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BGL185);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基金“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7SWBZD02);中国博士后基金“‘一带一路物流节点安全预警原理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M591346)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投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分行业、国别和个别案例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及其风险予以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沿线国物流节点并购和绿地投资的相关研究成果,从风险管理视角探寻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并购过程中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为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健康、可持续实施提供参照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 物流节点 安全预警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构建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物流设施是互联互通、联动发展、经贸共融的基础条件,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安全保护成为首要问题:哪些重点设施需要重点保护?哪些安全风险挑战需要防范?哪些政策必须尽快出台以通过协同形成合力?这些问题还没有准确的数据和理论进行回答。“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的保护机制,深入探讨国内政策“跨出国门有效管理沿线国家”机制,是“一带一路”交通物流设施保护的重要议题。帮助中国电商、能源、法律、零售业等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识别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交易风险、舆论风险和管理风险等,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的隐含特征、生命周期规律及各阶段响应,探寻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和知识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参与方运作下的机理,保证和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安全性,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超越国家主权、国际關系、经济布局、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系统视角,覆盖战略、政策、技术多个层次,项目融资、建设安排、制度保障多个功能,针对走出国门之后的交通物流建设的运营管理,立足“国内”管理“国外”、保持“国内交通物流”与“国外交通物流”设施的系统化、一体化,在本研究中得到延伸,将“一带一路”交通物流放在整体系统之中,将国内建设主体利益问题和真正扩展到海外、沿线国内部,与国外交通物流在规划阶段就开始无缝对接,而不仅仅限于国家层面的研究,促进“一带一路”交通物流规划的完善,为“一带一路”交通物流的投资者、建设者、保险企业、“一带一路”人才战略的推行提供对策参考。尤其有利于银行在政治局势稳定、总体风险较低的国家开展国际业务,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物流建设项目。为“一带一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目标提供指导,调研“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东道国政治局势、市场环境、政策法律、文化风俗、宗教情况,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情况,发布我国交通物流企业参与境外项目的风险预警情况。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协同保护的优秀做法和经验措施,如超越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经济布局、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系统视角,覆盖战略、政策、技术多个层次,搭建分工权责明确、制度保障多层等特征的跨国交通物流设施保护功能及政策创新。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国家机关各建设者、参与方提供参考依据与经验。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投资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展,拓展合作新领域提供样本。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构建目标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预警机制,提出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物流企业、保险公司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从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投资的研究转向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研究,将政治风险作为中间变量,是对现有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管理的补充。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节点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为中国企业参与交通物流提供参照;加强与沿线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合作,保障世界各种组织、企业或者个人在“一带一路”交通物流中实现自身利益,“一带一路”是我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实践,沿线国家有4000多万蕴藏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跨国营商环境、广博的人脉关系和丰富的智力资源的华侨华人。推动交通物流行业的人心相通,支撑保障我国在全球治理当中发挥更大、更具体、更有影响力的作用。
为中国政府制定相关交通物流投资政策及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物流项目支持提供理论支撑;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协同推动“一带一路”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骨干通道网络。目前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超过10亿美元税收,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中国2016年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对61个国家新签的合同总额达到1260.3亿美元。2016年完成的营业额占到同期总额的47.7%,其中巴基斯坦、土耳其、匈牙利等国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标志性成果,对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巨大。这些成果需要保护,经验需要总结,问题需要有制度政策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构建机理
(一)基本思路
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节点的现实与问题出发,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物流节点风险展开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节点的风险予以识别和系统评估,进而构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节点的风险预警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支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过程中的风险预防和化解。
(二)总体框架
对“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节点情况予以系统分析,厘清“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现状与主要问题。主要利用商务部数据库、汤姆森路透并购数据库等,获取中国企业分行业、分国别的物流节点情况,并依托商务部与沿线国物流节点企业的联系,对部分沿线国物流节点企业予以现场调研和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以实现对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问题的客观、准确和全面把握。
对海外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相关方面研究予以系统综述。对国内外海外并购、风险管理、环境管理等领域的文献予以系统梳理,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独联体、中东欧、东盟、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风险等展开研究,为构建适合中国在这些地区的物流节点风险管理预警和管理模型奠定基础。
对标及比较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从资本流入国向资本流出国发展的必然现象,这一过程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发达国家的物流节点,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节点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目前,美国、中国和日本是“一带一路”沿线并购的最大投资国,美日作为发达国家,在相关国家的投资和并购活动更早,且已形成一些成功典范。着眼于对美国和日本在海外并购,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展开深入研究,对其风险识别、评价、管理的整体流程和程序展开研究,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节点提供借鉴。
利用数据分析和调研资料,采用模拟仿真和扎根方法,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表现出较高差异性,中国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并购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根据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地理区域上的邻接特征,采用模拟仿真、扎根方法、多种评价方法分别对中亚、西亚、独联体、中东欧、东盟、南亚六个区域的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物流节点的主要风险和风险系数。
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从法律政治环境稳定性的维度,开发不同的风险预警模型。结合国际比较和对标以及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开发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预警模型。把法律政治环境作为控制变量,按照并购行业、并购企业属性、目标企业属性等,以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为基本原则,构建“低政治风险的风险预警模型”、“可接受政治风险的风险预警模型”以及“高政治风险的风险预警模型”三个风险预警模型,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风险预警工具。在预警模型构建和修正过程中,运用专家意见法、案例研究法、模拟仿真等多种方法,保证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
针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并购活动存在的主要风险、风险等级以及风险预警模型,从政府、行业、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重点难点
海外并购的风险识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海外并购不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不仅包括相对发达国家对相对落后国家的投资,还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也包括在能源、金融、电信、公共事业、房地产、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制造业等多行业的并购,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表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局面,这既是研究的重难点,也是现实意义所在。
对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的评估。风险的识别仅仅是寻找出可能的风险点,但现实中的物流节点往往是多风险共存的,且不同国家、行业以及具体并购案例中,风险的重要性和主次性不同,这就需要对风险予以评估。综合采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等对相关风险予以评价,并采用模拟仿真对评价结果予以修正和完善,以保证评估结果与现实的吻合,这也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核心意义。
构建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的预警模型。针对不同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性质的沿线国物流节点风险及其重要性,构建“低政治风险的风险预警模型”、“可接受政治风险的风险预警模型”以及“高政治风险的风险预警模型”三个风险预警模型,以期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區的海外并购和投资提供风险管理依据,这是研究重点之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构建内容
(一)任务系统
系统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的基本理论、学说、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的本质和逻辑,科学界定“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的内涵、外延和预警任务。
(二)信息系统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借助预警信息平台系统,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保险公司以及军队等各方信息,在国家“一带一路”主管部门和物流分管部门指挥下,传导“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预警追溯信息、市场准入和备案信息、物流实时定位等信息(见图1)。
(三)网络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在受损遭灾前后的物流活动规律,预警计划、协调、控制和管理,应急物流节点设施选址、库存和物资配送设计,应急仓采购、储存、运输、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
(四)应急指挥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指挥机构主要模块包括:供应与仓储模块,物流企业、企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模块,交通运输控制模块和信息管理模块,指挥流程如图2所示。
(五)恢复系统
制定恢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投资、建设和运营项目流程、规则以及资源配置方案,针对问题持续改进物流节点安全能力,以免再遭事故。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生命周期,“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准备、减除、应对和恢复周期及各阶段预警重点如图3所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受损遭灾前采取措施,以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受损遭灾时,分配各方资源,履行各方职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受损遭灾后,减少负面影响。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构建关键环节
(一)监控系统
运用大数据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全程化、透明化及系統化监控。在风险较高地区预先采购物资,存储在预备仓库或配送中心,设计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预警中心,投资、建设、运营数据及时与“一带一路”应急指挥中心联网联控。设计关键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实施技术、信息、流程、基础设施和设备等全程预控。
(二)组织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的应急物资、信息、资金、应急队伍、专业知识与技能,贯穿于受损遭灾物流节点修复计划、准备、采购、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追踪回溯和报关、清关等。
(三)修复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全球链安全修复,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依托预警体系实现“节点重建”全程化监控(见图4)。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流程设计。收集与集成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信息,借助预警系统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实施全程监测。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关键环节。“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规划、评估、动员、援助、运输、协调,管控“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知识流”是研究难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修复系统构建。建立应急物资物料和资金获取、应急物资供应点选址、应急物资配送、修复运输及应急物资配送逻辑模型,在基础模块、功能模块、应用模块及运行模块等方面达到系统兼容性和复合性,以及运行的稳定性。
厘清“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清单。重点是基础设施保护、通道保护、“互联网+”行动设施保护。如高速铁路、机场、综合枢纽、公路网络、分流路段以及与口岸、码头、航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货物换装转运枢纽,海外运营基地和海外仓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运输走廊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通道、与港澳台地区的衔接通道、国际运输服务和跨境运输通道;重要终端设施、智能化设施、无人机配送设施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主体及职能定位。形成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交通物流设施安全机制,重点从理论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在交通物流设施保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功能、作用与分工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的理论应用。拟借助协同创新相关理论,分析各种政策资源、法律资源、华侨资源、保险资源等在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保护中的关系,构建相应理论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协调机制构建。资源共享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的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资源都能共享,还有适应当地、与当地融合、共商共建的问题,项目将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互动共享的协调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文化环境塑造。假定“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协同保护既可以看成是一种机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信任、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共同发展等都对交通物流设施的保护与运行,特别是通过非正式、非行政交流实现交通物流设施作用的政策发挥有直接影响。笔者试图在集群理论、网络组织等理论基础上,构建创建协同保护政策共享互通的文化环境理论,并依据研究提出相关理论模型。
“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护典型案例。笔者在沿线国选定几个地方作为典型样本,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交通物流设施保护的阶段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一带一路”交通物流设施保护的对策建议,作为“一带一路”交通物流通道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参考,发现操作中的问题,正确引导相关单位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作为“一带一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光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交通物流通道布局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8)
2.于集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政治和贸易相互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7(5)
3.程晓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洋非传统安全合作[J].东南亚研究,2018(1)
4.陆梦秋,陈娱,陆玉麒.“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陆海运输的空间竞合格局[J].地理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