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创新与转变

2018-10-23 11:12赵霞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绿色经济

赵霞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流通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贯穿于各个生产和消费领域,对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转变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绿色流通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而,本文基于绿色流通的视角,阐述了绿色经济与绿色流通的相关理论,然后从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绿色体系构建以及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我国流通产业的创新与转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流通产业 绿色经济 低碳流通

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将传统产业经济作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并满足人类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一种依附于知识的知识经济,其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绿色化。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需要,加大绿色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依据人类生存和生产的需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超出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从而可知,绿色经济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绿色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绿色经济的目标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更好的满足人类对良好生存环境和健康生产方式的需求;二是绿色经济以实现生态化经济为重点内容。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持久性,因而高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服務于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绿色经济是将高层次的社会进步作为目标。绿色经济致力于推动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共同进步;四是绿色经济是最注重效率的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的是以最少的资源开发、环境利用为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绿色经济的实现是技术、市场、政府、文化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绿色化市场需求引导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是根本;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完善政策与制度,宣传绿色文化,为绿色经济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并且以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作为支撑,从而实现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流通

绿色流通是指商品在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消耗较少的资源,较小程度的破坏环境,绿色流通的本质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实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商品流通的协调。由于绿色流通是由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构成,因而,绿色流通对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绿色流通能够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企业不断朝绿色化方向发展,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荣誉等效果明显的社会价值,为市场竞争、机遇把握提供了条件;其次,绿色流通的发展迫使企业对流通方案设计、管理优化、资源利用等环节进行调整,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最后,绿色流通能够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由于流通业是连接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产业,且是市场经济的主导产业,因而,加大绿色流通的建设力度能够优化市场产品种类以及价格调整,扩大绿色营销的渠道。

绿色流通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一)批发零售行业

批发零售行业作为业态变革与创新相对活跃的行业,当前在我国的绿色化发展方面获得了一定成效。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通过绿色市场认证的零售企业已经有数千家,而这些企业又以线下零售企业为主。据国家能源局统计,通过绿色化发展,企业的成本得到控制,并且在能耗控制方面也有了改善,例如绿色化程度较高的超市门店年均能耗相对降低了4%,一些普通的百货企业能耗也有着2%的降幅;除此之外,有30%的商贸企业通过提高本地采购比例的措施,使得物流中的碳排放得到减少。总之,节能技术及其科技研发成为了诸多企业的首选。

另外,我国的批发零售行业绿色化程度相对于国外大型零售商而言仍然较为落后,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化发展的国外零售商包括沃尔玛、乐购等,它们的发展非常迅速。以乐购为例,其在我国诸多一线城市实行了基于全供应链的绿色门店计划,在超市门店安装能源监控系统,在生产上运用更为环保的生产和包装材料,营销上注重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等,在实行了这些措施后,各门店能耗平均降幅超过了25%,而我国门店能耗年均降幅仅4%,并且我国零售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还未深入到供应链上下游,即销售环节、生产环节的绿色化程度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餐饮住宿行业

我国的餐饮住宿行业绿色化发展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开始逐渐取得成效,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在当前环境背景下,绿色化是餐饮住宿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借助一些技术创新,为人们提供低碳环保服务。据相关数据分析,2010-2015年,我国各个城市新涌现的具有绿色化特色的餐饮住宿的企业数目多达几千家。绿色化不仅在用电和用水方面为企业节约了约30%的经营成本,而且还让顾客更好地体验了绿色生活,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当前餐饮住宿行业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在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为顾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有利人体健康的绿色住宿环境和绿色餐饮。在餐饮住宿环境的建设上,很多企业开始采用节能装置,如节能锅炉、变频节能空调、节能灯照明灯等。此外,餐饮企业还重视引导顾客适度点餐,餐后打包,避免食品浪费。

(三)运输物流行业

近年来,物流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运输物流业日益注重在建设和经营过程贯彻绿色经济的理念。比如,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具有节能功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同时也追求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建材。在物品的运输方面,很多物流企业意识到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于是开始对商品的物流配送路径进行合理设计与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配送车辆的空驶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商品的包装方面,物流企业也一改原来的层层过度包装,而采用更具稳固和安全环保的包装方式,同时也加强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利用。当前物流行业的绿色化进程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比如在立体化存储和机械化的搬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创新与转变

(一)绿色流通与低碳流通的内在关联

绿色流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流通在我国不是新的概念,学界已经对它有较深入的研究,很多学者已经对绿色流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社会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和思想为后来的低碳流通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低碳流通是在绿色流通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的,所谓低碳流通就是指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环保理念,利用各种具有节能功效的科学技术,实现低污染、低能耗目的的一种流通形式。低碳流通包含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资金流等各个环节,它是这几个环节间的互相转换和传递的较为完善的过程和体系。

(二)绿色流通向低碳流通升级的必要性

低碳流通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是依靠消耗资源而谋求经济的发展,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下。同时,随着我国餐饮和商贸流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方面能源的消耗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国家提出了综合利用能源的相关政策,但是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与国外相比,我国同一行业的能源消耗量还是比较高。我国人均能源有限,而现实中能源消耗现状却又如此惊人,并且能源的再生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很多还是无法再生资源,因此,当前我国的能源现状是非常紧张的。而发展低碳流通,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循环使用率,缓解我国因能源过度消耗带来的压力。

低碳流通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由原来的价格竞争逐渐转为商品质量的竞争。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产品的质量,不注重从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的出发点生产产品,那就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之前对国产奶粉产生严重冲击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三鹿奶粉正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忽视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才导致企业的倒闭,甚至让国人对国产品牌的质量失去信任。因此,在当前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流通的过程中,贯彻和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安全的理念,建立一套具有可行性的低碳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的公信力,而且也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低碳技术的创新为低碳流通提供保障。要实现低碳流通,就一定要有具有科学可行性的低碳技术为依托,为充分发挥低碳流通的优势提供支持与保障。低碳技术的创新对低碳流通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实现低碳流通的过程中,技术的创新,有助于对一些废旧的能源和材料实现循环利用,或者是对经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污水进行净化再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地处理好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等问题,为实现低碳流通提供重要保障。

流通产业向低碳流通创新升级的对策

(一)培养低碳消费模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培养低碳消费模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民众的普遍认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公认为是改变当前现状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企业对培养低碳消费模式进行尝试,并且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英国的一些零售企业,设置了低碳环保店,在商品的身上贴上低碳环保的标签,同时还附上商品原产地等详细信息,让顾客对商品有更全面的认识。我国流通产业可以借鉴这种经验,同时也可以建立相关的体系和制度,对供货商的产品的低碳程度进行检测,并且对其进行排名。这样不仅让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低碳消费模式的观念,而且也能让供货商们逐渐增强低碳环保意识。

(二)鼓励企业创新低碳流通技术

在流通产业向低碳流通转变的过程中,要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低碳流通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产业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而是三大产业链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鼓励流通企业选择具有战略性的低碳流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鼓励企业在超市或商场的建造过程中,选择综合节能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且结合使用相关的控制系统,从整体上控制水、电能源的使用,节省消耗;可以引导企业在流通过程中多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汽油等能源,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要特别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这项技术有效应用到产品采购中,最大可能地选择低碳环保的产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联系,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中间环节的消耗,提高流通管理效率。

以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常州高新区属于最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临江沿海型工业园区的成功典范。常州高新区开发、建设和发展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不断鼓励园区企业进行创新,包括减排技术创新、能源创新、产业和制度创新等,其中低碳减排技术创新是当前常州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問题。针对园区内企业效率不高问题,园区制定了低碳化发展战略,从低碳产业、生产和产品等着手,谋求园区实现低碳化发展,针对园区内的流通企业,常州高新区投资了50多亿元用于控制水、电源以及环境管理方面的基础建设。据统计,2016年常州高新区内的流通产业用水复用率为97.7%,比2014年的92.3%提高了5个百分点;2016年流通产业资源利用率为96.5%,比2014年的90.1%提高了6个百分点,而且整个高新区的碳排放强度大大下降。此外,园区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如对能有效减少污染量排放的企业、在低碳技术上有创新发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为部分企业发展和升级生产技术装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等。

(三)引导低碳流通市场机制建立

低碳流通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最好模式之一。我国流通产业要实现向低碳流通的成功转型,就需要努力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低碳流通市场机制,通过该机制对当前市场上那些碳排放量超标或者污染严重的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整改。尤其要奖罚分明。国家要严格依据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如《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等,对在低碳环保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或单位给予表扬和适当奖励,而对于那些碳排放较高的企业则要给予适当惩处,绝不姑息,如可以向这些企业征收一些高额的费用以作惩罚,同时也要监督他们进行整改,将碳排放量降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此外,国家还可以采取措施积极培育一些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不断拓展和丰富碳交易的品种。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低碳经济和低碳流通的实现,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为继的,它还需要保障措施的大力支持,而法律法规则是确保低碳流通能够有效实现的重要支持因素。因此,国家要加大低碳流通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力度。首先,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事前预防体系。比如,可以建立一套对环境的质量进行评判的标准,让以后的环境纠纷等情况能够有章可循。流通企业在各个流通环节中的活动都要严格依据这一标准进行。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法律,对企业的排污种类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制定排污收费的相关制度、环境监督和监察的制度,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和物流等进行监察,从而让排污者能够增强环保意识,让流通企业切实做到低碳流通。

参考文献:

1.范宇.基于自主创新的物流产业成长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2.王静.现代物流产业链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基于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与现行模式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4(6)

3.何波.绿色物流网络系统建模与效率边界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3)

4.冯艳薇.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2(9)

5.许红莲.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讨论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