多,滩外土地资源少,一下子搬迁上万人,“往哪搬”成了首要难题。拿该县马楼镇来说,总共55个行政村,其中滩区村51个,非滩区村仅有4个,全镇总人口5.6万人,而滩区群众就达5.3万人。要将滩区农民全部搬迁到滩外,用地空间严重不足。
于是,台前县按照靠城、靠镇、靠产业集聚区的要求,结合群众意愿,制定了两种安置方式,一种是分散安置,一种是集中安置。全县总共规划5个安置区,总面积2060亩,可满足广大滩区村民的搬迁愿望。
同时,针对村庄中旧宅基地大量闲置的现实,县国土资源部门提前介入,对黄河滩区迁建安置点进行综合规划,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展旧村复垦工作,留足安置点用地空间。
“整村搬迁一步进县城,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铁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兴灵告诉记者,“俺村的安置点,西临台前西火车站、范台梁高速出入口,北临县综合交通枢纽和101省道,距离县产业集聚区、新区医院不足一公里,是县城的好地段。从选址上就可以看出地方党委政府对滩区迁建工作的重视程度。”
住到县城里,看病、就业、小孩上学都很方便。附近还有在县城安置区第二期项目工地现场,前来看房的滩区群众络绎不绝。县城安置区占地860亩,规划建设安置房81栋5378套,紧邻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等基础设施,可安置滩区迁建群众5055户17121人。
在夹河乡安置点周边,乡政府拟规划两个工业园区,一个是占地1000亩的食品园区,一个是占地300亩的服装加工园区。待建成后,就能实现搬进安置区的滩区群众家门口就业。
黄河滩区迁建是个大工程,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台前县来说,资金也是个难题。
县迁建办公室负责同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迁建计划,台前县需要安置6个乡镇、43个村、10248户、34445人,迁建总投资需要43亿元。除去国家户均补助的7万元外,基础设施建设、后期拆迁复垦等费用均需地方筹措解决。据初步统计,资金缺口大约有18个亿。
2017年年初,为破解资金瓶颈,台前县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全省正在推行的宅基地复垦券制度上。当年8月,为让黄河滩区群众尽早享受改革红利,濮阳原市委书记何雄、市长宋殿宇分别带队赴省直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多次赴省国土资源厅、省扶贫办汇报工作,并深入黄河滩区走访调研,最终使黄河滩区成功纳入宅基地A类复垦券交易范围。
按照迁建计划,台前规划搬迁的44个村庄,原村庄占地面积约5850亩,扣除安置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060亩,可节约土地3790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进入国土部门省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所获得的收益,统筹用于安置区建设、原村庄拆除复垦、耕地提质改造等 。
“截至目前,第一批共交易宅基地复垦券1993.3亩,获得收益5.98亿元。对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全省推行的宅基地复垦券政策很及时,很给力,既为滩区迁建解决了配套资金难题,又能促进复垦后的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使搬迁群众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台前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栋说。
根据我省政策,深度贫困县的易地搬迁可以“边建边拆”,A类复垦券交易后,能够复垦成耕地的原宅基地必须复垦成耕地,确实不能复垦的可以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并通过对其他地块拆旧复垦予以补充。
“复垦出来的耕地,个人可以耕种,也可以流传给大户,有效增加搬迁后居民的收入。经过整治后,地平整了,肥力上来了,一亩地的租金由原来的2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800多元。”张栋表示。
迁建是手段,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唯有发展产业,才是长远打算。
“留得住妈,拴得住娃。”这是台前县群众对扶贫就业基地作用的形象概括。在基地选址上,台前县坚持贫困村优先,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进行改造提升,节约资源,着重引导同县主导产业吻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以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
在保障扶贫项目用地中,县国土资源局着力从政策、制度、服务等方面保障用地,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用地选址,对脱贫攻坚项目用地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对脱贫攻坚用地统筹规划,重点保障;建立用地保障台账,将脱贫攻坚用地保障纳入“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专人督办。
忽如一夜春风来,百花齐放满园彩。目前,全县新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53个,改造提升产业扶贫就业基地60个,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新建和改扩建三皇谷生态园、丰乐园生态园、后方养鸭基地等产业扶贫特色农业园18个,直接带动贫困户1491户4772人从事产业发展;新上小尾寒羊繁育场、养猪场、养牛场40余家,建设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发展特色农业6.7万亩。
同时,该县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的优势,加大电商产业扶贫力度,完善农村电商配送网络,开设“台前特色馆”,帮助台前县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依托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的优势,积极与华电集团、中建材、大亚集团等企业开展光伏扶贫合作,初步选定3000户1.2万人纳入光伏产业扶贫计划,预计户均年增收3500元。
在台前县的这片热土上,60多年前,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大河儿女浴血支前的历史正剧在这里上演!如今,在决战脱贫攻坚和黄河滩区迁建的的特殊战役中,数万滩区群众搬出黄河滩,迎接新生活,畅叙摘穷帽、奔小康的万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