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君 吕佳萍
摘 要:本文阐明了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的原则,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学校和教师对待评价应持的态度。通过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实现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评价的目的。
关键词: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一、 引言
医药人文社会学科属于交叉性学科,近些年发展地日趋成熟。关于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早在1965年,美国的P.Yeager提出了Tecknology Assesment的问题。黑尔(1979)和罗斯维尔(1981)都给出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国外在最初时期,多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后来学者们发现这种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之后,P.Vinkler(1997)、Eliezer Geisler(2000)、Chu Keong Lee(2003)、P.S.Nagpaul和Santanu Boy(2003)、Mario Coccia(2005)、Adela Garcia-Aracil等人(2006)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具体的指标展开研究,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关于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李湘君等的研究中,使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指出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导致医药类高校人文学科科研效率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应大力提高现有科研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 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原则旨在客观、公正地反映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以科学的态度,结合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特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其他高校比较成熟的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和理论,建立适合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能反映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评价指标尽可能地简化,减少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评价指标要考虑容易被量化或容易采集的指标,易于操作。科研创新需要考虑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投入要素主要包含:科研经费、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产出要素主要包含:学术著作、学术论文、人才培养、获奖成果、项目专利。
三、 评价的方法
在评价指标明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按照时间的先后,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对于同一时间段内同一类型的数据,可以进行横向比较。进行纵向比较时,可以借助统计图形,以描述同一部门同一类型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横向比较时,最简单最直观的可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描述不同部门同一类型评价指标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对于一时间段内某一部门某一类型评价指标数据的人均数量,可以进行t检验,以考察特定的时间段内该部门的这一项指标是否高于或低于总体水平。对于一时间段内两部门某一类型评价指标的个体数据,可以进行秩和检验,以考察特定的时间段内两部门的这一项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并说明哪个更优。对于一时间段内各部门的评价指标数据,可以用系统聚类将相似的样品归类,找出样品间的共性。聚类过程为:先将各个样品独自视为一类,计算类间相似系数矩阵,其中的元素是样品间的相似系数。然后将相似系数最大(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成新类,计算新类与其余类间相似系数;依此类推,最后将所有的样品全聚在一类中。对于一时间段内各部门的评价指标数据,也可以考虑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是从多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指标的统计方法,主要应用于:(1)对原始指标进行综合,即以较少个数的主成分来反应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2)探索多个原始指标对个体特征的影响作用,主成分分析可以视为一种探索性方法,对于多个原始指标,求出主成分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各主成分与多个原始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原始指标对各主成分的影响作用。(3)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求出主成分后,选择前p个主成分Z1,Z2,…,Zp,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以上所提到的数据分析都可以借助SPSS软件进行。
沈一岚等的研究中,根据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高校有关人文社会学科科研方面的相关数据,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科研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了具体的排名。借鉴这样的方法,在收集到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对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作出评价。
考虑到管理部门对个体内因数据的不易获取性,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问卷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或标准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搜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在现代社会调查中,问卷法经常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广泛的搜集资料方法。目前在西方国家,它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调查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方法搜集资料;调查资料可以精确地分类或转化为数据形式;可以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在设计问卷之前必须进行初步探索,精雕细琢,设计的问题遵循客观性、必要性、可能性、自愿性原则,也可以借鉴国际权威期刊上比较成功的问卷。对于一些和个体内因有关的调查数据,可以考虑进行相关分析,比如:教师科研投入时间和科研产量是什么关系?教师学历和科研能力是什么关系?科研平台和科研成果是什么关系?借助相关分析,可以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有依存关系的现象加以探讨,从而发现其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金立等的研究中,针对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构造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计算了相关因素的权重,并采用AHP方法建立了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这些方法对于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也是很好的借鉴。
四、 对评价应持的态度
对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目的是提高学科科研创新能力。就外因而言,学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或国外高校进修,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学校要加强各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要完善科研管理体制,采取激励科研创新的措施。学校要为教师建立公平、和谐、竞争的环境氛围,对教师的不同思想、不同观点持有包容的态度。就内因而言,被评价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我们作为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教师优良的师德,严谨治学的态度,踏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科研作风,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学生。
五、 结束语
本文就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的原则、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学校和教师对待评价应持的态度进行了阐述。我们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应该通过评价,不断地自我反思,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湘君,宋慧勇.医药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效率评价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92-196.
[2]沈一岚,王志刚.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科研实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核主成分分析和实证研究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0-26.
[3]阎英,刘伯红.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8):83-85,123.
[4]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姚友平.SPSS17.0与卫生统计学应用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马斌荣.医学统计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孙振球.医学统计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8]约翰逊R,库贝P.基础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湘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吕佳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