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第二课堂”深化高中生物教学

2018-10-23 11:35梁微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深化高中生物教学第二课堂

梁微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存在课时少、教学内容抽象等问题,这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亟须更新教学架构,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将知识的涵盖面延伸至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打破教材的禁锢,从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尽情地去分析、研究、解决自然界中的科学问题。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中生物教学;深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81-02

学习生物是高中生亲近、了解大自然的关键渠道之一。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师发现第一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的目的限定在了“应对升学考试”的层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有效把握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发展历程及活动规律,教师应更新教学思想,采用有效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具体阐述运用“第二课堂”深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借此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一、挖掘知识背景,夯实知识基础

很多学生主观地认为教师讲解的生物知识点之间毫无联系,这也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最大障碍。但其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是有迹可循的。教师可将“挖掘知识背景”作为“第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网络、文献等,了解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家的研究过程与成果等,从而熟悉和掌握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毫无疑问,当学生了解了知识的背景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学习道路会变得畅通无阻。

例如,教师讲解“五界分类系统”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应向学生说明“五界”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其次,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是何人、于何时、在何地发现了何种生物,做了怎样的命名,命名的标准是什么等。如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近代分类学”是最具代表性且轰动一时的新闻之一,教师可以此为知识背景引导学生挖掘有关分类系统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设定特殊的情境,让他们立足于知识背景更深刻、透彻地理解生物知识。

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需要知识背景做“引子”,以拓宽视野,熟悉生物学的起源。因此,“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绝对趋势,如果教师忽视了对知识背景的挖掘,那么课堂将从导入教学开始就是不成功的。教师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尽可能地将时代背景这些预置信息提前讲述给学生,从而减轻他们学习的难度,帮助他们夯实知识基础。

二、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研究

传统模式下的第一课堂通常为“教师讲、学生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将所有有价值的、重要的细节知识全部涵盖到位,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脱节。因此在研究一些生物课题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的范围衍生至“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研究“空气的污染与净化”这一课题时,若没有“第二课堂”的支撑,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深度有可能只停留在“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怎样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如何净化空气”等层次上,对于“空气污染的程度”“治理空气污染的难点”等都不会有所涉及,教师也会选择性地逃避一些消极的环境污染事实,这样的教学是片面的、主观的。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研究这一课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柴静的《穹顶之下》进行探讨。《穹顶之下》以媒体报道的新闻短片为支撑,深入剖析当下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污染的原因、举措、治理的落脚点等,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短片,学生了解到导致空气污染度急剧上升的原因是由于碳的过度排放。分析出空气污染的根源后,教师与学生就应以此为出发点,寻找周边碳排放的源点并且力所能及地减少碳的排放。在生物课堂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携手共进,适时地引入当下最热门的环保话题,以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第二课堂”一定要坚持走“师生频繁互动、默契配合”的道路,拒绝以往满堂灌、毫无趣味性可言的教学风格,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实现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渡。与此同时,互动式的“第二课堂”更能提起学生对生物领域的研究兴趣,从而为培养新时代的科学人才做准备。

三、巧妙导入新课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习是一个积累新知识的不间断过程,在生物课堂中,教师都会定期地引入新内容、制定新课题、应用新素材。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学习,自然也就无法内化教学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该另辟蹊径,从导入教学开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为他们搭建绽放思维的舞台。

例如,在学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课时,学生对“转基因”这一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其问世的前因后果未有耳闻。此时教师应以新颖的论题——“转基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来吸引学生,从而巧妙地导入新课題的研究活动。对此,教师可开展以“基因技术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基因技术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此课题,学生可以采取市场调研的形式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同时还可以深入到售有转基因商品的大型超市进行实地勘测。这样一来,学生所调查总结出的数据和结果才更具说明性和信服力。因此,在创新型的生物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尽情地探索生物世界的奥妙。

总而言之,“第二课堂”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新兴概念,也是广受师生青睐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其与高中生物教学可实现完美的契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第二课堂”引领学生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让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由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的意象,从而拉近学生与生物体的距离,使得生物教学更具活力,也为培养新时代的生物研究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晓丽.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及实践原则[J].才智,2014(22):156.

[2] 朱银芳.运用第二课堂活动,深化高中生物教学[J].考试周刊,2013(83):150.

[3] 刘慧.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进展与改革[J].成功(教育),2011(8):187.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深化高中生物教学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