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美育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语文基础工具性、僵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及审美主体研究的薄弱等原因导致语文美育被“悬置”。
关键词:语文美育;独特功能;审美悬置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它属于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范畴。审美素养是学生全面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应该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语文美育的独特作用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审美效应的基础。通过审美教育,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理想、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爱好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美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桥梁。语文美育能够强有力地促进德、智、体诸育心理机制的健全,因为美育可以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助健。德国教育家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全面发展人的感性,人只有经过审美教育,变成审美人,最终才能成为道德的人,即全面的人、丰富的人。我国学者王国维也说:“美育者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假如受教育者只有真和善而无美,纵使身肢健壮,也不能称作“完全之人物”。总之,美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要把学生的个性自由、人格的全面发展当作美育的根本目的。健康的个性,高尚的人格,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又是当前国人所倡导的以“育人为本位”的素质教育的最核心因素。
3. 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语文审美教育具有强化与促进智育,德育的功能效应,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从审美情感来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背景,而健美的审美情感就是动力调节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就在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体验中得到全面发展。成功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情感,理想等心理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不仅有利于语文基础水平的提高,同时,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能力的养成中去,促使语文能力的提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当前人们认识到教学审美活动在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美育”应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指导思想,正如童庆炳先生说的,应从美育的高度看待语文教学。
正是由于语文美育的多层、多元的独特作用,人们已然充分认识到它的极其重要性,“在教学过开中,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有利于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2000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001年)但是意识到,甚至于强烈意识到的观念常未必能够贯彻于实际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语文审美教育出现了“知”与“行”的脱节,即语文美育的“悬置”。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语文课在知识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课中的美育都相当忽略。究其个中原因,是复杂的:宏观上,与长期以来过分强调语文的基础工具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只注重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忽视情意目标,深陷于“工具性”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有关;与捉襟见肘的以分数为中心,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以唯一的標准答案为判定,使两代人的才智消磨着的(孙绍振语)考试体制有关。宏观上的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作为语文审美主体的学生被驱逐出审美的伊甸园,审美主体的自由性,创造性受到极大的束缚摧残。从师生观上看,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赋予教师“话语权威”的同时,也失却了教师的个性,这种所谓的“权力”“权威”并非来自教师内在心灵的,个性化的东西。它只是教参权威传声筒,而学生则是这支传声筒输出的“限定”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面对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的时候,面对这琳琅满目美的世界的时候,流失了个性的审美感受,审美体悟、审美理解、审美鉴赏,导致个体审美经验严重缺失。从语文教学的模式上看,长期以来,支配左右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文章分析”观为指导的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法”,形成了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并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僵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学生无法体验到创造美的乐趣,无法指向审美自由的境界。教学中自由创造的审美体验隐匿以后,教学仅是枯燥重复的外在于人意志的劳动,学生无法进人自由创造的审美体验,无法畅游美的世界。与这一严峻现状相适应的是在语文审美教育理论研究上,侧重于审美客体的研究,侧重于审美本体的研究,“不论是已出版的专著、还是已发表的论文、大多侧重于对教材美文或是美育过程方法的研究”(韩雪屏语)而对审美主体的研究则较为薄弱。“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是审美王国中的基本法律”(席勒语)。因而,当前要把语文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确立和弘扬学生审美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审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这不仅是外在的语文审美教育不良状况使然,更有着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在机理,它是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它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需求,它是由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论学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周胜,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