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访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2018-10-24 00:52栾小惠任童心刘富国王浩除署名外
走向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曲阜儒学研究院

文/栾小惠 任童心 图/刘富国 王浩(除署名外)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之用,和为贵”……这些出自儒家经典的语句,如今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孔子故乡曲阜,至今人们仍清晰记得,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视察时的情景,熟记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的这句话。

参观孔子研究院时,习总书记饶有兴趣地翻看桌上摆放的展示研究院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看到院长杨朝明主编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拿起来翻阅:“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还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回忆那天的情景,全程陪同总书记视察曲阜的杨朝明至今仍感怀不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继承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研究者来说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近5年之际,本刊记者赴山东曲阜专访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一同回忆座谈场景,重温视察路线,以期“温故而知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杨朝明 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先后为社会各界讲授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1000多场,多次应邀到海外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总书记要仔细看的两本书

杨朝明的办公室不大,但几乎一面墙的书架里,藏着满满的古今中外书籍,盛夏的阳光透过窗明几净洒落在他的办公桌上,散发着浓浓的书墨香,案牍上放着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时翻阅并表示要仔细看看的书,这两本书在5年内多次再版,成为杨朝明传播讲述《论语》《孔子家语》的最好注解。究竟是怎样的书,竟让总书记也要仔细看看?杨朝明院长娓娓道来,亲自为我们释疑。

《孔子家语》和《论语》一样,都是弟子们对孔子当年教学时的言语、对话的记录。如果说《论语》相当于孔子语录之类的精选本,那么《孔子家语》则接近于孔子的辑集。

顾名思义,杨朝明主编的《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分别是对《论语》和《孔子家语》的诠释和解说。

《论语诠解》从仁者爱人、为人知礼、学以致道、仁义之交、孝悌齐家、处世之道、君子境界7个方面阐述了《论语》的思想精髓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并对《论语》的很多言论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解读。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为缺少具体语言环境,传统理解是强调君臣父子各行其道,是统治阶级的尊上符咒。但《论语诠解》认为孔子强调的是“正己”,就是每个人在不同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个人行为符合自己身份。

《论语诠解》认为,《论语》首篇首章很多人就理解错了。传统解读把三句话割裂开来理解,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朋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胸襟。其实这三句话是相互关联的。“学”是名词而非动词,指孔子的学说、信念、主张。“假如学说被社会采用,不是很高兴吗?退一步说,假如社会没有采用,但是赞同我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讨论,不是也很高兴吗?再退一步,如果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很有君子的胸怀吗?”说的是人要有信念和追求,并且要坚定这样的信念和追求,体现了孔子的人生境界。

作为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论语》中孔子所论述的做人之道、治学之道、治国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日常文化、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鲜活、丰富的人生营养,在古圣先贤的思想光芒照耀下,也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陪伴和滋养,让人生变得更加丰盈而温暖……这或许就是总书记要“仔细看看”这两本书的初衷。

既要“登峰”,也要“落地”

曲阜孔庙正门南行500米,大成路西,一围透孔花墙内高楼迭出,这就是1999年落成的孔子研究院。

院门两侧,杏花摇曳,每侧各36株,遥想孔子杏坛设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不用说,72株杏树恰是象征七十二贤。穿过大门,脚下是用红色的花岗岩或横或竖铺成的甬路,一行圆形的古代玉佩图案的汉白玉镶嵌在甬路正中,足见设计者研精覃思,将厚重的传统文化符号于细节处巧妙融入建筑,令孔子研究院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年里,孔子研究院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为突破,以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为支撑,推进研究阐发、对外交流、普及推广三大体系建设。

谈到如何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杨朝明院长表示:“既要‘登峰’,也要‘落地’。”

“要登峰就是‘讲清楚’,深层次的、正本清源地研究,要知道儒学的高度和深度,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落后不适宜的思想,懂得传承儒学的真精神,这正是传承和创造传统文化的基本。”

孔子研究院获批立项了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山东省重点课题,成功申报了“儒学研究”和“孔子文化传播”两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陆续出版了20余部学术专著,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上,孔子研究院身负重任,走在前列。

登峰是为了落地,落地需要登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就要落地,走向大众,走进社会,走进人心。就是要明白筑牢文化根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干部是主导,学校是主场。”杨朝明院长十分重视教材的编写。在济宁学院第二附小,由杨朝明主编的国学教材《小学生读论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课本。

“总书记就谈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指出我们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总书记还连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说明孔子思想的价值。”杨朝明说,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大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以往只是选修课的传统文化,此后成为全省中小学的必修课。

传统文化不仅进了校园,还走进了农村和社区。近年来,济宁市把建设首善之区作为统领性目标,精心打造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等文化品牌,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创新推出了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

“落地还要有心,这就要有一个过程,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文化,每年孔子研究院都会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来参加,在相互交流中,既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致力于从事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杨朝明,1998年以来,多次应邀到中国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欧洲、南美等国家讲学或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让儒学思想为世界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中华文明惠及更多人”成为他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孔子研究院获批立项了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山东省重点课题,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上走在前列。The 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 has been approved to establish over 10 projects supported by NSSFC and key programs of Shandong Province, ranking at the forefront of exploring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了解中国,从孔子开始

在曲阜境内,虽无三山五岳,但古城东南30公里处,有一座五峰连峙、风景秀美的山脉,被称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这就是尼山。这里是孔子的诞生地,也是儒学文化的发源地。尼山虽然不高,却孕育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群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得风景秀美的尼山,折射出更加神秘而传奇的色彩。

站在2500年前孔子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古一叹的地方,似乎可以更加真切地去感悟、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罗素曾评价说:孔子是古代的大师,他的人品一直刻印在中国文明之页,孔子的传统思想以及同它一起的艺术、文学和教化的生活方式一直存在着……它不是一种宗教,而是纯属于一种伦理体系,但又不是高不可攀,可以实行于生活实践之中。这是孔子的学说很容易被世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了解中国,需从孔子开始。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在其所著《中国文化史》中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杨朝明院长(左二)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发言。图/杨朝明提供President Yang Chaoming (2nd from the left) attended and addressed a symposium.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种深层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根植于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之中。“大道是指中华之道,是指和谐之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真精神。天下为公,公与私相对,背私为公,一个人只要不自私就是公。”杨朝明院长一边回忆座谈会的情景一边讲述他的感悟,“公就是公德意识、公共意识,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所在,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明白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儒学的特性就是思考人性,思考人的价值。”

“孔子其实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中华文化。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因为孔子所阐述与确立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杨朝明院长进一步解释道。

站在这片孕育圣人的土壤上,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里,是深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的沃土。

编辑/栾小惠

People living in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still clearly remember the scene when President Xi Jinping paid a visit to Qufu on November 26, 2013.

During a visit to the 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 President Xi browsed with interest through books and periodicals on the table that displayed study achievements of the Institute.He said that our Chinese nation owns a lo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 will surely create a new splendor of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on Confucius and Confucianism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materialism, by adhering to making ancient things serve the present, discarding the dross to select the essential, eliminating the false to retain the true, making best use of the situation and carrying out further research, which will promote the ancient cultural thought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under the new times.

Recalling what happened that day,Yang Chaoming who accompanied President Xi to visit Qufu still feel deeply touched. “For researche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our compelling obligation and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to deeply excavate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brillia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arry it further forward and innovate, as well as displaying the permanent charm and glamour over the years of Chinese culture.” He said.

It is nearly five years since President Xi paid a visit to Qufu. On this occasion, our reporter specially had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Head of 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 Yang Chaoming in Qufu, Jin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to evoke memories of that period and recollect the visit route with the expectation of“Reanimate the Old to gain knowledge of the New” and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to move ahead and work with great efforts along the way to carry forward our splendid traditional culture.

猜你喜欢
曲阜儒学研究院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以美声承载音乐剧——北大歌剧研究院牵手“堂吉诃德”
好玩的小苗苗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